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鄭力恩 2015.01.04
「老師,請問怎樣才能不讓孩子上網?」我記得很清楚,1997年夏天在洛杉磯的一個家長教育講座上,一位憂心忡忡的爸爸問了我這個問題。那時,互聯網剛剛開始興起沒有多久。
我記得是這麼回答的:「互聯網會是下一代將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資訊來源和互動平台,禁止年輕人接觸是不可能的,更是不明智的。作父母的要教導孩子,如何在這個萬花筒般的資訊世界中,選擇正確、有益的資訊和作好時間規劃,這才是我們家長在e世代的教養目標。」
時間真的不夠用?
現在十七年過去了,網絡世界的迅速發展有越來越銳不可當的發展趨勢,不少人覺得我們比五年前、十年前更忙了,人們似乎失去了生活和時間的主導權,資訊多到窮於應付的地步。
如果一般人普遍感覺如此,基督徒的感受就更為強烈。除了日常工作、教會聚會,如何在剩下少得可憐的時間裡,還擠得出足夠和家人相處、經營夫妻關係、探訪鄰居、慕道朋友、關懷教會會友的時間?巧婦也難為無米之炊啊!
其實沒那麼悲觀。問題是出在,大環境改變了,我們卻依然沿用老的方法,不斷把新的項目加到我們舊有的時間表中,當然就捉襟見肘,時間不夠用了。
舊皮袋裝不了新酒
過去我們被教導,必須在家庭、工作和服事上取得「平衡」。今天在這些之外,又加上了一個要命的「上網」,鬧得怎麼都平衡不過來。坦白說,「平衡」是一個死胡同,怎麼說?簡單地說,平衡就是「覺得合宜的時間分配百分比」。算一算,你每週工作40小時,上教會各種聚會、活動加起來8小時,睡覺休息56小時,社交xx小時,休閒xx小時,陪兒女xx小時,上網xx小時,每個時間項目都是從每週168小時中來分配。如果這週要加班,剛巧碰到孩子有生日party,教會又有節期的慶祝活動,慘了,怎麼「平衡」呢?面對的是入不敷出的困境。
去掉沒法改變的「剛性需求」,像是工作時間、聚會時間等,只能找可以欺負的開刀,結果睡眠的時間減少了,休閒時間犧牲了,社交時間取消了,經營婚姻家庭的時間被壓縮了……經常這樣「平衡」下來的結果,是夫妻關係冷漠了、親子關係疏遠了、會友關係冷淡了、關懷探訪減少或是中止了。結果個人關係和教會生活都出了問題。
真有新的皮袋可用嗎?
比「平衡」更好的觀念是「兼顧」。「兼顧」的優勢是把剛性時間和其他時間都賦予新的意義,並巧妙運用。「兼顧」的概念不是時間上的,而是功能導向的,有些在平衡概念下的時間是可以整合不同的功能;打破時間上僵化的捆綁,在完成許多關係功能之後,還節省下不少時間。
舉個具體的例子,今年三月我應邀一個企業的婚姻講座,學員都感嘆現在這麼忙,哪還有時間花前月下,輕輕鬆鬆地互道鍾情?就算有點時間說話,不是孩子、就是工作,一週加起來能有兩三個小時相處時間就算很不錯了。提升夫妻感情,只能想想算了,言下之意是認為不可能的。
找回起初的愛
我說有辦法改變這個狀況,每個人的表情都告訴我「你是白費力氣」。我請大家拿出手機,每個人都打個三個字的短信給配偶,就是「我愛你」。大家開始笑,卻又都面有難色,這多難為情啊!我說,你們一天下來少說幾百字的短信都打了,這三個字就這麼難嗎?
