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佑生 2021.08.08
圖片提供/123RF
我很清楚父親對我的影響是深遠的,我不清楚的是,那影響究竟有多少?打從我還未懂事、聽得懂人話以前,父親的言行舉止便潛移默化形塑我的生命與特質。說「言行」似乎不是那麼精準,因為父親年幼時得了重感冒,這場病讓他的耳朵從此不中用,別人要與他說話,總是要提高一些音量。我想,聽不到太多聲音的他,或許因此寡言了。
父親在家中排行第五,出生的那一年,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省議員及省轄縣、市長實施民選;根據長輩的回憶,那時正值祖父轉職,是家境最為慘澹的階段。父親在那個年頭出生,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伯父說,父親是兄弟姊妹中資源最少的,從照顧上來說也是。但即便如此,我未曾聽過只有初中畢業、十幾歲就開始做學徒討口飯吃的父親有任何怨懟。
少年時的父親畫過電影海報、做過木工、水電工,有什麼,就學什麼、做什麼,也因此自小父親就包辦了家中的大小事務。從過去少數的照片中,也看得出來父親喜歡四處遊歷,不一定是到風景名勝,但漫遊四方倒是常有的。就這樣度過了29個年頭,後來在伯父的介紹下與母親結縭,次年,我正式參與了父親的生活。
自小就知道,父親不是能言的人,在許多事上,他總是沉默的,頂多就是近乎憨直的傻笑。也很早就知道,父親是做事的人,在許多事上,我們看到他的行為,遠多過聽到他的話語。
直到幾年前,我看到父親在教會的服事,深受觸動的是父親依然沒有改變,仍是默默地在做著雜事,都是不受人注目、卻又需要的雜事,唯一改變的是,他頭髮白了、皺紋多了,瘦小的身形也佝僂了。
看著父親的身影,我認識到,早在我聽得懂人話之前,我已經透過眼睛開始模仿與學習。身教與言教各有其重要性,但身教的影響在言教之前,且更具潛移默化的特性,這是我們父子的故事。事實上,30餘年來,寡言的父親對我們兄弟口頭上的勸誡、要求、管教,我一雙手數來是綽綽有餘,有些離譜,卻是事實;但他以身教所教育的,於我卻是數之不盡。
然而,較之待人接物更重要的是,我們兄弟之所以能接觸基督信仰,也是因為父親的關係。即使那不過是接觸,談不上理解,層次上還未深及基督福音真理的堂奧,但是總是個起頭。看著父親在教會中默默地、無怨無尤地服事,沒有名、不光鮮、不受重視;沒有利,反而還固定奉獻;他的行止一直對我有很大的衝擊。
在我依循聖經認識、尋求基督之前,我先看到一個跟隨基督的人,雖然對他背後的內涵不知所以然,卻看到一個迥異於世界的價值觀,陳列在幼年的我們眼前。這使我想到保羅對哥林多教會所說的話,他指明基督徒身上有著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哥林多後書2章14節),後又稱他們是基督的信,是永生神的靈藉著使徒寫在心版上的(哥林多後書3章3節)。
我們自然無法取代聖經、代替基督,我們也不是完全的人,至多就是個蒙恩典、得拯救的罪人,但是我們卻能使世人看到我們因信聖經而見證的思想價值,因跟隨基督而活出的生命特質。爾後,我個人雖然有自己跟隨基督的歷程,但回首來時,卻看到慈牧藉著父親將我帶至窄門門口,遙望這條小路的起點,有著父親樸質無華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