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陈小小与tjm 2003.12.21
电影《骇客任务》故事大纲第一集是在描述,这个看似真实的世界,其实是电脑模拟世界Matrix母体,整个人类被电脑所控制。一些觉醒、了解真相的人,躲在锡安地底城。他们相信将有一位救世主来拯救他们,击败电脑。而他们按照神谕找到安德生先生,认为他就是救世主尼欧。而安德生自己对此则是半信半疑。
第二集《重装上阵》则叙述,尼欧来到Matrix的创造者Architect前面。得知人类与电脑的战争,已经重复多次。每一代的救世主,皆选择让电脑毁灭锡安,但留有23位余民重新建立家园。若不如此,将会导致电脑当机,杀死和母体连接的每一个人,以及锡安也被摧毁,则相当于全人类灭亡。但是尼欧是第六代救世主,他比前五代的救世主多了一种男女感情,所以创造者让他二选一。选择让人类留有23位余种,重建锡安?还是选择救爱人,让人类与电脑同归于尽?
第三集《最后战役》,因为尼欧超出电脑逻辑判断,选择了救爱人。所以电脑派出大量机器乌贼歼灭锡安,人类誓死反抗。但母体Matrix也出现危机,有一个超级病毒不断感染复制其他程式,连创造者Architect也无法处理。尼欧用自己当作诱饵程式,让这个病毒感染复制之,再由创造者Architect予以同时击毁。牺牲自己的生命,解决电脑世界的危机,以换取电脑与人类之间的和平。
《骇客任务》男主角基努李维曾表示,这个科幻电影三部曲:「第一集叙述『诞生』、续集是『生命』、第三集则是『死亡』」。光看这三个主题,或会以为是基督教电影。特别是第三部《最后战役》还细分成「呼召」、「新的亚当」、「最后的晚餐」、「神谕」、「受难入地狱」、「复活升天」几个章节,几乎照着耶稣基督来到世上的记载,来编写剧本。里头用到基督教专有名词之多,更是惊人。好比,创造者Architect,似乎就指向上帝耶和华;锡安Zion,则指被耶和华所召的残存余民,所聚集的城邑;男主角还没有觉醒前的名字叫安德生,Anderson是希腊文「人之子」的意思。觉醒后被称为Neo,「新」,含有「新生」、「新人」「新我」之意味。另外,男主角有时也被其他人称为the one,「那位」,在圣经里指称救世主耶稣基督。至于女主角崔妮蒂的名字Trinity,就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的意思。而奈尔碧舰长所驾驶的「罗格斯」号,就是新约圣经中「道成肉身」的「道」Logos。因此很多基督徒一边看电影一边就对着这些名词思考其中的关连性。
对于懂电脑、会撰写程式的人,看了这部电影,会觉得这是有考据的电脑科幻片。不像过去一般电脑科幻片,大多没有电脑资讯专业水准。这部电影成功地将抽像的电脑专有名词转化为具像的实体,令人叹为观止。好比后门 backdoor的观念,用长廊与整排的门来显示切换 switch。保护祭司的护卫,就是防火墙程式。完结篇里的火车人是偷渡程式。在等火车的一对夫妻带着可爱的小孩,男的是核电厂管理程式、女的是图形使用者介面程式。透过使用者与介面程式的互动,是真的有可能产生奇怪的程式。至于创造者Architect将不受Matrix控制的人,让他们集中到锡安,最后整个摧毁。『将无解的问题,集中到某个区域』,这是一种程式撰写的方式,将一时无法处理的「垃圾」,全部丢到某个区域,以后再予以集中「处理」。
若是懂得一点西方哲学,可能就会思考,尼欧问祭司Oracle厨房中挂着的木牌,上面的拉丁文写着「了解自己」的那幕。联想Oracl开导尼欧的方式很像苏格拉底所谓的「助产婆式」:不给任何答案,端靠提问者自己追寻。而佛教徒则会认为这部片是在描述「无限轮回」的观念。就像那个有趣的桥段,当尼欧去见祭师时看到的一些小孩,其中有个孩子在折弯汤匙,表达一段禅宗的观念:「汤匙的确是不存在,你如何能弯折一个不存在的东西呢?你只能改变自己。」
事实上这部电影纳入五、六百种传统、神话、哲学、信仰的元素在当中,自然会让各种不同文化经历背景的人,产生各自丰富有趣、电影再创作的趣味。严格说起来,它不能算是基督教电影、也不是西方哲学电影、佛教电影...,只能说它是一部电脑科幻电影。而其中出现的许多人物的名字,或许在剧本的编写时,看这个人物像什么,就套什么。就像在救世主旁边的女人崔妮蒂,取名为Trinity「三位一体」,可能就是故意让基督徒想到耶稣基督与圣灵、圣父的亲密不可分的关系。这部电影巧妙地留下很多让人想像的空间。到最后,甚至还有观众去努力揣想尼欧的生日1962.3.11,到底是什么意思!
