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思想的蘆葦》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影像不死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去年買了一台數位相機,經過計算,只要拍攝一千張照片,這台機器省下的沖洗費就值回票價了。於是我們就拚命的拍,還建立個網站(註)專門分享所拍攝出來的照片。不過在拍大量照片的過程中,我常常會有「掠奪影像權」的內疚。因為被這台數位相機所擷取的影像不會褪色,而且還會分享給其他沒有看到這些影像的網友。

「拍攝的相片不會褪色」,是因為數位相機使用數位記術來儲存照片,所以除非把資料洗掉,不然就永遠不會改變。而傳統鹵化銀的相片,則會因存放時間的拉長而漸漸褪色。說起來,這應該是一個很重要的優點才對,因為我們可以預期五十年後來看今天照的數位相片時,還是跟剛照好一樣的清晰。不過,我卻為這樣的事情覺得有點恐慌……,壓下快門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內疚……

因為,人的記憶是會褪色的。自己的美貌、自己年輕時挑戰的山林……在自己的腦海中褪色之後,常常是變得更為美好。這時翻出舊照片來,褪色的痕跡更是讓自己不必為自己的模糊記憶覺得慚愧。但是,這一切都將改變。十年、二十年後,我們會發現只有自己的記憶褪色,數位照片、以及在數位照片旁邊加註的數位文字,都還是跟過去一樣清晰,我們似乎就失去了合理遺忘的權力了。

人本來就不是永恆的存在,但我們卻創造出比我們還接近永恆的事物。這是一件好事嗎?我們的好與壞、美好的記憶或痛苦的回憶,都將要透過永不褪色的數位相片留下來了,這真的是一件好事嗎?

再者,我也發現自己常常遇到一些令自己感動的美景,下意識的就會拿起數位相機來捕捉。但是回來整理照片的時候,卻發現照片裡的風景是無法重現拍照當時之心靈悸動的。我本來以為那是拍照技術不佳,進而努力鍛鍊自己的攝影技術,後來卻發現,這跟攝影技術無關,而是相機的鏡頭無法抓住整個環境、整個天地。那數百萬畫素的影像,只不過傳達了那個長方形的光影,沒有辦法表達氣味、聲音以及每個長方形之間的空間連續關係。於是,鏡頭忠實的反應了部份真實,卻無法分享完整的真實(部份的真實還算是真實嗎?)。

於是,我發現有些相片是無法分享的,雖然數位相機帶給我們自由,讓我們可以更盡情的取景,拍更多的照片無須顧慮費用與底片量。但,有些事物可能用再多的照片都無法傳達。按下快門,留下了不褪色的影像片段,卻沒有準確留下可傳遞的真相,這……真是一件好事嗎?

註:信望愛圖片資源中心 http://photo.fhl.net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