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顾美芬 2017.04.02
除了小学时得过作文比赛第三名,就不曾得过这类的奖项。中学时期的国文老师鼓励我多看课外书,但一九六○年代的一般家庭仍然穷困,父母为家里订了报纸已属难得,没有余钱买课本以外的读物,或许也没想过要培养我的文字能力。
大学时投稿到教会所编的刊物,居然有几个人说期待看我的文章,起了不少鼓励作用。毕业后去美国读企业管理硕士,继续写些生活见闻与心得投稿到名为《小报纸》的刊物上;同时也在洛杉矶一个机构作义工,开始尝试写基督教福音的广播稿。
结婚生子后,手写文章的机会不多,却变为成天用口说故事与口译的妈妈。因为住美国,不容易买到中文童书,英文童书却充满了各乡镇的图书馆。于是,除了别人送的旧童书,我每周带孩子去图书馆借最高额度的二十本书,回来就一句英文、一句中文的翻译念给孩子听。这些书从A借到Z,连孩子都说:「妈妈,这本书已经借过不只一次了!」
一九九○年回台时,我和先生都在大学教书,我教的是本行的会计,但到了二○○四年,已经转而在大学教翻译了。这十年之间我变成了口译人员,在神学院与教会帮忙老师或讲员翻译,也同时翻译了几本书。一切都起因于为孩子读英文童书所赐。
后来开始积极写作,文章累积到了一定程度,开始朝向出版一本书的梦想前进。利用不教课的一个暑徦,我把过去口译与笔译经验中的小故事集结出版了《我成了翻译》。从此,陆续出版其他创作,每本书名都有个数字 ,现在已到「七」了。
翻译和创作很不同,但相同的是都需要对文字敏锐。一位从事翻译的前辈问我,比较喜欢哪一种?我想想还是喜欢创作,因为翻译必须对两个主人负责,一是原作者,一是读者;而创作只须面对读者。写作并不占据我许多时间,却带给我许多快乐;翻译对我来说是一种责任,时间到了就要交稿,所以是每天的必修课,而创作是选修课,爱写不写由我决定,也不在乎成绩,反而让我更乐于创作。
有人说,工作要有热情才能长久,但我想纪律也很重要。翻译需要纪律,我每天有固定量的翻译页数,才能在截止日期不开天窗。纪律成了习惯,热情也会慢慢培养起来。在没有书要翻译的空档,我仍然每天接触英文、吸收新知,这对我的创作也有极大的帮助。每当看了一篇英文佳作或翻译了佳句,就会涌出创作的热情,这时候就要及时抓住灵感,在电脑上开出一个新档案,等有空的时候再把这篇创作完成。
人称「摩西婆婆」的画家罗伯森女士,一百岁时成为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人物,她一生都与家庭为伍,不觉得自己有什么了不起,生了十个孩子,丈夫死后以绘画消磨时光,她说如果不去画画,可能去养鸡。
如今我的孩子都长大离家了,而令我开心的事,就是把过去写的文章当作孩子般叫出来排排站好,再想办法帮他们穿同款式或同色系的衣服,站出来唱首歌、弹个琴娱乐嘉宾。于是,亲子相处的文章成为一本书,照顾父母的文章成为另一本书。我的目的不是出版,而是关心别人,希望人人有好家庭、好人际关系,祝福每个辛苦的女人在春夏努力耕作之后,秋冬有丰硕的收成。
我一句话、一句话翻译给孩子听;一篇文章、一篇文章去投稿;一年、一年翻译创作并出版,渐渐有一层书架的成果。我的故事很平凡,但回顾时也觉得不可思议,本来只是在家给孩子念童书,却从会计师转行成为翻译者;本来只是翻译一本与切身相关全职母亲的书,却从此翻译了更多书;本来只是信手拈来抒发心情的投稿,却出版了一本又一本的创作,实现了一辈子要出一本书的梦想。
我继续作梦、继续说故事,现在三个孩子有两个结婚了,五口之家变成七人,以后就会成为一家八口,或者再更多……,我要学习作婆婆或岳母的艺术了。这就是我的故事。
【幸福练习】有什么是你愿意持之以恒、一点一滴累积,等待开花结果的梦想?
图片提供/123RF
●about 顾美芬
【延伸阅读】:写作,像是深海里的鱼在呼吸
基督徒为何要读文学?
宇宙光第二届文学写作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