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Monica Augustine Chen 2022.02.06
《猶大之吻》(The Kiss of Judas),詹姆斯·迪索(James Tissot),布魯克林博物館(Brooklyn Museum)。(圖片來源/英文維基百科)
政治大學台灣文學所講座教授陳芳明前幾天回顧他與一位他尊敬的教授互動的往事,有年夏天雙方在文學院長廊擦身而過,那位教授停下來與他說話,並稱讚他的散文寫得很好。
受到誇獎的陳老師感到不好意思,於是回研究室簽了一本自己的書送給教授,雙手接過的教授也一直點頭說感謝。沒想到兩天後一位學生興奮的對他說:「老師,我在舊書店買到你的書。」一翻閱,竟然是他送給教授的那本散文。
雖然有人覺得稱讚陳芳明老師散文寫得好的這位教授未必是刻意諂媚,但此事仍對陳老師造成傷害,他因而感概:「我終於明白學院的虛偽,也低估了自己的愚蠢。原來教授的稱讚,僅僅是一種表面話」,「那位老師,為我留下刻骨銘心的記憶」[1]。
這個小故事讓我們明白,人際互動時「真誠」有多重要。保羅在他的書信裡也兩次提到「無偽的愛」,他寫信給哥林多教會時就強調他「內在動機」的純潔,「沒有任何缺陷足以玷汙他的職分」,因他的愛是「無偽的愛心」(林後六6)。
換言之,「保羅的愛不是穿戴在外面,用來掩蓋自己進一步的慾望與自私」,他的愛是「真實的」,他與人相處時沒有使用「外交手腕」[2]。
這樣無偽、真摯的愛是怎麼來的?答案在同一節「聖靈的感化」(林後六6),原文的意思是「在聖靈裡」,也就是「活在聖靈的帶領下」[3]。因愛是聖靈的果子,楊牧谷博士就說:「出於聖靈的愛,就不會假冒為善,這正是無偽。」[4]
保羅自己對人有「真摯的愛」(林後六6,現代中文修訂本),他寫信給羅馬教會時也勉勵基督徒「愛人不可虛假」(羅十二9)。這裡原文是名詞「愛」加上形容詞「不虛假」[5],意思就是我們愛人「要真誠」(現代中文修訂本)。
這愛必須是「真實的、不裝假的」,不但不能「欺騙」,也不該「自欺」[6]。加爾文就提醒,人總喜歡「假裝自己的愛心很大,而且裝得很巧妙,使人不易發覺」,「他們不但欺瞞了別人,也欺騙了自己」[7]。
「虛假」原意則是「戴面具演戲」[9],保羅要確定「沒有人戴著愛的面具去裝作關心他人」[10]。換言之,基督徒的愛不該是舞台上的「表演」[11]。《新普及譯本》就傳神的將《羅馬書》十二章9節譯為「不要只是假裝去愛人,要愛得真誠」。
值得注意的是,學者指出「愛人不可虛假」這要求不是只對信徒,也包括「教外人士」[12]。「戴面具」的愛,有時雖能瞞過別人,但也不是永遠都不會露餡。
2020年才過世的知名詩人楊牧(1940-2020年,西雅圖華盛頓大學退休後曾任台灣大學客座教授、政大、台灣師範大學、東華大學講座教授),在《疑神》這本自述其信仰思索的書中就提到他與一些基督徒互動的經驗。
「當他的周遭只有我一人,而我又肯跟他談神之是非的時候,他和悅地與我一起思辨問答」,「可是當他斷定這一席話不會有甚麼結果,而正好這時又來了一個他的主內兄弟,他每每就將我捨棄」[13]。
與楊牧教授談信仰的基督徒或許仍是出於傳福音的熱誠,只是若我們的愛太過「目標導向」,則對方終究會如楊牧感覺到我們並不是真正愛他這個人,只不過是把他當成達到傳教「業績」的工具,因而對這種愛是否真誠打了問號。
2018年熱播的古裝劇《延禧攻略》裡的純妃是另一個愛的動機不純粹的例子,她與富察皇后是閨密,也一直站在皇后這邊對抗高貴妃。但她對皇后的維護終究是因為她暗戀皇后的弟弟傅恆;當得知傅恆對自己並未有情,加上自己後來也生下皇子,也就不惜設計一把火害死皇后的嫡子永琮,全面黑化。
基督徒中或許也不乏某些因為利己的動機而「戴上愛的面具」的人,即使一時間能讓人如沐春風、備感溫暖,但其目的終究是為「博取愛心的虛名」、藉此「交換」別人的好感與認同或徐圖日後做生意的機會。
謝順道長老就說:「動機不純的愛,即使為了博取慈愛家的虛名而施捨全財產;或為了得著殉道者的榮譽而捨棄生命,仍然毫無價值可言。」[14]
賴英夫長老也提醒:「神要我們愛人如己,對自己的愛必是真誠不虛的。」因此「真信徒愛人不可虛假」。因為「虛假的愛是一種表演做作,它常是有目的,為要達成自己的慾望;它常是有條件的,為要得到某種報酬」[15]。馮蔭坤博士則指出:「虛偽的愛至卑鄙的例子,就是猶大賣主的一吻。」(路二二47-48)[16]
耶穌傳道過程中最厭惡的就是宗教人士的「假冒為善」,也因此基督徒愛人不要「別有目的」或變成一種塑造良好形象的「表演」,而應該一如保羅是在聖靈帶領下所結出的果子。
