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洪奕蕾 2022.03.06
圖片提供/123RF
有一天,我正坐在樓上的輔導室裡,從外面傳來一對男女對話的聲音,從咕噥到喊叫。直到工作人員走上前去,告訴他們這樣干擾了他人,他們才停下來。幾分鐘後,我走下樓,禁不住「噢」了一聲,原來大喊大叫的正是我下一組輔導的對象。
我對自己說:「準備好,一波大浪要來襲了。」我看見他們面對面坐著,卻各自望向不同的地方。我不知道他們爭吵什麼,但我知道他們都快氣瘋了。
走進我房間後,他們仍然不和對方說話。我問他們為什麼來這裡,妻子沉默片刻後說:「我只是想有一個理解我、幫助我的丈夫,有一個美滿的婚姻,這有多難?」丈夫說:「我只是想有一個不對小事生氣的妻子,一個講道理的妻子,但我沒有。」
誰不想擁有一段美好的婚姻?誰不想在婚姻中找到幸福?我們都是帶著某種期望步入婚姻,而婚姻和配偶卻往往不能滿足我們的期望。我從未遇見有人說婚姻很容易,不過,我倒是聽一些夫妻說,他們的婚姻透過試煉和磨難,反而變得越來越堅固。
你對婚姻的期望又是什麼呢?
有人希望自己的婚姻能彌補小時候的遺憾。如果父母常吵架,他不希望自己的婚姻也是這樣,他不想讓他的孩子聽到父母爭吵。
有人卻希望自己的婚姻跟他們的原生家庭完全一樣。譬如妻子的爸爸總是為媽媽做所有事,所以她也希望丈夫能為她做事。或者,在丈夫成長的家庭中,女性都做家務,男性在外工作,他希望妻子也能這樣留在家中。
以自我為中心
說到期望,好像讓有些人覺得有點高深,那麼換一種說法──你為什麼要結婚呢?這是我輔導時常問的問題之一,這幫助我看到,輔導對象對婚姻抱持著怎樣不切實際的期望。
*是時候結婚了;我的父母一直催我;我的朋友都已婚了。
*他很可愛(或她很漂亮);他是如此迷人;他是如此成功;他的事業經營得很好。
*他的父母為他和未來的妻子買了一棟大房子。
*我想要孩子;我想成為一個妻子;我想成為一個丈夫。
*我想要一個愛我的人。
*我想要一個屬於我的家。
*我希望我的孩子有一個父親(或母親)。(對再婚者而言)
*我的配偶需要幫助;我想我可以幫助他牧會。
*她在這樣一個糟糕的家庭長大,我為她感到難過,我想我能幫助她。
這是人們想結婚的各式各樣原因。然而,分析之後不難發現──我們結婚,往往是為了我們自己。
我們用自我的視角去看待一切,我們決定什麼是愛,我們想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們都能背誦聖經中關於愛的經文,但為何我們卻好像生活在愛之外?說到底,我們對愛的定義,是非常自我中心和專顧自己的。
不同的視角
很多人認為,愛情是我們從別人那裡得到想要的東西的歷程。配偶作給予者,而我們是接受的受益人;或者我們想成為拯救者,我們在上面,配偶在下面。
有一對夫婦,婚前丈夫喜歡妻子一切事都依靠他,妻子喜歡丈夫為她決定一切,讓她感到安全。然而,他們婚後很快開始埋怨彼此,對彼此生氣,因為當妻子質疑丈夫的決定時,丈夫認為妻子不需要他、挑戰他;當妻子見到丈夫同樣是有問題的人時,也感到失望。
一天結束的時候,我們回到家,都想要被接納、被肯定、被了解、被關心,想要感覺安全、重要、平安和舒適,但我們很快發現,配偶無法滿足自己需要的一切。我們的愛伴隨著期望而來,而這些期望是自私的。
你有和配偶吵架的經歷嗎?爭論中,你是否曾經意識到你的配偶看到了一些你沒看到的事?我有。有時候,我們看事件的次序不同,對事件的重要性看法不同,對事件也有不同感覺。為什麼? 因為有不同的視角。
如果你認識我和我丈夫,你就知道我們是兩種不同的人。方向感不是我的朋友,我的天賦是常常迷失方向,但他很有方向感。結婚初期,他會告訴我去北方200米、向東走50米,而我永遠也搞不清楚那是什麼意思。他很受挫,我也很沮喪。有一天,他改變了語言,告訴我當我看到某個標誌時向右轉,一直走到哪家商店,然後向左轉……突然間,我明白他的意思了,我們終於能說同樣的語言。為什麼?因為他不再從他的視角跟我講事情,而是依我的理解方式跟我說話。
有一項研究觀察丈夫和妻子對家庭的貢獻,平均而言,女性傾向認為自己承擔了75%責任,男性則認為自己承擔了60%責任。但如果你仔細計算一下,你會發現我們都高估了自己對彼此關係的貢獻。
我們經常高估自己的優點、高估別人的缺點,所以,當事情出差錯時,我們傾向把問題歸於他人,當事情進展順利時,我們傾向把功勞歸於自己。舉個例子,當孩子表現不好時,你經常對配偶說:「『你的』孩子出問題了,他在學校裡……。」當孩子們得到獎勵時,你則會說:「『我的』孩子表現好,得到了獎勵。」
我們往往容易記住自己的付出,卻不記得別人的努力。當別人做得不夠好,我們更容易這樣。研究顯示,當我們計畫做某事時,會加入思考的時間,所以會認為自己已經做了很多。所以,當配偶不做某些事時,我們先是反覆想著那些事,然後去做,結果你就會覺得:「天啊,你是一個懶惰鬼,總是在推卸你的責任!」(待續)
完美的不完美家庭
1高估的期待,不同的視角
2放大缺點,都是別人有問題
3有罪的世界,沒有完美家庭
4看到自己需要改變的恩典
5想想自己跟神的關係
6家彰顯神的主權
7家是分別為聖之地
8共同抵擋罪惡的誘惑
9愛從耶穌基督開始
10因為神先愛我們
11從自己開始改變
12長成基督的樣式
※本系列文章授權自生命樹輔導研究中心。
about 【家庭之歌】專欄主要寫手:蔡佩芬
【延伸閱讀】:我的心啊,你為何憂悶?
青少年和假福音
問題是與神的關係,而非神學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