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小小 2018.05.20
圖片提供/123RF
「如何禱告最有效呢?」「站著,坐著,跪著,趴著,躺著禱告?哪個好」「禱告越多次越好嗎?」「禱告前是否要潔淨沐浴?」「禱告是閉上眼睛,張著眼睛可以嗎?」「禱告是否越大聲越好,默默地不好?」「禱告是否手要按著聖經或拿著十字架?」「禱告是否要點蠟燭、放音樂?」「是否兩三個人禱告比一個人有效?」「禁食禱告是否比不禁食有效?」以上是初信者對於禱告常有的問題。
聖經裡面有兩卷書(馬太福音、路加福音)記載耶穌教他的門徒如何禱告。很特別的是,耶穌教導的重點不在上述那些問題,而是放在「禱告的內容」!他示範了〈主禱文〉作日後眾信徒參照。至於前述那些問題,耶穌提綱挈領留下兩個大原則,供後人可以類推解決所有的問題。
馬太福音六章,耶穌糾正第一個錯謬,提出第一個大原則「禱告的對象不是旁人,禱告不是給人看的!」有些人誤將禱告等同於敬虔,特別喜歡在公開場合(會堂或街道)表現精湛的禱告辭給人讚嘆,恐怕別人不知道自己多麼愛主、多麼會禱告。耶穌指出這種禱告是假冒為善的禱告!祂調整焦點,幫我們眼目移到上帝身上,釐清禱告是給上帝的,不是給人的,將禱告的對象拉回到上帝,所以「要進入你的內室,關上門,向你在隱祕中的父禱告。這樣,你那在隱祕中察看的父就將回報你。」(6:6)
耶穌糾正第二個錯誤,提出第二個大原則「禱告的對象是天父,禱告不要像外邦人那樣!」祂重複說了兩次,「不要像外邦人那樣!」其他宗教,人們與神明的關係不是親子關係,禱告重點放在次數、人數、地點、方式。耶穌提醒我們禱告的對象是上帝,清楚指明上帝是天父,我們跟上帝的關係是親子關係。既然禱告是向爸爸說話,必定是基於一種信任與愛的關係自然而有的互動,所以「你們禱告的時候,不要像外邦人那樣,重複無意義的話。他們以為話多了就蒙垂聽。」(6:7)「不要像他們(外邦人)那樣,因為在你們祈求以前,你們的父就已經知道你們有什麼需要了。」(6:8)
可以說,禱告最要緊的概念是,我們是兒女,上帝是父親,我們認定祂是恩慈的,兒女全心全意地向愛我們的爸爸傾訴。所以若問「如何禱告最有效呢?」這種想法就是對父親莫大的侮辱了。沒有父親喜歡兒女跟自己說話時,帶著這種功利、計算的心態。父親喜歡兒女對自己講的話,是發自一顆誠摯的心。有甚麼事情都可以跟爸爸講,爸爸喜歡聽。至於禱告的姿勢,沒有好壞優劣,生病的時候躺著跟爸爸說話,在戶外趟在草地上,仰望天空的白雲,開口頌讚天父創造奇妙,受了委屈,躺在床上、躲在棉被裡哭,跟爸爸訴苦,有何不可?
