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林凱沁 2020.07.19
這是一個迷你型的學習團體,只有六個人。師母說,人數多少不是問題,重要的是,要有殷勤撿拾自我且願意慷慨與人分享的心胸。
休息後,白板上有著師母娟秀的字,寫著:
自我整合就是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
重新傾聽、辨識並安頓自己一切的需求;
之後,自己才能健壯、合情合理地與世界接軌,
沒有被害者的受苦情結,更沒有讓人受苦的氣焰。
等大家坐定,師母站起來說:「上一堂介紹課程內容時,我們就簡單地說到,『自我察覺』是打開心靈的眼睛,超越現象的意義,藉此解讀內在的動機,達到自我認識的新視野。」
師母拿著筆在白板上『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的這幾個字畫圈,說道:「自我整合始於個人運用時間、專注力及心存善解的意向,藉著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傾聽自己的思想世界和情緒,甚至體悟身體細微且繁複的感覺。」
看到每個人一臉茫然的樣子,師母停了下來:「明泉,你對我的話有什麼理解?可以用你自己的話說給大家聽嗎?」
溫明泉快速地看了一下筆記:「自我察覺是把自己當成另一個人去認識,而了解自己與這世界的互動有什麼想法、理解和感覺。」
師母滿意地點點頭:「很好,還有人想說說自己的看法嗎?」
謹芬舉手回應:「凝視自己時,心臟要很強壯,因為那是一段很痛的過程,但是,重新看待自己與外界的互動,如果眼看著自己就要被支離的話,怎麼辦?」
婉如機靈地說:「妳說的是自我察覺後的問題吧!」
「婉如說得沒錯,謹芬說出自我察覺後的困難,這也是有些人不太願意去面對自我察覺的緣故。」
謹芬聽完師母的回答,很期待能聽到師母說出解決的方法;然而,我想師母一定不會在第一堂課就把解決的方法告訴我們。
師母看了一下時鐘說:「自我察覺後,『如何解決自己的需求』是很大的課題。大家知道,想要解決問題就必須先了解問題,特別是自我成長所帶來的切身問題,每個人都必須更深刻地了解自己,才能真實地滿足自己。」
師母好像可以從大家的表情看出我們各自不同的想法。
她發了一張手寫的講義給大家:「我想,大家差不多都了解自我察覺的意義了。第一,自我察覺就是傾聽自己的想法,包括身體的感覺也是必要的察覺對象;第二,辨識各種信息之間的一致性或衝突性,如此才能在辨識後重新安頓自己真正的情緒,從而提供真正的需求,最後才能真實地與外界來往,合理地去理解一切的人事物,以及自己的成長內涵,去除受苦的情結和敵視的氣焰;第三,在重整支離破碎的自我後,當然就要重建一個完整的真我,好好地活出意義。這也就是為什麼在上『活出意義』課程之前,必須先上『自我整合』。」
最後,師母交代了回家作業:「每天寫日記,寫日記是一種『自我凝視』的過程,不要只是記錄生活上的行程,而是要在生活中發現你的想法和感覺,也就是了解情緒的源頭,如此才能了解情緒與外界如何互動。能記多少算多少,希望各位能好好練習,這是自我察覺的第一步。」
★ ★ ★
走出心靈之家,天空飄著不大不小的雨,這種雨真讓人為難。撐傘的話,似乎有些造作;不撐傘的話,過不了多久,頭髮和衣服很快就濕了。不過,我一點都不為難,因為我根本沒帶傘。
衝上車,隨便挑了一個司機旁邊的位置坐下。下坡時,整個人往前傾,意外地看到車旁破裂的後照鏡,鏡中竟是我四分五裂的臉孔,看起來很怪異。我從未看過破裂鏡子中的自己,那種面目全非的視覺,讓我心悸不已。
這時,我腦中突然閃過師母所說的:「凝視一個與自己同行的自己。」不過,這張四分五裂的面孔看了真叫人怵目驚心。難怪謹芬會說,「凝視自己」心臟要很強壯,或許還需要充足的意志和智慧吧!
望著後照鏡中破裂的臉,一顆心隨著下坡起起落落,我突然驚見,那個被凝視的自己;一股交錯的情緒流竄在內心,想起自己在團體中自我介紹的猶豫、莫名的茫然,以及禮貌性的疏離感。
下了車,雨還在飄,我打包起自己的情緒,豎起外套的衣領,昂首闊步回家。
◎《記憶的鏡子》作者林凱沁,為多年從事輔導諮商的心理講師,她以小說的筆法敘述六位年齡各異的學員,在學習團體中重新回憶自己過往的成長歷程,藉此展開自我的心靈對話,為生命中的記憶重新命名,賦予嶄新的意義,重新安頓自己的人生,再出發。本文摘錄自書中第二章〈自我察覺〉。
受造的男女差異
成為溝通高手 ──《為溝通立界線》
穿上對方的鹿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