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揚小品文》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當1.5代走進教會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958年生的程慧中(註)於1976年從香港到美國讀高中。剛來的時候住在親戚家,英文不是問題,但很想家;後來到了在中國城的教會:講廣東話、家鄉風味的食物、同齡的朋友,同時也信了耶穌。

兩年後她離開中國城,進入一所基督教大學,除了主修外,還上了許多聖經課程。大學畢業後在另一個城市找到工作,靠家裡匯款買了房子、車子,卻找不到合適的教會。她試了好些團契:英語、粵語、國語,沒有一個像她這樣背景的單身社青團體……她越來越孤單。

誰是1.5代?

像慧中這樣在未成年前移居北美的,我們稱為1.5代的移民,他們擁有兩種以上的文化優勢,卻又可能無法對任何一種文化完全認同。本文訪問多位在10-20歲之間從亞洲移居北美的華人信徒,談他們的早期教會經驗與牧養體驗。

1.5 代是用較新的名詞來形容一個既有的現象。19歲的容閎在1847年就來美留學,並成為基督徒。150年後,有許多的人像容閎學成歸國,也有許多新的容閎飛越大洋,在北美為許多逐漸老化的第一代華人教會注入青春與活力——1.5代的牧養,不論從個人對靈魂的關心或教會被賦予的使命,都至為重要!

1.5代為何進入教會?

1966年出生的建國,15歲那年來美,兩年後考上哈佛。外表的順利不能替代他隻身在美的孤單與在公立高中受人欺負的委屈,去教會只是寄人籬下的迫使;16歲來美的溫蒂也經驗被歧視,但到教會卻使她不再寂寞。

接受我訪談的1.5代基督徒全是來美後才受邀進教會,原因不外是礙於情面、好奇或是友誼。

1.5代為何留在教會?

1970 年生,原本只懂國語的依芳11歲來美,被塞到一個講台語和英語的教會,無奈的接受這課後唯一的去處;直到大學受邀在團契信耶穌,才主動去教會。1991年生的潔西三年前進了一所基督教寄宿學校,每日的聖經課程與定期查經,使她對信仰有了基本的知識。一年後因為不滿學校的嚴格,自行找寄宿家庭轉學,卻因環境的不順而轉向上帝,並見證信徒的關懷,加入教會。

1992年生的傑瑞對教會從被動到積極,是因為許多見證而「想用更靠近的方式感受主」,他現在是敬拜讚美團的一員。同齡的天恩在2004年隨母親與繼父來美並信主。幾年後因家暴隨母親遷入收容所(shelter)而中斷了聚會,後來能重拾信心是因為對神的渴慕、母親的鼓勵與主日學老師長期的關心,天恩七月才受洗,希望我為她九月進大學後的室友與團契的選擇禱告。

1.5代留在教會的關鍵是:神和人的愛。1989年生的史達重生受洗後,因為感到受忽視而離開教會。

建國高三在葛理翰佈道會上決志,在校園團契中成長,長期投入各項服事,有美好的品格與靈性。1973年生的丹瑞11歲來美,中學信主後便參與司琴,他現在是教會執事。1.5代若善用多文化的特點,能使自己與教會都得益。

1.5代的牧養經驗

1978年生的紫萱19歲來美,目前在一個大學生團契中服事。她接觸到的學生99%來自中國,80%以上在美沒有親人,其中一半以上很快信主。

這些學生總體來說經濟條件都好,會享受,父母對他們的期望不高,到了美國不久就考駕照、買車,大夥結伴出去玩。除非教會與他們建立有意義的個人關係,生活獨立後就不到教會了。更令人難過的是,男女孩在聚會中看對了眼,很快地就在團契消失,過同居生活。他們的看法是,婚前性行為是自然的;20歲還沒有教過男女朋友,就是完蛋了!

紫萱說,同樣是來自中國,70年後的是無神背景,談福音要從理性著手,但90年後的不難相信有神,而且都覺得很空虛,心裡有罪,也覺得這個世界充滿了罪,沒有真愛。他們需要一對一的情感交流,需要感到自己受重視。

許多學生是來自父母不合的家庭。1990年生的黃蓉說,她的家庭自爺爺奶奶起就成天吵鬧,動不動就以離婚要脅;小時候,她會對外遮掩父母的關係不好,初中時發現在同學間這是普遍現象:大部分父母都忙於生意,無暇照顧孩子;就算沒有離婚也是為了小孩、財產等,而很痛苦的在一起。到了教會,發現聖經說最重要的是婚姻,令她詫異而感動。輔導的關心、系統性的聖經學習、團契中大哥哥姐姐的照顧,使她知道如何依靠神,並改善了親子關係。

1979年生的東北人勝光17歲來美,過去三年都在帶學生小組。他同意目前1.5代都是關係導向,重信仰與生活的聯結。未定的個性需要兄姐在各方面的指引。匹茲堡今年從中國來的本科生比過去歷年加起來的還要多,因此教會特別成立專門小組作小組長培訓,好建立大學生基督徒自己來帶領小組。

當1.5代進入教會,他們需要

1.真理——幽默、生活見證、與現實相連的聖經講解,不要動輒引經據典,講道部分不要太長:傑瑞說60分鐘,天恩判斷是40分鐘,史達選25分鐘,16歲的米克認為只要15分鐘!

2.關係——主動關懷、善傾聽、有共同話題,輔導年齡不要太老,有共同的語言,對流行文化有點了解。

3.服事者——寬容、智慧、有彈性,保持適當界限,有屬靈同伴的支持和屬靈長輩的遮蓋。


註:本文抽樣訪問了二十餘位50後到90後出生的1.5代基督徒,文中人物全部是使用化名。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

【延伸閱讀】:
教會和新移民
如此教會,深觸我心
化解城鄉差距--2010繁星光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