作者 範學德 2018.04.01
圖片提供/123RF
生命成長是人面臨的基本問題。我要長成什麼樣子,怎麼樣才能成長,成長的中心點是什麼等等,這些是不能不考慮的。多年前,當我認真閱讀《路加福音》第2章時,突然發現了成長的秘密,它集中體現在耶穌成長的過程中,耶穌是怎麼成長的,這也是我成長的道路和方法。
這一章內有三節經文概括了耶穌的成長之路。第一節經文是:「孩子漸漸長大,強健起來,充滿智慧,又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路2:40)第二節經文:「耶穌的智慧和身量(或譯:年紀),並上帝和人喜愛祂的心,都一齊增長。」(路2:52)第三節經文:耶穌說:「為什麼找我呢?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或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路2:49)
一、生命的火焰:成長的內在動力
當探索生命成長之路時,我們不是要獲得知識,而是要獲得新生命,或者說,使生命更新。正如一位古代修士所說的那樣:「一切議論都應當從自己開始,以自己結束,因為對於你自己來說,你是第一個人,也是最後一個人。」
關鍵是發現生命的渴望,成長的內在動力和目標。
一個人生命的成長,源于成長的渴望,這渴望是心靈內在的火焰,是成長的泉源和動力。傑諾·梅說,在每一個人的裡面——那個稱為我們心靈深處的地方——都有一份渴望。這個渴望在我們一出生時就伴隨著我們。它從未完全獲得滿足,亦不會消失。雖然我們時常忘卻它的存在,它卻始終是清醒的……在這個渴望中,可以找到我們真正的自己和存在的動機。
其實,人人都有一顆饑渴的心,只是饑渴的物件不同而已。或者說,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團火,問題是那是一團什麼樣的火,是什麼樣的乾柴在等待燃燒。路易士曾經指出,人唯一無可挽回的錯誤,就是假裝自己的渴望已經得到實現了,實際上卻是一無所有,或者只是發現了欲望本身,抑或滿足了另外一個欲望罷了。
這個所謂的「另外一個欲望」,可以說,就是使人不能真正成為人的渴望。它同時也是這個世界對人之生命的判斷。說白了,從古至今,這些欲望無非就是對錢財、權力、情色和聲望的渴望而已,再加上一個長壽,好死不如賴活著。
把這一切當作你生命追求的最高目標,人就是被這個世界牽著鼻子走,也是讓自己內在的罪性勃然而動。
羅馬書7章13節至25節是對人心的最好描述。
人渴望的最大悲劇,就是無視最好的渴望,而把次好的渴望當作最好的渴望,從而使最好變了味。
如何能找到心中最好的渴望,里爾克在給一個青年詩人的信中似乎從形式上說明白了這一點:「只有一個唯一的辦法,反求諸己。考察一下你寫作的動機;檢查一下它是否紮根於你內心的最深處,你要坦白,如果不讓你寫,你是否必死無疑。這是首要的。你要在夜深人靜的時刻反躬自問:我必須寫嗎?你要在內心裡挖掘出一個深刻的答覆。如果答覆是肯定的,如果您可以用一句堅定的、簡單的話‘我必須’來回答這個嚴肅的問題,那麼,你就按照這個必然性建立您的一生吧,您的一生,直到它最無關緊要無足輕重的時刻,都必須是這種衝動的標誌和證明。然後,您去接近自然。」(注)
是不是沒有它你就活不下去,這個它,就是你心中最深的渴望。
耶穌在對父母的回答中,說出了自己的渴望:「豈不知我應當以我父的事為念嗎?」我特別喜歡括弧裡的那個翻譯:「豈不知我應當在我父的家裡嗎?」在耶路撒冷耶穌只有一個地方,那就是聖殿。聖殿就是耶穌的家,這個家是安身立命之家,也是尋本溯源之家,是人之為人的所在。耶穌要住在這個家中,就是說,活在天父的愛中,活出天父的愛。
「在天父家裡」的「在」字是什麼意思?耶穌說的很清楚,就是把「我父的事」放在心上,放在最高位置上,天父的旨意,就是聖子生命的根基和目標。
上帝的旨意是無比美善的。願上帝的旨意成就,這就是耶穌的最大渴望,是祂一生之久的渴望。所以詩人歌唱:「上帝啊,我的心渴慕你, 如鹿渴慕溪水。」(詩42:1)
而被譽為牧師中的牧師的陶恕則說:上帝啊,我已經嘗過你的美善,它使我既滿足,又使我更加渴望;我痛苦地意識到自己需要你更多的恩典,缺少對你的渴望,我感到多麼的羞愧;上帝啊,三位一體的上帝啊,我要更多地有你;我渴望被更多的渴望所充滿,渴望仍然有更多的渴慕。
渴望耶穌,這就是基督徒生命的最大渴望。
