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語心鄉》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給面子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落台金階●

  《紅樓夢》的賈母因賈赦要強娶鴛鴦而氣得渾身打顫,當著眾人的面將一肚子火發在王夫人身上。及至探春提醒:大伯子的事,小嬸子如何知道?賈母這才發現,錯怪了媳婦王夫人。

  這不但傷了王夫人的面子,也損了自己的面子。於是她便先對薛姨媽即王夫人之妹說:「可是我老糊塗了。」(其實是向王夫人說:好,當我錯!)又埋怨寶玉說:「我錯怪了你娘,你怎麼也不提醒我,看著你娘受委屈!」(其實是對王夫人說:「算我怪錯你,對唔住囉!」)

  最後叫寶玉「快給你娘跪下……」。(其實對王夫人說:「寶玉算是代表我向你認錯啦!算係咁啦,唔通要我向你認錯麼!?」

  這一招,給足了王夫人面子,賈母也沒丟面子,大家的面子都保住了。賈母在自己不能公開認錯的前提下(堂堂太夫人認錯太沒面子了,寶玉這些小輩認錯就無所謂),來個順水握推舟輕輕帶過,安了金台階(金樓梯),齊齊落台。(改寫自《紅樓夢》第四十六回)

●面子、羞恥●

  如何保面子很重要,中國人尤甚,一旦出錯,首先要考慮的是要如何挽回面子。避重就輕、文過飾非,便成為面子文化的常規。大多數情況公開認錯是很難的。某種程度上,「面子」相等於「榮譽」;相反就是「羞恥」。 

  魯迅曾形容封建是「吃人」的禮教,但怎樣吃人?很抽象,與「吃人」相似的「謀殺」,法律的界定卻清淅具體。其實「吃人」是因「面子文化」使人「自殺」。魯迅筆下的「祥林嫂」、巴金筆下的「家」、「春」、「秋」中不少人物,就被這種面子文化所殺的,因沒面子而感羞恥,羞恥感致人於死地;所以少女失身、人失業、失戀、戰敗、使人自尋短見。

  重視面子,會變成虛榮。如項羽覺得無顏見江東父老而自刎於烏江、周瑜只為了沒面目見吳侯而氣死,這些所謂的氣概其實也是虛榮作怪。中國的面子文化的內涵裡只讓人得虛榮,而缺了讓人得真正體面(榮譽)的機會。所以會有「一失足成千古恨,回頭已是百年身」,及「一子錯,滿盤皆落索」的話。

  【阿Q正傳】中的阿Q被人打得半死,邊跑邊喊:「仔打老豆….仔打老豆….」,是阿Q所奉行的「精神勝利」。在現實生活中,打腫臉充胖子為送禮;為了不被人輕視而人貪污;兩人吃飯三個菜就夠吃,為了面子上好看、為了伙計的白眼,就叫了滿滿的一桌,不單浪費不少金錢更浪費食物。

●羞於…上進●

  人為維護自己的面子,會活出骨氣、志氣,來維護尊嚴。所以中國人的教育方式,也是以面子為基礎「知恥近乎勇」,用無面、羞恥來激發上進心,用羞恥感來達到教育目的。例如:「男孩子動不動就哭,多羞」、「女孩子舞刀弄槍,不害羞…」、「某某考上你考不上,多沒面子」。

  中國人的人觀更加強了其嚴重性,「我」這個人不僅代表「我」個人,「我」是屬於家庭(父母)的,「我」也是屬家族的,「我」更是屬某一個社群的,「我」是屬國家的。原來「我」不是「我」的,這樣,「我」丟了人格,就是丟了國格,丟了全國人的面子,「我」令「我」家、「我」族、帶來羞恥(映衰�陀衰)。這造成每個人的沉重包袱。所以女性失德,人人可以七口八舌地批判,因為她令家族面目無光。

●遊戲規則●

  中國傳統文化的遊戲規則,為顧體面寧犧牲個人尊嚴與良知,即使說謊、卸責也在所不惜。這與西方人的遊戲規則不同,西方人的體面是靠個人的努力去建立;尤其是對「處事」盡心盡力,而中國為保體面,把焦點放在如何「對人」,「做」符合體面的人,即循顧體面的遊戲規則去「做人」。

  這就帶來許多問題:如官僚作風、倚老賣老、徇情面、虛偽、無原則、善變、選擇性失憶、瞞騙、不擇手段、吹捧、卑鄙、短視、是非不分、排斥異己、無公平公義等等不可勝數!面子文化的遊戲規則扼殺人的個性、社會的公義,更嚴重的是把人際利害關係凌駕法制之上,可謂累己累人。

●價值改觀●

  我覺得面子文化最困難是它無標準無尺度,令人困惑。舉例說:怎樣送禮才叫給面子?送多大(量)?送多少次(頻率)?送多少價值(質)?怎樣送(方式)自己才有面子?

  我相信是時候要將我們的價值觀改變了!在面子的功能上,可否從重人際利益的關係轉變以重辦事能力來換取合理的報賞?將以人情倫理為尺度的價值準則,改變為以法則真理為準則的價值標準?這樣人才能在面子文化的虛偽、自欺、不公的生活習慣中,活得忍氣吞聲改變為,在一個情理兼備的社會中活得理直氣壯!
  

about 【戲語心鄉】專欄主要寫手:張吳國儀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