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朱易 2010.01.10
得益於現代最新電子科技,你可以透過「推特」(Twitter)網站將你的禱告直接傳達到耶路撒冷的「西牆」,或者將你的願望祈禱電郵到英國最古老的教堂,他們有專人為你的需要禱告。你可以在Facebook網站上參加崇拜儀式或者討論聖經;你可以在「第二人生」網路虛擬世界(Second Life)裡開創或參加各種團契,這些社會媒體工具對基督徒和教會到底是福還是禍?
我們真的可以用電子科技來與聖靈交流嗎?那些利用「推特」的祈禱者會在氾濫的信息中迷失嗎?上帝也會「推特」嗎?
教會在這個問題上有兩個立場:一是積極投入,一是堅決反對。
■ 支持者的看法
菲爾‧大衛斯(Phil Davis)是一位專業的基督教科研業者。他透過禱告幫助人,是全球近200名專業基督教科研師之一。大衛斯支持使用「推特」來向上帝禱告。他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不管禱告是怎樣被傳達給上帝的,每個人都可以向上帝尋求需要的幫助和心靈的慰藉,從而體會到我們與上帝的愛同在。
大衛斯曾經歷過無數次強有力的禱告果效,他說他不相信,以謙卑的心向上帝請願會沒有用。當我們承認有一個神聖的心靈在思考時,就是願意認識到自己不是什麼都知道,這在積極思考上意義更加重大。
這可能就是他作為基督教研究者不拘泥傳統之處。他不僅向上帝祈禱,更相信上帝是無所不能的,上帝是一名絕頂智者而且總是無處不在。
大衛斯認為,這說明了為什麼他不覺得禱告是要告訴上帝祂還不知道的事情。上帝無所不知無處不在,當然知道祂的子民的需求。認為上帝無所不能,卻又不能拯救我們的想法,是不可想像的。
大衛斯表示,上帝不會改變,祂永遠是善的。祂總會在我們需要的時候幫助和治癒我們。所以唯一要改變的就是自己。這表明與其說我的禱告是讓上帝來聽我訴說,還不如說是聆聽上帝會讓一切都好起來。
大衛斯說,他曾經聽一個主日學學生問這樣的問題:「如果你覺得與上帝的距離不是那麼近了,那是誰造成的呢?」這恰好反映了他在禱告上的觀點——你要去接近上帝,你要去調整思考事物的方法,因為上帝總是在你身邊。這樣做會帶來很多好處——這些有實際意義的好處不僅能改變我們的個人生活,甚至能改變我們所在的世界。
大衛斯認為,應該讓「推特」禱告流行起來。因為任何讓我們更多瞭解上帝的方法,都將使我們更加依靠我們的主。「推特」就是這樣一種方法。
■ 反對者的看法
同時就「推特」一題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的阿倫·甘地(Arun Gandhi),是印度傳奇領袖莫罕達斯‧K‧甘地(Mohandas K. “Mahatma” Gandhi)的第五代曾孫。他是記者,曾在《印度時報》工作了三十年。他反對透過「推特」來進行信仰活動。
甘地認為,上帝不會「推特」,更不會花時間來傾聽大約七百萬人不誠心地祈求寬恕。當然了,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對上帝的概念和我們認為的祂的所在地。研究結果表明這完全是信念的問題。人可以相信一個看上去像人類的上帝,也可以相信一個像岩石的上帝。但不管相信的是什麼樣的上帝,他認為與上帝的溝通和對話必需是誠心而且真誠的。而現代宗教傳統就是在這裡出了大問題。
甘地指出,禱告是每個宗教的儀式之一。禱告內容都規定在書中,不能隨心所欲的。人們背誦那些讚美詩和經文——就像那些小孩死記硬背下課文,並驕傲地站在老師面前背誦,儘管他不明白課文—— 他們也會在特定時間和日子去宗教場所吟頌那些詩歌,而不去思考詩歌中的意義。吟頌詩歌過後出來,又變回到好挑釁的、陰險可憎的人。
甘地認為,即使我們透過「推特」來禱告,用語言將它表達出來,或者在Facebook網站上這麼做又能怎麼樣呢?如果我們不用心去領會禱告,也無意讓經文中的理念來影響自己的心靈或生活,那麼你要怎麼傳達你的禱告都無所謂。他相信上帝也有個「防火牆」,將這一類垃圾郵件從祂的收件箱刪除。因此,通過「推特」來的禱告,根本到不了上帝那兒。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六月一日信望愛核心同工上任
算命?!
永恆之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