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吉羅德‧比爾克斯(Gerald M. Bilkes) 2024.11.03
圖片提供/123RF
■ 陳曦
神的國好像人在地裡撒種,他夜裡睡覺,白天起來,種子發芽生長,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的。地生五穀是自然的,先長苗,後吐穗,最後穗上結滿了子粒。莊稼熟了,就派人用鐮刀割下,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馬可福音4章26~29節,新譯本
春天到了,小孩子總是喜歡在杯子裡種下一些種子,把杯子放在陽光可以照到的窗前,然後一天又一天,等待著嫩芽破土而出。這是新生命的奇蹟,來得如此奇妙,令他們著迷。雖然要等候一、兩個星期才能看到結果,但孩子們興奮不已。
觀察及等待種子發芽和植物生長,不只是孩子們能從中學到寶貴的功課。正如我們在馬可福音這個比喻裡看到的,對於所有希望知道天國如何實現的人來說,這也是重要的功課。
農夫不知道為何這樣
四福音中,只有馬可福音記載這個比喻,耶穌在說完撒種之人的比喻後講出這個比喻。在撒種者的比喻裡,祂講到了預備人心迎接福音信息。基督清楚說明,並不是所有人的心都已經準備好接受福音,所以傳講上帝的道並不總是能結出果子。
而在這個種子生長的比喻裡,耶穌要講的是福音信息在人心動工的過程。這個比喻提到了這個過程三個主要的發展階段:播種、生長、收割。在播種階段,「人在地裡撒種」,或是種在土裡。在第二階段,種子開始生長:先發芽,後吐穗;然後穗上結成飽滿的子粒。最後,莊稼熟了,就進入收割階段。
然而,在撒種之後和收割之前,撒種之人並沒有直接參與種子本身的變化,這個過程是暗暗發生的。這個比喻說到,把種子撒到地裡之後,那個撒種的人就去睡覺了。似乎為了強調這一點,我們讀到「夜裡睡覺,白日起來」這樣的字句,告訴我們時間就這樣一天天地過去了。撒種之人並沒有急不可待地把土挖開,看看能否找到種子生長的跡象,或是夜裡在田間走來走去,企望加快農作物的生長。與此相反,他每天晚上睡覺,白天起來,做其他的事情,任由種子自己生長。
基督提醒我們留意這個事實:種子發芽和生長的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農夫既不知道,也不明白,「也不知道怎麼會這樣的」(27節)。他只是憑著信心,相信一定會有收成。他確信即便他對土壤裡面發生了什麼事一無所知,也一定會有收穫。
唯有上帝使它生長
在此之前,主耶穌清清楚楚地解釋撒種之人比喻的含義給門徒聽,這些門徒剛剛開始對比喻指向的神祕世界感到興趣,而這可能表示我們現在思考的這個種子暗暗生長的比喻,是門徒需要嘗試自行解讀的第一個比喻。如果他們憑著信心聽,關於天國實現的諸多奧祕將會在他們面前揭開面紗。
種子暗暗生長比喻的基本前提可見於這個短語──「地生五穀是自然的」(28節),被翻譯成「自然的」的這個詞希臘原文是automatos,英文「automatic」(自動的)就源於這個字。基督指出一個事實:植物生長是順應創造秩序與規律一個自動的過程。種子撒在土裡,長出植物來,這是一個自然的過程,與任何農夫自己能夠掌控的事情相比,這個過程更包羅萬象。說到底,是天地萬物的創造者設計了這一切,而且托住、引導它們,令種子最後豐收。
上帝救贖大工的運作方式,與祂的創造之工及在自然界中的工作有明顯的相似之處。恩典的世界與自然界一樣,唯有上帝是生命與成長的至高源頭。保羅如此說道:「唯有上帝能使它生長。」(哥林多前書3章7節,和合本2010版)正如人無法探尋這些穀物體內的生長軌跡,靈命的成長也是如此。
馬太‧亨利(Matthew Henry)評論道:「上帝做工,不知不覺,無聲無息,但難以抵擋,永不落空。」當上帝使我們的靈命生長時,祂是按部就班的,就像我們在穀物身上看到的那樣。種子開始生長,先發芽,再吐穗,一步步漸漸成熟,然後穗上結成飽滿的穀粒。因此有些人在上帝的國度裡還在「發芽」,有些人在「吐穗」,還有一些人已經「結滿了子粒」。發芽就表示雖然還沒見到果子,卻已經有了新的生命。每一棵結出飽滿穀粒的植物,都曾經只是一棵脆弱的小苗。吐穗是成長的下一個階段,這是結穀子的開始,只是還沒長成成熟的穀子。
當然,我們不應該因為這個比喻,就牽強地將自然界的生活與屬靈生活一一對應。比如說,這個比喻並不是在暗示那些信主後不久就去世的人──那些靈命尚處於「發芽」或「吐穗」階段的人──沒有結出飽滿的子粒來榮耀上帝。上帝會用祂自己的標準來計算、衡量我們的果子,祂的標準是我們人類永遠無法理解的。上帝讓每棵植物的收成都有完美、神聖的時機──永遠都是一刻不遲,一刻不早。
