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望愛閱讀》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尊重禱告的奧秘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在某個基督徒聚集的場合裡,曾經有一個畫面困擾我很久。

一位新手爸爸帶來剛滿月的寶寶,給叔叔阿姨們抱抱、捏捏、疼疼,大家讚他又乖巧又漂亮,這位滿心歡喜的爸爸說:「他真的很乖,都不吵,因為我們夫婦從懷孕就一直為寶寶禱告。」

他的話立刻讓我想起另一個朋友,他的寶寶不太好帶,還常常生病,他們夫婦花了不少心力在寶寶身上。我很困惑,難道我這朋友沒為他的孩子禱告嗎?他對那位新手爸爸的話又會作何感想呢?

             XXX

禱告 書名:禱告
作者:艾倫.魏斯曼
譯者:徐成德、黃梓恩、應仁祥
出版:校園


暢銷作家楊腓力為了寫作新書《禱告》,採訪了許多朋友、鄰居、作家對禱告的看法和經驗,如果他來訪問我,我應該第一個會想到上面的例子。

我發現,對於一些事情的發生,人們的解讀如果儼然他是上帝的行為分析師,我就會很敏感。「感謝主讓我因事耽誤而沒趕上那班失事的飛機。」「感謝神保守我們九死一生逃出雙子星大樓。」這樣的見證實在很難讓人不想到其他罹難的人,他們也禱告,但他們卻沒逃過一劫。難道神選擇性地垂聽禱告嗎?而這樣的見證對罹難者家屬又情何以堪?

我的困惑,在《禱告》這本書裡,被稱為「回應不一致的困擾」,楊腓力不僅舉了許多他所採訪的例子,更指出希伯來書中強烈的對比:光是那些雲彩般的見證人,就有人脫離刀劍、脫離獅子口,卻也有人被鋸鋸死、被石頭打死。

似乎在聖經裡,上帝並不怕我們發現祂的作為是何等地「不一致」。或者說,其實是我們自己從人的角度,定義了什麼是好事,什麼是壞事?孩子不哭鬧是好事,孩子生病是壞事;九死一生是好事,罹難是壞事。然而,從上帝的角度來看,卻可能完全不是這回事,對祂來說,祂的回應是一致的,是我們不懂祂的邏輯。
   對於這個困擾,楊腓力的結論是:「當我們獻上禱告,畢竟需要心存謙卑感恩,而不是洋洋得意;心存愛,而不是操控,並且總是尊重環繞著禱告的奧祕。

我很欣賞一個朋友的說法,當他尋求多年的異象似乎漸漸明朗,他敘述上帝的帶領如何愈來愈清晰的時候,最終卻不忘補上一句:「如果上帝使一切順利的話。」在逆境中,我們比較容易仔細尋求神的心意(主啊,祢為什麼讓這種事發生?);在順境中,卻急著用感恩讚美總結歸檔,而錯過了上帝微小的聲音。我愈來愈覺得,不要把話說得太滿,不僅是尊重上帝,也是為自己和別人預留一些聆聽的空間。


本文原發表於作者的部落格:一家五口
圖片來源:校園網路書房

全國各地基督教書房一覽表

【延伸閱讀】:
不上教會可以嗎?上帝會因此不愛他嗎?
【小說】小月
禱告水管的通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