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腓力(Philip Yancey)》

| | | | | 轉寄

「古舊十架」與貝詩的眼淚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我太太珍奈在一處安養中心,每週帶領基督徒聚會。有位老年癡呆症的患者,名叫貝詩,讓工作人員推來參加聚會,她非常殷勤,從不中途離席。貝詩身軀瘦長,頭髮花白,眼睛湛藍,面帶微笑。珍奈每週自我介紹,貝詩的反應總是好像從沒有見過她似的。其他人會在群體中交談,或是講笑話笑成一團,而貝詩卻總是恍惚、不經意地微笑著。

過了幾週,珍奈發現貝詩還有閱讀能力,因為她常常拿著女兒幾個月前寄給她的明信片,好像是昨天寄來一般讀了又讀。她根本不知道自己在唸什麼,猶如卡住的唱片,不斷重複同一句話,直等到有人提醒才繼續讀下去。不過,情況好的時候,她能以清晰、有力的聲音讀一整段文章。因此,珍奈就每週請她讀詩歌歌詞。

信仰13章老人家都喜歡唱兒時學來的詩歌。有個週五聚會,他們選了《古舊十架》(The Old Rugged Cross)讓貝詩讀。

「各各他山嶺上,孤立古舊十架,這乃是羞辱痛苦記號,」她讀了,突然停止,坐立不安。

「我讀不下去!我讀不下去!太難過了!」她說。周遭的老人目瞪口呆地看著貝詩。她住在安養中心這些年,沒人見過她說話串連成句。現在,她顯然是明白了詩歌的意思。

珍奈安撫她,說:「貝詩,沒有關係。你如果不想,不一定要唸。」然而,貝詩稍停之後,又讀了起來,並且在同樣的地方停止。淚水從她雙頰流下。「我讀不下去!太難過了!」她說道,根本不知道自己兩分鐘前說過同樣的話。她又讀了一次,又對著同樣驀然辨認出的字詞發出震驚、傷痛的反應。

聚會已經快結束,其他老人猶如在教會裡一般,默默往餐廳或房間移動,並且不時回頭驚異地看著貝詩。前來把桌椅歸位的工作人員也停下來凝望著她。沒有人見過貝詩口齒清晰的狀況。

後來貝詩終於平靜下來,珍奈帶她去搭電梯回房間。貝詩這時竟然又記起歌詞,開始唱起來,讓珍奈嚇一跳。歌詞斷斷續續,又模糊不清,旋律也不成調,但是任誰都聽得出是哪首詩歌。

  各各他山嶺上,孤立古舊十架,
  這乃是羞辱痛苦記號。

淚水重新滑過貝詩的面頰,但是她搜索著回憶繼續唱,愈唱愈有力。

  為世人被釘死,這十架為我最愛最寶。
  故我愛高舉十字寶架,
  直到在主台前見主面,
  我一生要背負十字架,
  此十架可換公義冠冕。

在貝詩受損的心智與破壞的神經裡,舊有的意義網脈不知何故重新發出迴響。在她混亂的思緒裡,只有兩件事特別清楚:痛苦與羞辱。這兩個詞總結了人類的光景,也是她的黯淡生命每天度過的光景。又有誰比貝詩更能體會痛苦與羞辱呢?對貝詩而言,這首詩歌回答了這個問題:耶穌更能夠體會。

這首詩歌以及基督教的故事都以應許為結束:有一天,神的救贖將要圓滿成就;神將迸發出重建的大能證明自己;而且,每個人對神的認識將與人間最親密的關係一樣確切。「我們如今彷彿對著鏡子觀看,模糊不清,到那時就要面對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時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樣。」(林前十三12)

基督教故事結尾對貝詩承諾:有一天她將會擁有全新的思考,即使還記得那些痛苦與羞辱,恐怕也只是過往的依稀回憶罷了。詩人卡瓦那(Patrick Kavanagh)形容耶穌的復活所散發出的應許,猶如「生生世世的不羈笑聲。」 

對貝詩這些人,星期六的漫漫旅程似乎太長、擔子也太重了。星期五受難的事實或許有相伴的慰藉效用,然而對於陷入痛苦與羞辱、心神蒙塵,無從明瞭任何事的人,星期日的復活應許似乎太朦朧、太虛幻,沒什麼指望。

除非,復活的應許是確切無比的事實。

基徒徒知道,「美好星期五」也是十字架的星期五。但是非基督徒或是無神論者也知道,就是說他們也知道那一天的不公義、無終止的痛苦、生命的喪失,以及謎般的殘酷結局。這不僅是人類景況的歷史層面,也是個人日常生活的經緯。

我們一定了解歷史或是個人命運的痛苦、孤獨。對基督徒而言,那一天既有把握、又不確定,明顯有超乎理解:復活、愛、公義勝過了死亡......星期日的容貌是帶有盼望的名字。至於我們,則是星期六的長日漫漫路迢迢。-史坦納(George Steiner)

(摘自《為何上帝不理我》【2014週末閱讀報No.24】)

(線上試讀)(原《尋神啟事》改版)

..

about 楊腓力(Philip Yancey)《今日基督教》(Christianity Today)雜誌的特約編輯;其著作豐富,多本著作榮獲美國ECPA書藉金牌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