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與社會的對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如何面對價值分歧的教育現場?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在這個強調價值多元與民主的社會,相信很多老師和學生,或實習機構和實習生之間,或多或少都曾遭逢一個難題:「如果大家意見不同,究竟該聽誰的?最後會不會回到霸權領導,或淪為莫衷一是的各說各話?說出真話會不會傷害彼此的感情,讓彼此陷入尷尬的局面?」

我和學生們也一起討論到這個嚴肅卻重要的難題,回想起自己的經驗,以下供大家分享:

(一)無論學生尋覓指導教授或實習生找尋實習機構,基本上都不是「被迫接受」,而是經過「自由選擇」的過程。所以,最後如果決定要找某個指導教授或實習機構幫助自己學習,就一定要「信任」對方在某些重要方面確實比自己懂得多,而且會善意地替自己著想。

(二)無論老師或實習機構,也得勇於承認自己是有限的「人」,不可能什麼都懂。所以,如果學生或實習生提出跟自己不同的見解,就一定要「信任」對方不會故意找自己麻煩,在某些重要方面還可能看到自己看不到的盲點。

(三)當師生或實習生與機構之間出現歧見的時候,我會建議大家以「70分」來做協調的參考標準:

1.如果老師或機構從專業的角度,判斷學生或實習生提出的方案或作品「不到70分」,也就是有諸多需要大幅修改的地方;希望學生或實習生就要信任師長們的判斷,參考師長們的建議修改看看。

2.如果老師或機構從專業的角度,判斷學生或實習生提出的方案或作品「已達70分」,也就是雖然有些許需要調整的地方,但大致上已有基本水準;希望師長們提出修改建議後,就要信任學生或實習生的見解也有其真實性與優異性,就讓他們自己判斷要最後斟酌修改多少吧!

我認為這樣的協調和決策有價值,是因為它一方面從師長過去的經驗出發,為方案或作品能保有一定水準把關; 另一方面,又為學生新經驗的「差異觀點」或「不確定結果」,保留一定的實驗空間。

換言之,這樣協調過程是在信任的基礎上各退一步,好讓對方的差異見解能在自己真實生活中進行實驗,而不致陷入霸權領導或各說各話的極端對立。

如果以我和研究生互動的經驗為例,我都會跟研究生說:「你們的論文只要有70分的水準,基本上我都會讓你們畢業,而且說不定從你的角度來看,這樣的論文應該有90分的水準。但如果你希望達到我認為80分或90分的水準,就請你再跟我說,我也會盡力提出真誠的修改意見幫助你試試看,但不保證最後一定能如願以償!」

◎ about 徐敏雄

【延伸閱讀】:
隱藏的珍寶
能完全同理你的耶穌
優秀是「推」出來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