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我視界》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那些因自欺而忽略的幸福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電影《如果可以再死一次》劇照。(圖片來源/海鵬影業


如果一趟旅行會讓我們想重來一次,通常是因為這段旅程太美好,以至我們想重溫旅程中的一切。但如果是人生想要重來一次,那通常是因為不盡理想,以至我們想要有重新選擇的機會。

可惜,現實是如此殘酷,同樣被視為一種旅程,出遊可以重來,人生卻無法重來。人生過了就是過了,我們只能回顧過去,卻無法取消過去,重新再來。不過,《如果可以再死一次》(The First Day of My Life)這部電影,運用藝術的力量,開啟了人思考「人生可以重來」這個理想(或妄想)的可能。

人生景點

《如果可以再死一次》(The First Day of My Life)是一部義大利奇幻喜劇電影,由導演兼編劇保羅‧傑諾維西(Paolo Genovese)改編自他撰寫的同名小說。在全球多個電影獎項中獲得最佳電影的提名,在影評網站「爛番茄」也獲得70分以上的好評。

我想其中一個原因是,導演將劇情處理得十分緊湊,雖然長達兩個小時,卻沒有讓觀眾感覺冗長,反而節奏明快而引人入勝。另一個原因則是電影談的議題,引起許多人的共鳴。中文片名「如果可以再死一次」既挑起大家心中的好奇,也讓人有點不安。而英文片名同樣吸引人,直譯意思是「我人生的第一天」,勾起人對人生重來滿滿的想像。

電影場景始於一個下著大雨的夜裡,一個蓄著白鬍子的老傢伙開著車,載幾個互不相識的人在街上晃悠。他們是怎麼一起坐在車上的呢?影片一開始並沒有交待。他們就像是參加便宜旅行團的成員,莫名奇妙地被湊在一起,有點期待又有點無奈地開始了一段旅程。

待老先生接上最後一個客人後,他們就被帶到一家看起來有點寒傖的旅館暫歇。開車的老先生向他們介紹,旅行團的行程一共七天,每天都會安排一些景點,七天之後,大家可以選擇留下或是回家。

看到這裡,我已經覺得有點怪誕。沒有看過電影的人,單看我這樣敘述,可能也會覺得毛骨悚然。不過我要澄清,這和台灣民間宗教所講的「頭七」一點關係也沒有……(有點越描越黑是嗎?),請耐心地繼續聽我介紹。

這些團員經過一晚的休息,隔天早上在餐廳集合,預備開始第一天的行程。導遊就是前一晚的司機,他也兼任領隊。他帶團員們來到的第一個景點是在一條河邊,河岸景色明媚,晨光正好。但現場發生一件墜河意外,消防人員正從河中打撈上來一具遺體──即旅行團中男士成員拿破崙的身體。拿破崙淡然地看著眼前的情景,神色未見任何變化,似乎心中毫無波瀾。現場氣氛平靜中帶著詭異,拿破崙不想在此多停留一刻,因此領隊草草結束了這裡的導覽,帶他們到下一個景點參觀。

第二個景點是團員艾蜜利亞的跳樓現場。她是著名的體操選手,由於意外受傷,不能再參與比賽,她因承受不住打擊,選擇了輕生。她死亡的現場聚集了各大媒體的記者,爭相報導此事,比起拿破崙死亡的場面,的確是風光許多……。至於其他成員,也約略是類似的經歷,他們生前都遭遇某種挫折,因為過不了心中那道憂愁的坎,最後選擇以一了百了作為回應挫折最終的吶喊。從某個角度來說,他們可謂「同病相憐」。就這樣,第一天的行程在重回團員們各自的死亡現場中度過了。

面對現實

接下來的幾天,行程更為豐富,也更有深度。他們可以看到各自的親友在他們過世後的反應,於是有機會和其他團員討論對所見所聞的心得和體悟。而且,他們還有「放風」的行程,導遊安排了一天的自由行,讓他們可以自行在城市中遊歷。另有一天,導遊安排眾團員到海邊一幢小屋,吃一頓久違多日的美食。

原來,這些其實都是導遊暗中定下的計畫,他的目的就是要團員們透過這些行程反思,再次面對自己人生的盲點,重新找到生命中的幸福,從而對於輕生的決定感到後悔,渴望能重新開始……。他們的結局到底如何,為了讀者們的觀影樂趣,我就不過度透露劇情,暫且按下不表。若有興趣知道後來的發展,可以移步電影院了解,也給予這部電影一些實質支持。

常聽人道:「人生沒有後悔藥!」足見悔不當初的人肯定不少,若真有此方,必然會大受歡迎。《如果可以再死一次》的導演似乎有意透過他的電影來介紹他開的藥方,雖然這個藥方看起來沒有時光倒流、扭轉乾坤的神奇功效,但對於深陷挫折感與憂愁而無處尋求解方的朋友們來說,我覺得還是有很不錯的參考價值。

最重要的是,這位導演指出了許多人深陷憂愁而無法自拔的原因──不肯面對現實。人們逃避現實的原因很多,有人歸責於環境因素,不甘願承受既成事實;有人則是害怕接受真相後,要付出更多力氣改變自己,好適應真實的情況。因此,人們倔強地、拚命地維護理想中的假象,不願接受令人心碎的真相。

然而,我們都知道不論這些理由多麼值得同情,終究不能改變現實。硬要逃避現實的結果,就只會淪於自欺欺人,甚而對許多事實的細節視而不見,因而錯失了其中隱藏的盼望與轉機。在這部電影中,導遊就是試圖讓團員們在那七天之中重新檢視自己的人生,發現逃避現實的荒謬。當他們願意面對現實,便開始注意到生命中被他們蓄意忽略的幸福和盼望了。

死而後生

這樣的蓄意,幾乎可說是「惡意」的。為什麼呢?我們必須承認,欺騙本身就是一種惡,不論是欺人還是自欺。我相信每個人都很痛恨詐騙,都認為那是傷天害理、吃人不吐骨頭的惡行,即然如此,為何我們不一樣痛恨自己對自己的詐騙呢?自欺的行為其實一樣傷天害理,因為讓我們忽略那些早已為我們預備好的轉機、幸福與盼望。如果我們會為了被他人詐騙而喊冤,那麼被自己欺騙而蒙受損失,甚至失去生命,豈不更冤?

聖經提醒我們要留意,生命中的憂愁是從何而來。如果是從上帝而來,那麼這憂愁必定是暫時的,不會引我們走向死亡,也不會叫我們自欺,反而會帶領我們直面現實,明白真理,生出「沒有後悔的懊悔」(哥林多後書7章10節)。唯有來自世界的後悔與憂愁,譬如出於自欺,會叫人走向滅亡。面對困難與憂傷,與其憑一時意氣輕生,再也沒有後悔的機會,不如藉這股勇氣面對現實,死而復活。倘若我們願意,就會迎來我們生命中另一個「第一天」。

【延伸閱讀】:
「悔改」與「蒙拯救」,孰為因、孰為果?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勇敢面對自己
韓劇《精神病房也會迎來清晨》勇敢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