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潘稀祺 2020.08.09
圖:(左)連瑪玉夫人,(右)蘭大衛醫師。
漢 名:連瑪玉夫人
出生地:英國格蘭諾福克郡(Norfolk)
學 歷:蘇格蘭愛丁堡女子宣教學校、愛丁堡世界宣教大學畢業
經 歷:台南女學老師、彰化醫館護理協助
在台期間:1909~1936
連瑪玉(Marjorie Learner)女士,1884年4月15日出生於英格蘭諾福克郡的庫郎索匹村莊(Crownthorpe Norfolk),一個純樸虔誠愛主的基督徒農家,父親擔任教會的執事,母親和藹可親,雙親敬虔愛主,熱心服事,家有七個小孩,從小接受良好的家庭宗教教育,長大後有五位成為宣教師。
1896年8月,連瑪玉女士全家遷移到倫敦近郊素里的紅丘(Surrey Redhill),在主日的早上,他們會剪下自家花園漂亮的玫瑰花,坐上父親所駕駛的馬車前往當地的醫院,將鮮花送給病人;然後再前往教會參加禮拜,在主日崇拜時,她經常聽到Johnwullam的宣教事工分享,父親也在家中設置一個專門支持宣教師事工的奉獻箱,此時成為「宣教師」的種子已開始悄悄的埋植她心中萌芽。14歲時,她就受浸成為基督徒;15歲時,心中就有海外宣教的心志。
當時她的級任老師,是一位曾經在非洲服務過的女宣教師,經常在星期天的學生郊遊中,向她們介紹非洲宣教的點點滴滴,也放映海外宣教實況幻燈片,這些宣教的經驗都深深地吸引了連瑪玉女士,讓她要成為海外宣教師的決心更加堅定。
1907年,連瑪玉女士前往愛丁堡女宣教師學院,接受為期二年嚴格的神學教育。1909年神學院畢業,同年10月12日連瑪玉女士接受英國女宣道會差派到台灣。1910年初抵達台南,任職於台南女學。音樂是她的專長,當她要離家當海外宣教師時,英國家鄉的教會送她一台風琴,因此她成為第一位教授風琴的女宣教師;同時,她也在學校教授英文等學科,積極地推動婦女與兒童的教育事工。
1912年11月22日,蘭大衛醫生與連瑪玉女士在淡水的英國領事館舉行婚禮。婚後的連瑪玉女士,因蘭大衛全心全意投入彰化醫館醫療工作而深受感動,主動加入醫院院務、宣教和護理(當時醫館尚未有正式受訓的護士)的工作,她除了用心照顧蘭醫生的生活起居,也接手管理與記錄醫院帳目收支工作,大大的減輕蘭醫生的負擔。
一、熱心參與教會事工,盡心服事
連瑪玉女士結婚前,在學校教書因為幽默、活潑、平易近人,深受學生喜愛,當她學會台語之後,更喜歡貼近當地民眾,後來她轉往阿猴(今屏東縣),繼續巡迴傳道的事工,全時間投入宣揚基督福音工作。
結婚後的她,平日在醫院工作已經非常忙碌,但她對於教會事工也是不遺餘力的付出。1933年擔任彰化教會女長老、主日學校長,1936年擔任彰化教會第一代聖歌隊隊長、唱詩班指揮、詩歌翻譯等等工作,有空時她常與婦女們一齊探訪出院的病人或臨近的教會。
羅馬書十二章11節「不要懶惰,要努力工作,以火熱的心事奉主。」
二、切膚之愛,為主得忠僕
1928年,彰化伸港鄉有一位農夫的子弟-周金耀,因為意外受傷導致右膝的傷口已經糜爛到大腿上,無法癒合,且危及生命。在醫療缺乏的時代,這樣的病患都會被視為無法醫治而被放棄。珍愛生命的連瑪玉女士卻自告奮勇,由丈夫蘭醫生親自操刀,從她腿上取下四塊皮膚移植到周金耀傷口上。
雖然這全球首例異體移植的手術,最後因為排斥未能成功,但在蘭醫生夫婦無微不至的照顧之下,周金耀的傷口逐漸好轉,慢慢地癒合,最後恢復健康。周金耀為感念蘭醫生和連瑪玉女士這段救命之恩,在他們夫妻栽培下,就讀神學院,當了牧師。他曾任職於高雄鹽埕教會、台南鹽水教會牧師,以及台灣長老教會總會議長,一生盡忠事主。
約翰壹書二章5節 「凡遵守主道的,愛上帝的心在他裏面實在是完全的。從此,我們知道我們是在主裏面。」
三、才華揚溢,著作豐富
連瑪玉女士文學造詣非常高,常在台灣教會公報發表,也出版許多感人的故事集。
(1)1922年,In Beautiful Formosa(美麗島之旅)
(2)1924年,Stories From Formosa(福爾摩沙的故事)
(3)1932年,More Stories From Formosa(福爾摩沙更多的故事)
(4)1957年,Dr.Lan(蘭醫生)
(5)Memories of my Childhood and Youth 1884-1909 For my big family Mariorie Landsborough(童年與青少年時期的回憶錄)。
四、發揮恩賜,創作詩歌
連瑪玉女士擔任台灣教會聖詩委員,曾編輯的聖歌(1934年發行,共有50首詩歌)。聖詩323首「豈有平安?世間有大艱難」,是由吳威廉牧師娘及連瑪玉女士兩位作曲。吳威廉牧師娘被稱「台灣教會音樂之母」、連瑪玉女士是最早在台灣教授風琴的老師。
這首歌每節均僅有短短的兩行,共三句話,「豈有平安?世間有大艱難,咱靠救主寶血心得平安。」第一句是問、第二、三句則是答,全首詩歌共有五節歌詞,第五節沒問句,是總結「今心免驚世間艱苦暫時,不比天頂平安與主無離。」這是一首啟應詩歌。
五、離別台灣,感動千人
1936年,65歲的蘭大衛醫生,即將結束在台灣四十年的行醫工作。教會各界於1936年3月1日在彰化禮拜堂舉行退休送別會。蘭醫生夫婦要離開台灣的那一天,有一千多位民眾集聚在彰化火車站歡送他們,難怪彰化人常說:「南門媽祖宮,西門蘭醫生」。由此可見他們在彰化地區的影響力,與受愛戴的程度。
回到英國後的蘭醫生夫婦居住於倫敦的Red hill鎮。1957年11月蘭醫生因為車禍而過世,享年87歲。連瑪玉夫人於1983年4月15日,剛好100歲的時候,她接到英國女王的生日賀電,1984年9月28日,在自宅中安息主懷,享年101歲。
她一生愛主,愛人,其佳美腳蹤,深植人心,令人感佩。
【參考文獻】
1.彰化基督教醫院,1996,《彰基百週年紀念特冊》,彰化:彰化基督教醫院。
2.連瑪玉,1998,《蘭醫生Dr.Lan》,彰化:彰化基督教醫院。
3.圖片:潘稀祺翻攝。
4.蘭大衛醫生、連瑪玉夫人:潘稀祺水彩畫。
本專欄與路加傳道會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步步跟隨
幽微的記憶之光
不帶口罩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