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陳鳳翔 2023.05.14
《瑪挪亞的獻祭》(Manoah’s Sacrifice),林布蘭(Rembrandt Harmenszoon van Rijn), 1641年。(圖片來源/WIKIMEDIA COMMONS)
早期臺灣人重男輕女,因為女孩是要嫁出去的,對原生家族沒有用,命名不用浪費大人的頭腦,取名為「罔市」或「罔腰」,隨便餵養長大之意。聖經記載貫穿數千年的故事,可以看到古代以色列也呈現重男輕女的情況。士師記13-16章,陳述以色列人受非利士人苦害40年,上帝興起士師參孫。參孫的媽媽是很重要的角色,卻被稱作「瑪挪亞的妻」,甚至連她隸屬哪個支派也不知道。這種文學筆法暗示參孫的媽媽不被重視,甚至是被蔑視。但是耶和華的使者就是向這位沒有名字的婦人顯現,而且還顯現兩次!
這位無名的婦人,原本不孕。耶和華的使者向她顯現,對她說:「看哪,妳是不孕的,沒生孩子,但妳必懷孕,生一個兒子。現在,妳當謹慎,淡酒和烈酒妳都不可喝,一切禮儀上規定的不潔之物,妳也不可吃。因為,看哪,妳必懷孕生一個兒子,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因為這孩子從子宮裡,就歸上帝作拿細耳人。他必起首拯救以色列脫離非利士人的手。」(十三章3-5節原文直譯)
她就去告訴丈夫,耶和華的使者對她說話。瑪挪亞不願意聽信婦人之言,向耶和華禱告:「主啊,求你再差遣那神人到我們這裡來,好指教我們怎樣待這將要生的孩子。」(8節,和合本)
可是耶和華的使者並沒有向瑪挪亞顯現,反而再次去向這位無名的婦人顯現,並且顯現的時候,還挑了瑪挪亞不在身邊的時候。所以,她只得快跑去找丈夫,說:「看哪!那天來找我的那人,又向我顯現了。」(10節原文直譯)
瑪挪亞只能跟隨妻子到耶和華的使者那裡(正常狀況應該是妻子跟隨丈夫),耶和華的使者對瑪挪亞說的話,與之前對他妻子說過的話,並沒有太大不同,甚至還更簡略。「不可用剃頭刀剃他的頭」,「歸上帝作拿細耳人」都省略了。
夫妻倆感謝上帝,獻祭的火燄從祭壇上升,那位使者在火燄中升天。他們才確定那人是耶和華的使者,就俯伏在地上。瑪挪亞很害怕地對妻子說:「我們必要死,因為看見了上帝。」她回答:「耶和華若要殺我們,必不從我們手裡收納燔祭和素祭,並不將這一切事指示我們,今日也不將這些話告訴我們。」(23節,和合本) 瑪挪亞的恐懼,襯托這位無名的婦人的冷靜睿智,也凸顯出她比丈夫還更認識耶和華。
社會文化或有歧視女性,上帝仍把該有的榮耀給女性。那位沒有姓名的婦人,無論被稱為「瑪挪亞的妻」或「參孫的媽媽」,她被尊榮,耶和華的使者向她顯現,即使丈夫禱告,耶和華的使者仍選擇向她顯現。而她也像所有的母親,委身於養育孩子。參孫在她的肚子裡,她整個懷孕期間,就跟著拿細耳人的誓約生活,淡酒和烈酒都不可喝,一切禮儀上規定的不潔之物,也不可吃。終於,她生了一個兒子,是由她給寶寶起名叫參孫。這個命名的殊榮,通常是給家族中尊貴的長輩或丈夫,但大家願意把這權柄交給這位無名的婦人。
1850年,女性平權運動興起,欲扭轉性別不平等的問題。傳統觀念裡,「女性」要透過「母親」、「母職」才能獲得榮耀。因此,女性主義者致力推翻「母親是女人宿命」的傳統觀念,力倡女性不婚不生也擁有自我的價值,鼓勵女性在職場上發光發熱。許多女性紛紛走出家庭,也證明了女性的工作與賺錢能力不輸男性,女性的地位大幅提高。但矯枉過正,如今整個主流觀點瞧不起全職母親,女性這回變成無法退出職場,照著自己的意願選擇在家做母親。
世俗想法流轉變動不止,基督徒何其有幸,跟隨的是永恆的上帝。在以前,主流文化蔑視不婚、不生的女性,許多單身基督徒女性也完成上帝的呼召,得到榮耀。到如今,主流文化蔑視全職媽媽,已婚的基督徒女性可以選擇做職業婦女,也可以安心自在地選擇在家做全職媽媽,兩者皆忠於上帝的委託。而即便像那位無名的婦人被稱呼為「某某人的妻」或「某某人的媽媽」,仍擁有從天上而來、誰也奪不走的榮耀。在基督裡的女性,擁有真自由,不再受制於世俗社會文化。
台語版請按這裡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about 飛飛
【延伸閱讀】:上去得那地吧!妳足能得勝
上去得那地吧!妳足能得勝
天使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