耶穌說:「人若渴了,可以到我這裡來喝。」(約7:37)祂又說:「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約4:14)
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渴望,就是渴望變得更加像祂,越來越像祂。
如何讓耶穌成為我們的渴望?說到底,就是思與行這兩個方面。在思想層面,就像耶穌那樣,「只求那差我來者的意思」(約5:30),也就是說,以基督之心為我心。在行動層面,耶穌是「按那差我來者的意思行」(約6:38),那我們就是遵照耶穌的命令而行。
思與行合二為一,就是榮耀上帝。聖子唯求天父的榮耀。(參約8:50)這也應當是基督徒之所求。
奥古斯丁說得好:「上帝的兒子降世,為要叫人曉得怎樣生活。」
二、平衡(全面)的成長
耶穌從四個方面展現了生命成長的維度:身體、知識,社會關係和靈性。
Plummer說:「這個成長過程,乃是完全的人性之完美的成長,也沒有任何人性的缺陷。人類歷史上,這是第一個能夠實現理想人性的孩童的成長。」
第一:身體。
人是有身體的,這一件事既可能被忽視,也可能被扭曲,但在生命成長中,卻是不可或缺的。「強健起來」(路2:40)就是衡量身體的一個基本指標。
基督教從來沒有把物質看作是邪惡的,邪惡的是人心中的罪。當上帝創造了這個物質世界時,每一個物質的東西,從風雷雲電,山川湖海,到花草樹木,飛禽走獸,在上帝看來都是好的。而創造了人之後,上帝看他甚好。即使人墮落了,身體依據是上帝的偉大創造,並且至今還按照造物主賜下的規律運轉。
並且,基督教有一個很特別的觀點,身體是聖靈的殿。
既然如此,我們就應該好好照顧這個殿,彰顯上帝的榮美。「強健起來」就是這個榮美的基本標誌。
第二:知識或智慧。
「充滿智慧」(路2:40)這是耶穌為我們展示的生命成長的第二個維度。
中國的基督徒常常抱著一種反智主義,認為知識是不重要的,知識使人自高自大。其實,使人驕傲的是人的驕傲之心,而非知識。無知之人常常抱著同樣的驕傲,為自己的無知而驕傲,反而以為自己屬靈。
保羅是一個偉大的榜樣,他與希臘人辯論時,是以具有豐富的希臘文化知識為基礎的。
自然科學的知識似乎很少有人反對了,但人文學科的知識我們經常拒絕。
讀《箴言》,基督徒記住了一句話:「敬畏耶和華是知識的開端」(箴1:7),但卻忽略了另外一句話:「你的靈要以知識為美。」(箴2:10)
我以為猶太人對知識的看法比較健全。在他們中長久流行的一句諺語就說明了這一點:「如果你獲得了知識,你還缺什麼呢?如果你缺少了知識,你又獲得了什麼呢?」
一個明證,據統計,諾貝爾獎的獲得者中,三分之一是猶太人。
第三個維度:愛鄰居。
《路加福音》描述為「人喜愛祂的心」(路2:52)。這是一個雙向的結果,你如果不愛別人,哪怕你再棒,別人與你近距離接觸後,也不會喜歡你的。
沒有一個人是孤島。我們都處在與他人的關係之中。
上帝對於人的關係的根本要求是什麼?《利未記》中把它集中概括為:「要愛人如己。」(利19:18)耶穌說,這是最大的誡命之一。(參可12:31)
只有在愛鄰居中,人的生命才能成長起來。
第四個維度,也是最重要的維度,就是愛上帝。
路加福音把它概括為兩句話,一個是上帝喜愛祂的心,另一個就是有上帝的恩在祂身上。(參路2:40)耶穌說,上帝給人的兩條最大的誡命就是:愛上帝、愛人。
愛上帝有兩個基本方面,一個是愛上帝的話,把它視為每日的糧食,吃下去,靠著它活著。即讀聖經,遵照上帝的話而行。
另外一個方面就是祈禱。路德說,信仰無他,不過是祈禱而已。奥古斯丁說,禱告無非是愛而已。對此我做一點解釋,這裡所謂的愛,首先是說上帝先愛了我,我要接受上帝的愛,對上帝的愛獻上感恩,並堅信祂愛我直到千秋萬代。如此思,如此行,你才會愛上帝。
結束語
把身體、知識、愛人與愛上帝這四個方面結合起來,就是生命的成長,這是一個豐富的平衡的成長。
最後加一句,正如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生命也不可能一天成長起來。因此,成長,這是一生之久的選擇。
注:《里爾克散文選》,P344,百花文藝出版社。
本文原刊於《舉目》官網言與思專欄2018.03.05
財富與擾害
追求卓越不是夢
天使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