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小小 2005.09.04
成為基督徒之後,星期天必上教會,週間讀經、禱告、參加各種聚會,寒暑假去營會幫忙。但,埋藏在內心深處有個不足為外人道的難堪,那就是「信耶穌一點也不快樂」。正確地說,信耶穌讓自己感覺變得比較崇高。看電影同學們插隊,我不參與;考試有人作弊,我不夥同;一有時間,不是逛街看電影,而是盡量拿來做「有意義」的事;辛苦所賺得的家教費,必十一奉獻給教會、給窮人。整個人似乎不沾染世俗,較一般人接近天堂,但停下來埋首深思的時候,深刻的疲憊感與不快樂,像棲息在深海的珠貝被潛水夫翻弄著,一顆一顆的氣泡,從小變大清楚地浮出水面。
我不知道這個與我不會傳福音,存在著密切的相關性。我還到處傻不愣咚地詢問周遭的基督徒伙伴,「你向他人傳福音嗎?你是怎樣有勇氣與人分享福音?」這問題我是不會拿去問牧師輔導,因為他們是職業級的,傳福音本是他們的工作。我迫切地想要得知一般的人怎樣愛上傳福音?但是大多數的人誠實地跟我講,他們跟我一樣,不常向未信主的親朋好友傳福音。只有一個姊妹這麼回答,「你就是把自己當作推銷員啦。就把福音當成是一個商品,盡己所能地將之推銷出去。」
好不容易遇到一位傳福音高手,我得好好把握學習機會跟她聊下去挖寶。原來這姊妹家境不好,當過一年的推銷員,幫忙賺錢貼補家計。她受過訓練,再怎樣爛的商品,按照公司的Q&A處理各種拒絕的密技,照樣能推銷得出去。於是我天真地想著「阿!原來我不會傳福音是因為我沒有學過這類的行銷手法!」但我之後去學了一些個人佈道法,對傳福音仍是意興闌珊、有氣無力。
直到我遇到一個慈祥和藹的外國老宣教士,在一次講道中,他提到「若你不傳福音,是因為你還沒有深刻地瞭解上帝的大愛,你還不瞭解福音的內涵是什麼。你若真了瞭解,感同身受,你就會按奈不住,巴不得你就是電台主持人、受邀演講的專家、國會議員,很想衝上台去搶麥克風,跟所有的人分享你所瞭解的這個福音,也就是大好的消息!!」至此,我終於明白自己無法與人分享福音的真正原因,也就是「基督信仰到底是什麼?」我根本不太知道,我所知道只是關於基督教的一些規則禮儀事情,難怪我打從心裡無法快樂地與人分享福音。
《新品種基督徒》一書,就是欲指出這個大問題,讓基督徒讀者們重新反省,你自以為所知道的,可能不過是知道一些律例儀式與僵化的宗教系統罷了,而那根本不是福音,以致於你無法活出生命。
就像書中提到,根據調查,傳統家庭價值的守護者—福音派基督徒,事實上離婚率比那些在同一個文化下的社會大眾還要高。許多基督徒熟讀聖經、禱告流利,卻跟那些沒上教會的人一樣,面臨同樣的問題、犯同樣的錯誤、有同樣的懷疑、沈溺於同樣的罪、並同樣缺少活力,但是卻花很多精力在譴責、論斷、定罪其他非基督徒的問題。原因出在,福音內涵被簡化成一些口號、規條、法則、步驟,甚至是圖表。基督徒拿著這些,一方面很容易去推銷(傳福音),一方面也很方便用來指出其他非基督徒的問題,但卻看不見自己的謬誤。
作者麥拉倫,帶領讀者站在歷史的縱軸上,來審視我們自以為的正確教義,可能不過是文化產物,而非真正上帝的心意。就拿「地獄」為例,不同時代的人對於地獄的認知,就隨著時代有所演進與發展,有所差異。《新品種基督徒》一書如此定名,就是要取其世代交替的歷史綜觀,來提醒我們基督徒,在時代轉換的過程中,別死捉著舊有文化,將之當作不可變動的信仰內涵。
這有點像是最近討論學生髮禁問題。說起來,其精神就是希望「學生像個學生」。從歷史的縱軸視之,可以很清楚地發現每個時代的人認為「學生像個學生」演變過程是:「頭髮長度得在耳上一公分」、「頭髮長度齊耳」、「頭髮長度耳下一公分」、「頭髮長度不及腰」、「頭髮不染燙」。若現在還有人仍死硬地認定「學生像個學生=頭髮長度得在耳上一公分」,並以此標準來審視目前的學生,那樣所有的學生都不合格、不像話。然而在這個時代,還持有這種認知的人,是會被我們視為是有毛病的人。而負責教育的師長,在看頭髮問題,應該是捉住這個「學生像個學生」的精神,教育目標以朝向「讓學生以做學生的身份為榮」前進。
而基督徒傳福音,不該仍一味地大力放送傳遞那些口號、規條、法則、步驟,更應該多方掌握住福音的本質,把身為上帝兒女的那種幸福,那種地上天國,活出來讓眾人妒忌。就好像談家庭,與其重點放在譴責離婚之類,絕對不如基督徒夫妻因著上帝的愛,活出令人羨慕的鶼鰈之情。「不再對地獄思索揣測,而是要開始為天堂而活!」
也就是「讓信仰的歸信仰,讓文化的歸文化。」讓我們從中再次反省思考所信為何,幫助自己跳開文化的桎梏,掌握福音真諦,時代再怎樣流轉,福音就是不變,順利進化到下個時代,服事下一代的人!
《驢駒先生》
書的胎教
2012年台灣基督教十大暢銷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