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游老老 2003.05.25
「『雞』同『鴨』講」這句話大概沒有人不知道它的意思,它就是說對話的雙方各說各話;或是有一方使用的表達方式是另一方完全不能了解的;也有白費工夫的意思。
老老小時家境貧寒,偶爾能夠吃到雞蛋、鴨蛋,全感謝慈母在後院辛苦養的雞鴨供應。打小就跟雞鴨混在一起,所以在餵食時間經常看到真正的「雞」同「鴨」講,爭食相對的場面。好笑的是看到雞鴨雙方,雖然氣急敗壞地大聲叫喝,然而言語不通,誰也奈何不了誰;可悲的是,即使歷史總是一再重演,還是學不到教訓。
「雞」同「鴨」講的問題成因不難瞭解,因為物種不同,天生隔閡不可違也﹔妙的是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類似的問題,造成問題的原因卻與雞鴨物種不同的原因大不相同。沒有人不知道,相交之道首重溝通﹔事實卻告訴我們:知道是一回事,行出來又是一回事;絕大多數人在生活中天天上演「雞」同「鴨」講的連續劇還都不知道;看看夫妻之間、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甚至信徒之間,多多少少都有它的存在。
在教會中也不例外,記得讓老老印象最深的「雞」同「鴨」講,是發生在大三那年。當時總算我願意開始去團契與教會聚會了,有幾位基督徒同學已經為我熱心禱告了一年,老老最後也願意接受主了,麻煩是出在教會中傳道人問我的一個問題上。在準備報名參加洗禮時,她問我說:「你『決志』了沒有?」沒聽懂她說什麼,她又問我一次。老老此時已非昔日吳下阿蒙,不會再隨便被人拐騙,吃虧上當。對於不懂、不明白的問題,一概先以否定句型回答:「沒有!」這一句沒有讓我的洗禮延遲了將近一年。她也很乾脆,沒有就不能接受洗禮,此後從來沒有人向我解釋什麼是「決志」,更沒有人問我知不知道「決志」是什麼意思。
老老事後很困惑,心裡納悶,為什麼要用非信徒或是初入道的信徒聽不懂的術語來進行溝通呢?要是她問我「你接受主耶穌作你個人的救主沒有?」,一切不就都搞定了嗎?起初還以為這只是個個案,誰知後來才發覺這還是個很嚴重的問題。且聽老老慢慢表來…
就在剛信主的時候,有機會參加一個周五晚上的團契聚會。由於路遠,從學校趕過去,連晚飯都沒來得及吃 (夠熱心吧?),所以坐下來就感覺到飢腸轆轆,很不好受。忽聽主席說:「現在『分享』開始…」心想,感謝主,真好啊!一來就有得吃。等了好久好久才會過意來,原來『分享』就是大家『輪流說話』,不是真的有東西吃。(會後的點心『分享』可是真豐富,讓我飽餐一頓。事過數十年,還好如今『分享』也漸漸在社會上被使用,成了通用的名詞,不再容易誤導只與食物有關了。)
散會之後,有一位弟兄跑來找我『交通』(註),問我有什麼『亮光』沒有?當時真的聽不懂他在講什麼,還以為他想要我開車送他什麼地方,或是問我覺得燈光夠不夠亮。我因為不知道怎麼回答,也不敢問,怕會失禮,搞得挺尷尬的。等在教會裡待得時間長了,才知道這是一些人「有意」分別的一個記號,若是不能把基督徒的術語,或是「行話」朗朗上口的話,就好像怕被人認為不夠「屬靈」。
我知道有些認識的人不願去教會一個主要的原因,是聽不懂基督徒在說什麼 (以前老老也是其中之一)。對他們而言,聖經中的內容、難記的人名地名已經夠陌生的了,偏偏這些「高舉主名」的基督徒們,跟他們對話時還加雜著與一般人不同定義的「行話」,難怪有不少人最後只好知「難」而退了。
有時基督徒們往往不知不覺中也學會了不少術語 (紙短文長,一言難盡。有心的話,留意聽一下,隨處皆是)。舉一個例子來說,若干年前,有位基督徒的長者在禱告時,每說一兩句話,總是要咂一下嘴,或是從牙縫中倒吸一口氣,聽起來怪怪的,但是沒有人敢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但是聽起來不同「凡」響,似乎有一股清高飄逸的味道。有趣的是沒有多久,教會裡的基督徒都學會了這種禱告方式。一時之間蔚為風氣,聽到的都是帶有這種咂嘴、吸氣的禱告,彷彿襯托出「靈火」甚旺的氣氛。
直到一天有個剛受洗的信徒,第一次來參加禱告會,一輪禱告下來聽得一頭霧水。會後,進前來向這位長者請益,問及這種奇特「語助詞」的來源,是否能真的有助於「靈命」增長。這位長者回答得倒是真實誠懇:「我不知道你在說啥。我只知道我年紀大了,低著頭禱告的時候,若不及時咂咂嘴、吸口氣,假牙就會滑出來,口水也會滴到地毯上了。」不過似乎解釋來的為時已晚,此風已如濤濤海浪一般,遍傳各地。君不見今天各教會在禱告時,經常聽見咂嘴與吸氣的聲音嗎?
向週遭的人傳遞「神愛世人與救恩的好消息」是每一個基督徒的使命,也是無可推託的責任。可以說沒有時間,也不能讓「雞」同「鴨」講的問題繼續發生在我們中間;傳講福音要越清楚越好,造就信徒也要以明確、能傳承作為基本原則;遇見自己不明白的,最好問清楚了再學也不遲,避免把單純的信息複雜化或誤導了。
相信神要我們在四周營造的,是一個溫馨、開放、純淨、能讓人感覺到主愛的基督環境。不論是教會、團契或是小組裡,若想要以外在的「屬靈」形式來吸引人參加聚會,或用大量「行話」來顯示自己份量的話,都將是緣木求魚;既不重看,更無實效。
總而言之,老老僅以自身的體會懇言奉勸,不管在什麼場合,懂就說,不懂就不要說。要盡量避免使用意思混淆,不清不楚的「行話」,免得事倍功半,誤己誤人。將來在天上論功行賞時,「行話」懂得再多、用得再熟也換取不了任何主的稱許的。
以上所述,均為個人經歷與體會,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千萬不要對號入座,乃是萬幸。
註: | 「交通」一詞在全本聖經中只出現過一次,是在 (腓 2:1) 「所以在基督裡若有甚麼勸勉、愛心有甚麼安慰、聖靈有甚麼交通、心中有甚麼慈悲憐憫…」。「亮光」一詞則出現多次。然而對未信者或初信者,這些「行話」盡量少用,至少也要先說明意義及告知出處為佳。 |
游老老敬請大家來信,批評指教一概歡迎,如有鼓勵也不拒收。若有具代表性的來信,或是有獨特見地的看法就會刊登在本專欄中,有福同享。
本專欄與飛揚網站合作,由游老老執筆並繪插圖。
about 游老老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