有一位男士鼓起勇氣打了過去,回應馬上就來了,「啥意思?」所有人都笑翻了,顯然他很久沒有對太太說過這話了;他難為情地看著我,不知所措。我說,「就回應『就是這意思!』」回應很快又回來了。「你瘋了?」
大家差點笑岔了氣。
此時有人說,她的先生問她,是不是做了什麼錯事?等大家安靜些了,我請那位男士再打幾個字,「你喜歡嗎?」這次沒有人笑,大家都屏住呼吸,等了好一會兒,有兩分鐘吧!太太的回應來了,簡單的兩個字「喜歡」。我看見了不少人眼中開始泛起了淚花,這位先生也低下了頭去,不想讓人看見他的淚光和激動。相信那天不少人都有所領悟。
從形式進入活用
一天的上班時間裡,有兩個coffee break,有一個午休進餐時間,用來打三個字的短信是綽綽有餘,又不耽誤公事。後來有一位女士對我說,她現在每天發兩條短信給她先生,夫妻還是一樣忙,可是關係已經好了很多,回家夫妻見面就很親熱,老公還會主動做家事、洗碗,帶她外出吃飯。這在以前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這就是我所說的「兼顧」能帶來的驚人效果。過去僵化地認為只有下班後才有時間來經營夫妻關係,然而回到家已經疲憊不堪。吃完飯,收拾完了,再和孩子的作業奮戰之後,早就沒有了心情和體力,還要開口說我愛你,真是比登天還難。若能兼顧,情況就完全改觀了,夫妻在忙碌的工作中,收到配偶深情的問候,會非常開心。良好情緒在工作時間內就在培養,既有可能幫助穩定上班時的情緒,下班後見著配偶又是滿心的歡喜。上班時間夫妻感情交流,下班後時間高效使用,半分鐘+「我愛你」短信帶來夫妻生活的提升。
舉一反三
那麼「兼顧」觀念怎麼用在親子關係、人際關係、教會服事、關懷探訪上面呢?今天許多成熟的網絡工具,像是Facebook、Line、WeChat(微信)等社交軟件,還有手機短信,都可以好好使用一下,讓我們的整個生活型態翻轉過來。
微信不像Facebook,它的社交圈是由使用人邀請而建立的,也唯有你邀請的人才能看到你發表的內容。這個的好處,就是你可以完全掌控社交圈的性質和走向。要用微信,當然要用手機在網上下載軟件,你要邀請的人也需要有軟件,細節可以請教已經在使用的人。
現在來介紹一下,微信在關懷和牧養上可以使用的兩個功能。
第一個是「朋友圈」:這是以看圖說話為主線的功能。意思是說你要上傳一張照片/圖片,然後配以文字說明,或是轉發其他人的。而誰能看到你所發的圖文,就看你是如何組織朋友圈中的「可見範圍」的分組。比方說,可以分成「家人」、「一般朋友」、「慕道朋友」、「同事」、「業務來往」、「一般主內」、「會友」、「教會同工」等等。這樣就可以根據文章的性質來決定發給哪一群朋友。對於平常來往不密切的朋友們,就藉著微信建立了彼此的瞭解和消除了陌生感,下次見面時對於共同話題,就更容易較深入地交談了。
第二個就是「聊天」:聊天讓你可以和任何你邀請到通訊錄中的朋友單獨對話,文字、語音都行。還可以發起「發起群聊」,由你選擇,把一群特定關係或功能的朋友聚在一起,可以是臨時的,也可以是長期的。和家人(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建立一個歸屬感),或特別議題,或查經或是探討人生,完全看需要而定。這裡關懷和牧養可以無限發揮,從虛擬中培育出真情。
上帝的歸上帝
今天這個時代不斷有許多科技上的進步,作為神的兒女要明白,這些科技的基礎是神在創世之時就存入這個世界,是屬於神兒女的。所以,我們不但要能掌握這些新科技的應用,更要發展出屬靈的應用,對內建立愛的關係,對外發揮影響力,見證神的愛和大能,通過服事人來榮耀神。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兒女對親情的渴望
網海中的親密關係
分享式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