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楊良楚 2015.02.01
自從兩年前為著學生們想要聯絡的需要,開始踏入了「非死不可」的社交網路平台,經由不斷交集、聯集的擴展,我Facebook的朋友數跨過百人的門檻,每天上網回覆許多動態及消息,在按讚與略過的過程中,得知許多資訊及更多的垃圾?常看見許多無病呻吟,或測試自己受歡迎度或尋求慰藉的訊息,我反思這一切是祝福還是災禍的開始?
前一陣子,看見一則朋友的動態消息,內容描寫著許多發生在別人敏感的資訊,而且人名、事件都詳細記錄,這位仁兄絲毫沒有意識到所有人都看見這則動態消息,當我以訊息回應給他時,這才發現闖了個大禍。
在這個人所描述的內容中,我發現自己認識所有這個事件的人,原本不知內情的我,無意中得知了這個令人難過的訊息,但可笑的是這件事所牽涉的人,都先後在FB上以極有技巧的方式,來陳述自己的論點及感受,卻隱藏了事實真相,或以歌頌光明的方式,來博取別人的認同與支持,似乎這個網路虛擬的世界,隱藏了人真實的本相,或是原本自己該面對的痛苦事實,而只呈現需要支持同理的面向,忘記了自己所要面對的大部分責任。
我不願意去揭穿這件虛偽的事件,是因為別人並未請求我去協助,我只能為這些人禱告,求神在合適的時刻揭開這虛偽和平的面紗。
另外一件事,有位牧者打著無牆教會的旗幟,將一些教會發生的案例誇大化與簡單化,認為教會的問題是在於無法把職場、把家庭當作教會的緣故,這種論點十分可怕,要人加入臉書的無牆教會,或者奉獻給這個機構,這也是一個有待仔細追蹤的現象,因為說無牆教會容易,批判一些現存的教會問題也不困難,但這個虛擬的教會,真能傳遞溫暖嗎?或是在需要時能出現去探訪,去幫助那痛苦傷心的人?我實在存疑。
在台北的捷運上,我常看見許多人都低頭忙著看手機上的消息,或著聽著iphone播放的音樂,沒有人在意旁邊坐著什麼人,周遭發生了什麼事,人與人靠得很近,可是距離又那麼遙遠。
對於一個在第一線牧會的傳道人而言,每日讀經禱告親近神是必備的,也要常常為著會友、事工來禱告祈求,更要努力關懷探訪會友,及處理許多不在計畫中的事,生活是忙碌而真實的,至於對於FB這個社交網路平台,我則中性看待,朋友的生日及需要,我一定不能忽略與缺席,但絕不被它挾制捆瑣,臉書是一種使用的工具而已,絕不能成為事奉的主體。
對於一個二十一世紀的傳道人,身處真實及虛擬世界的牧者,如何認清自己的呼召與事奉的重心是十分重要的,其實人才是牧養的核心,人的需要才是牧者的優先考量,因此,不是被時代、被科技牽著鼻子走,而是要仔細體察人的需要,並用最合適的方式來回應,不要因曀廢食,也不能照單全收,要查驗何為美善的、有益的,這些都要好好運用。
對於以臉書來尋求溫暖與成就感的人而言,這個「臉書造神運動」是個可怕的陷阱,把所有的人際互動、關係都建立在這個虛擬的世界中,遲早要面對到網路的泡沬,虛空之下仍是虛空的悲慘結局。
也不能否認的是這個網路平台威力驚人,許多失聯幾十年的老朋友老同學重新相認,在網路上快速串連傳達許多重要的訊息也十分重要,端看我們用什麼心態來使用這個系統?
每天我仍然需要用Gmail來收取、傳遞許多e-mail郵件,使用Facebook來了解朋友的消息與許多社團的資訊,我也運用自己的部落格來分享文章,生活中似乎離不開電腦與網路。
但我也喜歡去探訪,去參加同學會、校友會、聯合聚會,去打電話與人分享溝通,聽聽別人的苦水與生命故事,並且握著弟兄姊妹的手,為他們祝福與代禱,我深知自己所得的位份是別人無法取代的,也看重這個牧者的角色與身分,不管在真實的牧會生活中,或在網路所建構的虛擬世界中,都要發揮神給我的呼召的原始命定。
當神呼召以賽亞時,他回應「禍哉!我滅亡了!因為我是嘴唇不潔的人,又住在嘴唇不潔的民中」(賽6:5);當神在大馬色路上呼召保羅時,他立時謙卑的回應:「主啊!你是誰?」(徒9:5),我想就算到了今日,上帝也不會藉著Facebook 或是Twitter來顯明祂的呼召與旨意,傳道人不能以經營臉書般的來牧養會友,也要在神的真光中看見自己的不配及卑微,而不是歌功頌德般的講一些自以為是的道理貼在網路上,就完成牧養的責任,這實在是不能經得起火般的試驗。
或許許多人仍戀棧網路帶來的溫暖與成就感,但事實上我更渴望教會的復興,人心的翻轉改變,是使用神所設計的方式及時間表來工作,也無論是在虛擬或真實的世界,求神幫助我以心中的純正、手中的巧妙來完成。
圖片提供/123RF
本專欄由希望森林網站 提供
【延伸閱讀】:網海中的親密關係
《憶往》憤怒的賽賓娜
親愛的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