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胡莘芝 2012.05.13
在約翰葛瑞寫的「相愛到白頭」一書中提到,女孩的腦部發育著重溝通能力的表達,男孩則偏重空間技巧的發展,為人父母者都知道,女孩的早期衝動是說話,男孩的衝動則是動作。女性的左右腦間有較男性多出非常多倍的連結組織,因此男性只能單單使用左腦的語言技巧,或是用右腦的空間處理技巧,而女性可以同時使用這兩者。
當女性心情不好時,會本能地想找個人傾訴一番,她可以一邊用右腦感覺、一邊用左腦說話,在傾訴的過程中,她能夠自在地同時運用左右腦,達到將感覺轉化成語言、自我統整、讓思路更清晰的目標;對方最好的支持就是專心、默默地讓她像是一隻夏天的蟬一樣盡情鳴叫,任何的詢問、討論、建議、插嘴都會攪亂她的流程,引起她的不耐、甚至憤怒。
當男性心情不好時,強烈的感覺完全佔據了他的右腦。所以他本能地想動一動,以無意識的動作來降低焦慮,行動像是一個幫浦,啟動男性腦部的思考部份,行動空間技巧也是在右腦中進行,此時他左腦的語言功能是停擺的,所以他無法也不想跟人談什麼,就像一隻冬眠的熊般躲入洞穴,要等到他的焦慮降低了,才能夠跳到左腦來思考,當他思路逐漸清晰之後,才能夠恢復說話的功能。
如果說「愛就是在對方的需要上看見自己的責任」,我們就應該知道在她需要傾訴時、專心聆聽,讓她鳴叫的本能得到滿足。而在他需要找個洞穴冬眠時,給他自由自在的空間,不要去打擾他。當她抱著電話猛啃、一說就兩三小時;或他拿著電視遙控器猛轉台、眼神卻一片空茫時…,都不要以為怪、也不要去干涉;尊重對方的需要,他就會感受到被愛,也會在最快的時間內自情緒中出來,恢復愛我們的能力。
但在親密關係的互動中,就會產生一個問題:當雙方都需要被滿足的時候該怎麼辦?是誰先當蟬或誰先做熊?有一方得先放下自己的需要來滿足對方嗎?該如何定奪先後順序呢?
約翰葛瑞的建議是妻子不妨延緩自己的需求,讓丈夫先進洞穴中去安靜,但丈夫也應承諾儘快出來傾聽妻子,最好在幾小時之內,再晚都不要超過一天的時間,能夠今日事、今日畢。當妻子獲得了丈夫的承諾後,她就比較能夠安心等待,在等待過程中,她可以找別人先談談、或做些讓自己愉快的事來打發時間。
我認識的一對夫妻,當他們遇到此種狀況時,丈夫會先給妻子半小時來說話,他也竭盡所能的專心傾聽;半小時後,他就要進入自己的洞穴中獨處兩天的時間,妻子都不可以打擾他,兩天後,他也會如約出洞,此時雙方都雨過天晴。據說他們實行的效果非常好,彼此都很滿意。
我的輔導夫婦的作法是:當彼此都有情緒時,會互相坦誠說出自己鬱結的程度,若丈夫高出妻子甚多,就讓丈夫先進洞冬眠;反之若妻子狀況比較嚴重,丈夫就先忍耐著來聽妻子傾訴,等到對方較舒服了才顧到自己。據我自己的觀察與體驗,夫妻間若真彼此相愛,就會心甘情願地為對方設想,必能找出令雙方都滿意的作法;何況夫妻本為一體、唇齒相依,合則兩利、分則兩害,應要努力達到「雙贏」的目標。
我與丈夫何其有幸,在十多年前、雙方爭執與日俱增時就遇到了我們的輔導牧師夫婦,在他們的帶領下,與近十對夫妻共同研習約翰葛瑞的書籍、每週一章,回去的作業不是書寫,而是實際生活的演練,在下週上課時還要心得報告。因為是大家一起經歷,所以遇到困難能彼此勉勵、奮勇向前,如此幾年下來,每個家庭都有顯著的進步。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我需要傾訴的次數是相當多的,丈夫也經常會入洞冬眠。但隨著歲月過去,我們在不知不覺中成長;最近我突然發覺自己已許久沒去特意找丈夫傾吐,好像心中偶有鬱結,也在做做自己喜歡的事、或隨著時間過去、自然就化解了,原來我也開始喜歡偶而做一隻熊、進到洞內、享受安靜獨處、不受打擾的閒適。
我再仔細觀察老公,他進洞冬眠的頻率與待在裡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而且他也比剛結婚時更能開放自己、對我傾心吐意,彷彿鳴叫也成為他放鬆的一種方式。聽人說結婚久了,夫妻會越來越像,這話從我們習慣的改變中得到印證。
現在我們夫妻間的相處比以前更自然,當誰想說話時,另一方就洗耳恭聽;若有一方想獨處一陣、也不是問題,絕不會引起另一方的焦慮、急著拉他出洞。動靜進退、渾然天成,彷彿張三丰打的太極拳,無任何招式、其勢卻銳不可擋、沛然莫之能禦,我想除了彼此 EQ 的成熟精進外,夫妻間默契的培養亦功不可沒吧!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棕櫚活水泉
天堂與地獄
水到渠成的幸福
領往幸福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