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Virginia Yip 2022.10.23
圖片提供/123RF
問:
耶穌說,祂的軛容易,擔子輕省。這麼說的話,學耶穌的樣式應該必享安息才對。但今天基督徒負耶穌的軛,卻反而疲累,明顯是負錯了軛。到底耶穌負的是什麼軛?我們如何學習祂而享安息、不會疲累呢?
答:
耶穌說祂的軛是容易的,這段經文出自馬太福音十一章30節,我們先來認識耶穌是誰,才知道為什麼祂的軛是容易的。在馬太福音十一章開頭,施洗約翰派門徒問耶穌:「祢就是那位要來的,還是我們要等別人呢?」耶穌回答:「你們回去,把聽見和看見的都告訴約翰,就是瞎的可以看見,瘸的可以走路,患痲風的得到潔淨,聾的可以聽見,死人復活,窮人有福音聽。」(馬太福音十一章3~5節,新譯本)
為什麼耶穌要特地提到瞎的、瘸的、聾的、患痲風的、汙穢的、貧窮的、死的人現在怎樣了呢?因為以賽亞書曾預言:「到那日,聾子必聽見這書卷上的話;瞎子的眼,必在迷蒙黑暗中也能看見。」(以賽亞書二十九章18節)耶穌要告訴施洗約翰的是:先知的預言已經實現了,祂就是施洗約翰期待的彌賽亞。
這裡的重點其實不是耶穌能夠行各種醫治的神蹟。聖經往往用一些墮落後被罪侵害之人外在的身體缺陷,很形象化地揭示其內在的靈性狀況:我們心眼是瞎的、心耳是聾的、能力是瘸的、義行是汙穢的,我們是死的。耶穌指出祂醫治這些人外在的疾病,來告訴施洗約翰(和我們),祂正是那位醫治、拯救靈魂的彌賽亞。
耶穌向父禱告說:「祢將這些事向聰明智慧通達人就藏起來,向嬰孩就顯出來。」(馬太福音十一章25節)這裡的「聰明智慧通達人」指的並非箴言所說的智慧人,而是那些自以為聰明、有見識的人。耶穌常常用嬰孩比喻那些對上帝完全信靠的人,因為嬰孩對大人的倚靠是沒有保留的,他們不會仗恃自己有什麼而覺得配得大人的保護和供應。耶穌的意思是,任何自以為可以靠自己的努力得到上帝接納的人,是認不出耶穌就是彌賽亞的,只有視自己為一無所有、一無所是的人,才能認得出耶穌就是他們的救主。
為什麼上帝接納你?是因為你在教會敬拜從不間斷?殷勤服事?忠心奉獻?熱心宣教?還是你夠敬虔、夠謙卑?如果你這麼想,那麼你根本不明白福音,你一直過著一種法利賽人的宗教生活。法利賽人認為得救是怎麼得來的呢?他們認為上帝接納他們,是因為他們做到了種種他們自以為很難做到的事,而上帝看中了他們這些努力。
我們一旦要建立自己的義,就等於在廢除基督的義。與此同時,就會有兩種結果,一是你無法接受那些你覺得不敬虔的人,二是你在上帝面前常常會感到患得患失。日子過得不好,你就認為那一定是因為你沒有靈修、沒有禱告、沒有奉獻、沒有定時參加聚會……;日子過得好,你就覺得那是因為你有敬虔度日、有聖潔的表現、在人前有美好的見證!你將蒙福與遭難的原由完全歸到自己的表現和行為上。
這樣,你難免也會用這種方式去檢視別人:看到別人遇到苦難,就說他們一定是因為沒有做到什麼。耶穌說法利賽人:「他們把重擔捆起來,壓在人的肩頭上,但自己連一個指頭也不肯動。」(馬太福音二十三章4節)這難擔的擔子,就是各樣律法的要求,所以讓人覺得越當基督徒越累。
事實上,我們憑什麼說我們不會與上帝的愛隔絕呢?不是因為我們做到了什麼,而是因為耶穌為我們做了兩件事。
耶穌做的第一件事,是祂將我們所有罪債都擔在祂自己的身上,因此我們被上帝視為無罪的了。這不是因為上帝是慈愛的,所以祂「大人有大量」,饒恕我們的罪過,而是因為上帝是公義的:既然耶穌已經為我們承擔了罪責,上帝就不會轉過頭來又向我們追討罪債,公義的上帝是不會為同樣的罪追討兩次罪債的。如此一來,就再也沒有什麼罪能讓我們與上帝的愛隔絕了。
耶穌做的第二件事,是祂將自己的義加在我們身上。耶穌在地上沒有犯過罪,祂遵守了上帝一切的律法。今天我們能來到上帝面前,不是因為自己做得多好,而是完全憑著耶穌的義。
那麼你會問,既然耶穌都已經為我們做到了,我們為什麼還要過聖潔的生活呢?難道我們除了懼怕刑罰或期望得到祝福才去過聖潔的生活,就不可能有其他動機和理由了嗎?為人父母的,有哪個會希望自己孩子乖乖聽話,不過是出於想要父母給他買一台iPad或者怕父母沒收他的手機等等這些功利性的動機呢?有沒有可能孩子聽父母的話,完全是出於敬愛父母、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呢?如果這個道理,用人間的關係都能夠明白,難道說基督徒不可以在領受了基督白白的恩典後,不為別的,只為感恩、只為愛主,而甘願過聖潔的生活嗎?
況且,上帝除了拯救我們,還賜給了我們聖靈,使我們裡面有了上帝的性情,而祂的性情,本來就是不喜歡罪惡、喜歡美善的。所以,基督徒願意過聖潔的生活、能過聖潔的生活,有什麼難理解的呢?
為何我們今天基督徒的擔子會越來越重?因為我們不明白耶穌講的福音真義,想憑自己的力量去挑律法的重擔。如果我們想要信仰生活過得輕鬆喜樂,需要做的,就是先廢除企圖建立自己的義這樣的想法!
凱樂一句│上帝完全的愛
青少年和假福音
信耶穌「作好人」,抑或「作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