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應仁祥 2011.06.26
那是周星馳電影《功夫》裡的一幕。
電影的場景,座落在一個名叫「豬籠城寨」的小鎮裡,小鎮住的都是些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小老百姓:有幫人做苦力的,有麵攤煮麵的,有裁縫店幫人量身訂作衣服的,也有專門靠收房租維生的包租公和包租婆。大家平常時候彼此做點小生意,過著一個又一個與世無爭的日子。
沒想到有一天,因緣際會下,江湖上最大的黑道幫派「斧頭幫」,決定要來攻打這個風平浪靜的小鎮。上百個手上拿著斧頭的凶神惡煞,一步步進逼豬籠城寨,眼看就要腥風血雨,小鎮的人性命不保。
千鈞一髮之際,有人出手相救。事實上,出手的不是別人,正是豬籠城寨裡那幾個看似最不起眼的人:做苦力的苦力強,原來是隱居的十二路譚腿高手;在豬籠山寨當麵店老闆的油炸鬼,原來是隱居的五郎八卦棍高手;開裁縫店的裁縫,原來是隱居的洪家鐵線拳高手;至於從床頭吵到床尾的包租公與包租婆,原來是退隱江湖的「神鵰俠侶」,好色的包租公是太極拳的高手,一天到晚大聲找人討房租的包租婆,竟會失傳已久的「獅子吼」。
只看這幾個人的身法出神入化,矯捷俐落,三兩下就把上百個斧頭幫的人打得落荒而逃,大快人心。
嚴格來說,類似的情節,在武俠電影或是小說裡,並不算陌生:一個默默無名在山野裡打柴的樵夫,居然是十年前叱吒風雲的大俠;一個在市場裡賣豬肉的屠夫,竟然身懷絕世武技。相信許多男生跟我一樣,小時候曾一次次做著白日夢,希望哪天走在路上,遇到一個退隱的江湖俠客,拜師學藝後,也有了飛簷走壁、引氣馭劍的功夫。
只是萬萬沒想到,那個我朝思暮想、日日期盼想要遇到的武林高手,始終都在我的身邊、離我那麼近。原來,我的父親,就是一個大隱隱於市的大俠。
不像大俠的大俠
當然啦!我並不是生下來就知道,自己的父親是個身負絕世武功的大俠。事實上,和我父親生活了三十多年,我從來不覺得他會是個武林高手。畢竟,打從大學時代就立志要從商賺大錢的他,和一代大俠的風範實在相差太多。印象中,英雄豪傑理當正氣凜然,做生意的他卻常常把錢掛在嘴邊;再不然當個風度翩翩的劍客也好,我父親應酬、喝酒,講話大聲,又與這樣的形象出入甚大。
等我上了大學,開始認真當個基督徒(我出生的時候,父親母親就已是基督徒),父親生意人的職分,更是變得突兀。聖經不是要我們「愛人如己」嗎?不是要我們左臉被人打完右臉也要轉過來給人家打嗎?但是每回聽到父親如何在商場上與人鬥智,險中求存,只覺得每一件事情好像都在跟聖經唱反調,讓我更難把父親和郭靖、喬峰這樣的正義之士、江湖大俠聯想在一起。
幸好,上帝讓我讀到《美德的經濟學》。這本由職場神學開山祖師諾瓦克所寫的書,徹底顛覆了我對「商人」的觀感,在一層又一層的論證之下,我才終於醒悟到,原來自己一直錯看了父親。
美德的力量
和過去所讀企管書籍不同,《美德的經濟學》打從一開始,就以「道德」作為他的論述主軸。諾瓦克認為,商業這一行,遠比我們所想的還要更重視「道德」的問題;假如沒有了「道德」,我們眼前所看到的一切商業活動,都會土崩瓦解,不再存在。
這個論點,相信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非常刺耳的。畢竟,一般的人想到商人,第一個想到的絕對不是「道德」;甚至可能剛好相反,商人,讓我們想到的是「不道德」──想想,商場上的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為達目的不擇手段,這樣的工作,怎麼會和「道德」有關?
然而,諾瓦克卻要我們想一想,假如一個公司或企業裡面,員工跟員工之間沒有了「道德」,那會是個什麼樣的場景?沒錯,在某些企業裡,員工跟員工(甚至包括上司和下屬)之間會有一定程度的競爭關係,然而,在競爭之外,有更多時候,人和人之間的互動,依然得要倚靠誠實、信靠、勇氣、負責等等容易被人忽略,卻極其重要的基本美德。假如員工和員工的關係,絕大多數時間都在互相撒謊、互不信賴,一個比一個膽怯,一個比一個愛推卸責任,這間公司有可能永續發展下去嗎?這家企業有可能完成什麼事情?為顧客生產什麼優秀的服務或產品嗎?