許多關於禱告的問題,其實是出於民間信仰的禱告觀。他們的重點在於禱告者本身,人必須付出各種努力,盡心盡意,重視儀式化的行為,才能獲得神明喜悅、操控神明給人想要的。
但耶穌將禱告重點從禱告者,拉回天父上帝!要我們定睛在上帝是信實的、是恩慈的,禱告的能力來自上帝,不是在禱告者身上,不是在禱告者做了甚麼。但我們受了民間信仰的影響,所以會認為大牧師的禱告比平信徒有效。這種想法是錯把禱告的能力放在禱告者身上,禱告的能力絕對是來自上帝。
禱告是兒女與恩慈的父親之間自然的關係。所以回答「禱告是否兩三個人比一個人有效?」,「禱告是否禁食比不禁食有效?」只要掌握第二原則,想像是否一個人跟爸爸說不行,非得找一群人來跟爸爸說?禁食是否出於要脅爸爸、故意耍賴?不出自真心誠意,就搞錯了重點,因天父上帝對禱告回應,是不受人操控的。禱告的基礎是在於上帝的信實與恩慈。
〈主禱文〉第一句「我們在天上的父」,耶穌再次強調禱告的對象是天父上帝。耶穌教禱的〈主禱文〉內容主要分成兩大部分。
第一部分「願人都尊你的名為聖。願你的國降臨;願你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行在天上。」是天父的心意。第二部分「我們日用的飲食,今日賜給我們。免我們的債,如同我們免了人的債。不叫我們遇見試探;救我們脫離惡者。」是兒女的需要。這個前後次序不可顛倒,禱告者把天父的心意放在自己的需要之前,才能避免妄求、濫求。
耶穌恐怕聽的人還是不明白禱告的重點,腦袋的理解框架還是停留在外邦人對禱告的想法,於是特別在〈主禱文〉之後多了說明與解釋。「不要憂慮說,吃甚麼?喝甚麼?穿甚麼?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們需用的這一切東西,你們的天父是知道的。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這些東西都要加給你們了。」(6:31-33)
簡單地說,可以用父母的心來理解禱告。每個父母總是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給孩子,智慧型手機、電腦、摩托車…等;但他們尚未具備良好的管理能力之前,這些東西只會害了他們。就像許多青少年的父母,不知沒收了智慧型手機多少次。天父上帝也很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賞賜給兒女,但若是基督徒生命不夠成熟,許多好東西反倒有害。而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就是禱告者知道天父的心意,所求的是真正有益處的事,天父就必定應允。好比,孩子想要創業,需要第一桶金。若這孩子成熟有智慧,作事認真負責,創業的計畫清楚有步驟、紮實不符濫,爸爸手頭若有些資產,豈有不主動投資?但孩子若是好高鶩遠,眼高手低,爸爸即使有錢,也不願把資金丟到馬桶裡。當我們越了解天父上帝的心意(就是他的國和他的義),禱告就越不離譜。
自己剛信主的時候,跟外邦人一樣,把禱告重點放在為世俗的大小瑣事尋求指引。該選擇這個工作還是那個工作?去讀這個學校或那個學校?嫁娶給這個人或那個人?買這棟房子還是那棟房子?成為母親後,我知道天父的心。作選擇的時候,不再是外邦人的「趨吉避凶」考慮,而是去了解天父的本質,首先確定是否在正道範圍內,接著就行使天父早已賜下自由意志做決定。爸爸喜歡孩子獨立自主,用智慧作出合適的選擇也是彰顯祂的榮耀。
〈主禱文〉開頭的兩個字Πάτερ ἡμῶν(我們的父),提醒著每一個基督徒禱告的基礎是父子關係。多數的孩童,心裡莫不存著對父親的深切渴望。希冀父親看到自己就露出愉悅笑容,盼望父親對自己所做的一切感到滿意。做兒女的衷心地喜歡跟爸爸在一起,沒有任何目的與要求,沒有任何想法與算計,就是單單因著爸爸在身邊而快樂。因此,禱告若有甚麼最高的境界,應該就是「以耶和華為樂」(詩篇卅七篇4節、以賽亞書58章14節)。受造的人類渴望與造物天父回復神聖美好的互動關係,受造盼望與造物者之間沒有隔閡,在上帝裡頭找到真實的自我與本質。失落已久的人性裡最深層的快樂,耶穌要幫我們尋回。
路加福音記載耶穌說,「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將聖靈給求他的人嗎?」(11:13)天父上帝比人類父母更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賞賜給兒女。最好的東西豈不就是上帝他自己?
上帝已經把耶穌給我們,基督為每一個人而死;上帝已經把聖靈給我們,每一個基督徒都有聖靈。但可悲的是,許多基督徒內心深處其實不想要耶穌和聖靈,要的只是耶穌的權柄和聖靈的恩賜。兒女其實不想要爸爸,想要的是爸爸的錢與權。從普遍教會界錯誤的禱告教導可以窺見人心深層的黑暗。深願每個基督徒都能享受到以父為樂、以父為榮的禱告,與外邦人不一樣。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給親愛的你
禱告到底怎麼說?
基督徒老師的代禱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