然而整部片的主轴,重点不过是创造者Architect与祭司Oracle这两只程式之间的对立。母体之父创造者Architect,他所设计的母体,就是要让所有的程式、所有的人类都处在一个精确数学的完美融合下执行、生活。而母体之母祭司Oracle是一种直觉性程式,了解人类心灵的某些层面。他们背后代表两种不同的价值观。
创造者Architect代表完全的因果律,人类万物无法抗拒因果律的摆布。就如片中的一个角色梅罗纹奇(设计一个蛋糕春药程式,请餐厅一位美女吃)说:「这世界上只存在着一种永恒、唯一广泛适用的真理就是因果关系。行动,而回应。起因,而结果。任何事都始于当初的选择。」「这是自然界的定律。我们怎样强烈的挣扎,怎样拼命抵抗它,或自欺欺人。但是这就是因果,无可避免的,我们永远只得任由它摆布。我们只能试图去理解。理解为什麽发生这些事,去探究那个原因。」「我们只不过是因果循环中的一节」。
因为是完全的因果律,所以不容许没有意义的程式存在,好比无法完成任务的史密斯、以及那等火车的小女孩的存在。当然也不见容程式异常的产品—尼欧与锡安城这类人的存在。但祭司Oracle这个程式就认为没有绝对的因果律,人类这种主体不见得一定凡事皆受因果律的控制。也因此,她虽然按着程式所设计的游戏程序,必须向一些锡安人,透露「救世主神谕」。但是对尼欧,她就不清楚说明未来会怎样进行,甚至也不对他说明,他到底是不是救世主。她仅有一再跟尼欧提示「你得自己做选择」。因为如果她对尼欧透露未来,尼欧就很可能不需要「抉择」,又陷入因果律里了。最后当创造者Architect想要尼欧乖乖就范,选择电脑计算尼欧最有可能选择的答案—「毁灭锡安,留下23人重建家园」,尼欧却回答「你休想控制我,你死定了。你不能逼我做任何事。选择,问题是选择。」
整部片子就是描述Oracle与Architect两种观念的战争,所有的宗教、哲学、神话、传统都参与这两种观念的抗衡:到底人是不是仅受因果律的控制?人类有没有自由意志?影片中,大部分的人类都是受因果律控制,甚至前五代的「救世主」虽然逃脱母体的掌握,但也无法逃离Architect所设计的因果律之控制。而尼欧之所以能够成功的用自己的替死,来同时救赎人类与电脑机器世界,这却完全跟因果律无关,而只在于他的「选择」。尼欧的成功,也显示了Oracle的信念是正确的(当然也表达出了这部电影的价值观):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他有超越因果律的选择能力,即便大多数人都是庸庸碌碌的臣服于因果律之下。但这世界上还是有许许多多的伟人向我们见证,仍有人可以超越自然律对人性的限制。他们可以不怕死、不爱钱、不贪图自己的好处,而做出另一种违反自然律的选择。在这个物欲横行、凡事诉诸因果的时代,或许该思想人之所以为人,而非如禽兽任,只任由因果摆布的关键为何。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