再拉大一層來想,在市場佔有率之外,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係,更多時候靠的是互助合作。沒有一家企業可以單獨存在,每一間公司都需要上游的廠商的供給,需要下游廠商的接單,需要有市場面的推廣銷售;不同公司之間如果沒有「生命共同體」的體悟,對於承諾(契約)沒有最基本的尊重,不可能生存得下去。
諾瓦克說,或許是因為企業運作過程中的美德,對大多數人而言實在太過稀鬆平常,不要說是一般人,就連實際投身於商場中的人,很可能都不曾意識到自己原來是這麼樣地看重道德。
三招三式闖江湖
而在林林總總各樣的道德中,諾瓦克從中歸納出三個涵蓋面最廣,也最重要的商業美德:創造力之美善、組織團隊的能力,以及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他稱之為「商業三元德」。一個優秀的商人,他要有寬闊的視野和足夠的勇氣、膽識,看到創新的可能,並且勇敢地朝那方向邁進,這是「創造力之美善」;一個優秀的商人,也要懂得如何在組織企業中與他人相處,要能激勵團體的士氣,能放下以自我為中心的思想,思考怎樣做才是對團隊的每個人都好,這是「組織團隊的能力」;除此之外,優秀的商人,也要有讓夢想成真的能力,他雖看得遠,卻腳踏實地,一步一步往未知的冒險旅程而去,將一切的創新,化為實際,這是「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諾瓦克認為,傳統上(包括教會)對於道德的定義,常是被動的、死板的,商人的三元德卻讓人看見,「道德」其實更應當是一種積極主動的生活與做事態度,是一種在世界上打拚奮鬥的技能(和修車,寫電腦程式一樣的技能),不該被人輕忽,而要加以討論,讓更多的人可以學習。
讀完《美德的經濟學》,我再回過頭來看自己那位在商業界打滾三十多年的父親,一股敬佩之情,不禁油然從心中升起。在我父親身上,我看到了一個把商業三元德揮灑地淋漓盡致的「功夫大師」。他有創新冒險的美善,二十多年前,兩岸才剛開始通商,他便是第一波到大陸投資經營的台商,足跡踏遍廣州、上海,最遠還到黑龍江;他也有組織團隊的能力,曾經幹過廠長的他,動輒在工廠管理四、五千個工人;他還有實事求是的務實精神,當我們的教會決定要蓋一間老人養護中心,他以自己多年從商的經驗和人脈,募到足夠的資金,讓一棟建築物就這樣蓋在原本荒廢的土地上。原來,我的父親會的招數,是我想未曾想過的,每一招都可以比每包租公的太極拳、包租婆的獅吼功,只可惜我有眼不識泰山,不知道真正的武林大俠就活生生地在我眼前。
上帝的包租公、包租婆
長期以來,華人教會對於「從商」的會友,總是缺乏一個恰切的認識角度,不知道這些商人基督徒,除了捐錢不手軟外,他們的閱歷,他們在商場上打滾多年練就的一身「工夫」:創新、團隊、務實等美德,可以如何擴充我們對於「上帝」的認識,對於聖經所記載聖靈九果的了解。而換一個角度來看,也因為缺乏這種認識,教會並不知道,原來聖經中「愛人如己」、「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愛,其中最大的是愛」等各種耳熟能詳的句子,每一種都能化為厲害有用的「工具」,幫助信徒們在經濟與商業的領域裡,散發出驚人的力量,甚至去改寫整個商業歷史。在這個商業全球化,幾乎所有人都在「資本主義」運作邏輯中生活的時代(大自一家公司的老闆,小至一個銀行行員、車行修理員、商店與書店餐飲店店員),我們實在需要更多像諾瓦克這樣的有志之士,花費時間去挖掘研究聖經中的豐富道德智慧,幫助信徒將聖經智慧落實到職場工作的領域裡,使神國的力量在世界的各個角落扎根、發揮影響。
讓我們一起擦亮自己的雙眼,向身邊的這些包租公、包租婆們致敬,學習他們美德的功夫(而不再是瞧不起他們);也讓我們努力地訓練和差派更多的包租公與包租婆出去,到大大小小各個「豬籠城寨」裡,成為那個地方的守護力量,抵抗斧頭幫的入侵,驅趕火雲邪神的蛤蟆功!!
●歡迎參觀《哈啦讀書心得》哈屁股與阿祥的部落格
about 【出版人的針孔照相機】專欄主要寫手:應仁祥
【延伸閱讀】:天行者唐•米勒
《小屋》─生命的傷痛時刻
放下過去的七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