我們從保羅在《羅馬書》十二章起頭勉勵基督徒「要藉著心意更新,讓自己被改變過來,使你們可以察驗甚麼是神的旨意」(羅十二2,新漢語譯本),也可以知道,保羅接下來所談的「愛人不可虛假」正是神要我們遵行的旨意。
既強調「被改變」,就說明了這「讓神改造你們,更新你們的心思意念」(羅十二2,現代中文修訂本)是出於神,也就是聖靈的工作。
只是我們的意志也需要「願意被神改變」,「將生命的主權交給神,向神敞開自己的生命,讓祂不斷地介入、塑造和改造,順著聖靈而行」[17],如此自然越來越能成為一個愛人真誠、不裝假的基督徒。
基督徒作家畢哲思(Jerry Bridges)在《敬虔的操練》這書也提到有次鄰居一個四歲的女孩來按他門鈴,笑著對他說:「媽媽給你的曲奇餅。」急於出門的他把餅擱在一旁就忘了這事,幾天後小女孩騎著三輪車滿懷期待問他:「畢先生,你覺得那些曲奇餅怎樣?」他回答:「噢,很好。」但他其實不曾嘗過那些餅。
後來畢哲思開始反省自己為什麼會這樣回答,也許這只是「可使我免於尷尬和不致令那小女孩失望」,但他最終發現「我不是自己所想像那麼老實」,「神藉著那一碟曲奇餅給我寶貴的教訓,也叫我謙卑下來」[18]。
有人指出英文「真誠」(sincere)這字是從拉丁文sine cera來的,意思是「未塗蠟」。因為古人會「用蠟塗在破裂的瓶子內部來掩飾裂痕,以求賣得較高的價錢」,高品質的器皿則會打上「未塗蠟」的字樣,顯示「沒有作假」。應用在保羅「愛人不可虛假」這教導上,就是「不會用假冒為善的言詞和行動來掩飾他真正的本性」[19]。
願你我讓聖靈「更新我們的思想,使我們轉變成新人」(羅十二2,新普及譯本),能夠「活出美善、充滿愛、有基督樣式的生命」[20],成為一個「未塗蠟」、表裡如一、真誠愛人的基督徒!
[1] FangMing Chen教授臉書,20220114。
[2] Ernest Best教授(英國格拉斯哥大學神學教授),《解經講道註釋:哥林多後書》,台灣教會公報社,2010,頁80。
[3] 張永信博士,《明道研經叢書47哥林多後書:軟弱的神僕•榮耀的職事》,明道社,2008,頁147。
[4] 楊牧谷博士,《作祂的僕人:哥林多後書研讀》,校園書房,1992,頁438439。
[5] 馮蔭坤博士,《羅馬書註釋(卷四)》,校園書房,2003,頁128。
[6] 克蘭菲德(C.E.B.Cranfield)教授,《羅馬書註釋(下)》,中華福音神學院出版社,2006,頁897898。
[7] 加爾文(John Calvin),《羅馬人書註釋》,改革宗出版,2013,頁311。
[8] 格蘭特•奧斯邦(Grant Osborne)博士,《羅馬書釋義》,恩道出版社,2016,頁316。
[9] 呂沛淵博士,《聖約研經系列:羅馬書》,歸正出版社,2018,頁364。
[10] 格蘭特•奧斯邦(Grant Osborne)博士,《羅馬書釋義》,恩道出版社,2016,頁316。
[11] 道格拉斯.穆爾(DouglasJ.Moo)博士,《國際釋經應用系列:羅馬書》,漢語聖經協會,2017,頁489。
[12] 馮蔭坤博士,《羅馬書註釋(卷四)》,校園書房,2003,頁129。
[13] 楊牧,《疑神》,洪範書店,1993,頁3。
[14] 謝順道長老,《因信稱義:羅馬書證道集》,迦密文化,2017,頁327。
[15] 賴英夫長老,《牧人小語》,台灣總會,1991年。
[16] 馮蔭坤博士,《羅馬書註釋(卷四)》,校園書房,2003,頁130。
[17] 馮蔭坤博士,《羅馬書註釋(卷四)》,校園書房,2003,頁6465。
[18] 畢哲思(Jerry Bridges),《敬虔的操練》,宣道出版社,1996,頁129130。
[19] 博愛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牧師,《博愛思解經講道叢集:羅馬書卷四:新人類:羅馬書第十二章至十六章》,美國活泉出版社,2003,頁144。
[20] 羅傑.莫朗(Roger Mohrlang)&傑拉德.博徹特(Gerald L. Borchert)博士,《房角石聖經註釋叢書:第十四卷:羅馬書•加拉太書》,恩道出版,2016,頁285。 【延伸閱讀】:
挑戰你的教會觀系列之4》你的信仰「插管」了嗎?
讓衪的榮美來吸引你
人生最重要的事,是傳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