救主撒種也使種子生長
許多解經家都指出,人們很難看出種子暗暗生長這個比喻裡的撒種之人就是基督,因為祂在此處遮掩了祂的榮耀,從一個矛盾可以看出這點──撒種之人不曉得種子怎樣發芽生長(27節)。但是,如果基督不是撒種之人,那祂也不會是收割之人,因為29節說:「五穀熟了,就用鐮刀去割,因為收成的時候到了。」所以我們知道,歸根結柢,基督是既撒種又收割的人,至於農夫不知道種子怎樣生長,則是從人的角度來看這個故事。
總而言之,故事的要點在於基督是撒種之人,祂道成肉身,取了人的真實性情,來到這個世界,親自種下天國的信息。不僅如此,祂作為神聖三位一體的第二位格,祂也完全有能力讓祂播撒的種子生長。藉著祂的生、祂的死和祂的復活,祂在更新人心時,施展出與創造宇宙時旗鼓相當的大能。藉著聖靈的能力,人們的生命能夠在基督裡成長,正如保羅說的:「我們若在祂死的樣式上與祂聯合,也要在祂復活的樣式上與祂聯合。」(羅馬書6章5節,新譯本)在救贖的聖約裡,天父將基督賜給世人,讓祂在世人中間播種、生長、收割,一切都為了榮耀上帝。
在基督講述種子暗暗生長這個比喻的那一天,後來發生的一件事印證了這一點──基督施展了平息狂風巨浪的偉大能力。似乎所有自然界的力量都在與門徒作對(馬可福音4章35~41節),但如果門徒心頭依然盤旋基督所講的比喻,他們看到基督在船上睡覺就不會那麼大驚小怪了。畢竟,祂像比喻裡的撒種之人那樣,完成了一天的播種工作以後,就可以去睡覺了,而且祂心中相信祂的話語絕不會徒然返回,而是成就祂所喜悅的,在祂差遣這些話做的事上必然亨通(以賽亞書55章11節)。
因此,基督這位可以懷著信心睡覺的撒種之人,在下一刻解釋了祂為什麼能夠安然入睡。祂證明了即使是世上最猛烈的攻擊,也在祂的掌管之下。換言之,種子生長的土地,是在祂這位既是神又是人的撒種之人控制之下。天國的增長不是只順服於自然法則,因為主耶穌以屬天的大能引領著自然。這就是基督向那些信心之人的雙眼啟示的榮耀。種子雖然埋藏在土裡,人眼無法看見,萬有以上坐在寶座上的那一位卻一直在悉心看顧、培育和滋養。而藉著風暴,祂在屬祂之人生命裡種下信心的種子,直到長大成人,達到基督的身量(以弗所書4章11~15節)。
信心十足地安息
種子暗暗生長的比喻至少可以從三方面幫助我們省察自己:
1.依靠自己。我們經常會追逐最流行的趨勢、方法、策略,認為可以為我們或他人的靈命帶來成長,卻發覺自己被這些方法捆綁,深陷其中。我們可能努力在我們的孩子、朋友或鄰居生命中播種,甚至不知疲倦。我們可能會通過自我提升或自律,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有一些成長。比喻裡的農夫信心十足地入睡,證明我們依靠自己是何等徒勞。
2.信心。我們有沒有將信心放在上帝恩典的供應與祂的聖約上,而不是依靠自己?的確,我們蒙上帝呼召,要在我們子女、朋友與鄰居的生命中播下上帝道的種子,然而,我們做這些事時,是否確信更新生命是上帝的工作,祂既創始,也將成終?信心的生活,就是完全信靠耶穌基督的生活。因著信,即使在靈命看上去最枯乾、最索然無味的時候,我們都必須堅持下去。
3.成長。在讀這個比喻時,我們無法不自問這些問題:我現在處於哪個階段?我生命裡的穀粒開始成形了嗎?還是說,我的生命到現在還沒有新生命發芽的跡象?當這個比喻如探照燈一樣掃過我們的時候,我們需要基督在天上幫助我們,減少對自己的依靠,增強我們的信心。我們無法塑造自己的生命,我們只是種子,基督從天上以祂全能的恩典種在祂的土壤中的種子,我們要學會因此而心滿意足。
反思
1.聖經告訴我們要憑信心的時候,我們卻常常想要眼見為實。討論一下種子暗暗生長這個比喻怎樣令我們在這方面知罪。
2.聖經在其他地方談到不同程度的信心,軟弱的信心、強壯的信心、很大的信心等。回顧一下在你的生命之中,門徒的信心是怎樣按照信心的三個階段──發芽、吐穗、結出成熟的穀粒而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3.基督講完了種子暗暗生長這個比喻以後,就帶門徒去渡加利利海(馬可福音4章35~41節)。門徒焦慮時,基督卻睡著了。種子生長的這個比喻怎樣幫助我們更加理解門徒生命成長的過程?
4.渺小的開端經常會令我們感覺受挫,這則比喻怎樣提醒我們不應當如此?你覺得上帝為什麼常常會選擇渺小的開端來開始祂的工作?
* 本文取自《若隱若現的榮耀》(Glory Veiled and Unveiled)。
本專欄與仰望基督教資源書房合作。
【延伸閱讀】:幡然醒悟,見到聖經的榮耀
比喻的奧祕,隱藏的榮耀君王
有耳可聽的,就應當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