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蔡佩芬 2020.09.13
圖片提供/123RF
專欄作家哈理斯(Sydney J. Harris) 在《誰來決定我的快樂?》這篇文章提到:有一天他和朋友買報紙付錢之後,朋友很有禮貌地對店員說:「謝謝」,店員面無表情,毫無反應。哈理斯忍不住說:「這人態度真差!」朋友告訴他:「他每天都是這樣。」「那你為甚麼還向他買報紙,又對他那麼客氣?」朋友回答:「為甚麼我要讓他決定我的心情?」快樂和喜樂看似相同,卻全然不同。
到那裡去找喜樂?
二十世紀英國的哲學家羅素,他認為一個人活得快樂必需要有四個重要的因素:健康、免於困苦的物質條件、好的人際關係、以及成功的工作。后現代主義的人提倡「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其實,當我們任憑我們的想法一直放在某一種趨勢裡面,久而久之我們就會變成那種人。
在這一個充滿憂患的世代中,要從那裡去找到真正的喜樂呢?是不是像羅素所說的,我們的身體健康、有足夠的財富、有好的人際關係、有成功的工作,這樣我們就會快樂起來了。事實上有多少人可以同時擁有這些呢?那么,世界上的人是否都注定是不快樂的人呢?有人拼了命去賺錢,結果卻把身體弄壞了;有人為了讓自己的事業成功,不擇手段的競爭,結果他沒有朋友。就算有人這四個條件都滿足了,他健康、有錢、有朋友、有事業,他能夠得到真正的快樂嗎?
有五個快樂小偷偷走了快樂
《是誰偷走我的快樂》和《死前一定要懂的五件事》作者約翰‧伊佐(John Izzo),他發現人們不斷在尋找快樂,卻不得其門而入。直至伊佐到西班牙踏上朝聖之路,那一段旅程的經歷為他解開了謎題。
控制小偷:他說事情必須按期待,卻失去接受現實的能力,更無法活在當下
自私小偷:他說只有自己最重要,滿足欲望同時也製造更多不平等和對立。
好強小偷:他讓人認為事事要比別人好,內心不斷比較、嫉妒和不滿。
物欲小偷:他騙人如果有了…就會快樂,人們不停消費也消耗自己的內心。
安逸小偷:他把人困在過去的經驗或思想,無法創造新,造成生命停滯。
三步驟找回與生俱來的快樂:放下自我、找回信念、管制內在,找回真正的平靜與快樂。
快樂是自己可以決定的心情
當碰到幸運的事,快樂出於自然。沒有碰到幸運的事,快樂出於自己的決心。每天早晨醒來,我們都可以認真地做個決定:「我決定今天要快樂一整天。」那麼無論碰到什麼事,都會用正面思考去讓自己有高興的情緒。快樂密訣就在於:數算過去美好的回憶,並為之感恩!平時就將生活中快樂的事存進記憶的戶頭裡,一有需要就提出來數算,讓自己感恩。那麼,快樂就會像長了翅膀的精靈,從記憶裡飛過來。
感恩的心,是喜樂的泉源。
數算快樂,就被快樂充滿。
不要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
人言可畏,永遠有人生活得太乏味,他們老喜歡在背後看著你、談論你,所以我們活在別人眼裡,死在別人嘴裡。不管你在什麼地方,同樣的你,有人將你抬高,有人把你貶低。不要管別人怎麼看,關鍵是自己怎麼看自己,上帝怎樣看你。
別人的嘴,堵他沒意思,把自己整理到更好的狀態,透過自己的一言一行,讓別人看到自身的轉變,讓其他人對你發自肺腑的讚美與驚呼吧。不要讓自己的心智頭腦想著如何改變別人的目光,我們必須將命運握在自己的手裡!
生活何須這麼緊繃,內心不夠強大,於是疑神疑鬼,作繭自縛。既然改變不了別人的目光,就改變自己的言行,隨之起舞的回應,急著想要證明些什麼,才是最幼稚的作為。別人如何衡量你,其實全在於你如何衡量自己。
喜樂是由內心湧出來,是對生命一種樂觀、積極的態度。其實,我們無法掌控外在人事物,也不能夠靠自己得到真正的滿足和喜樂。只有常常居在主裡才能得到喜樂,求主幫助我們願意依靠祂,我們內心就會常常充滿了平安與喜樂!
about 【家庭之歌】專欄主要寫手:蔡佩芬
【延伸閱讀】:繼續向前走
那些你不記得的事
什麼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