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許碧芬 2002.09.29
壹、 故事背景
安德烈魯布列夫是俄國十四到十五世紀的聖像畫家。當時的俄國 (稱為『羅斯』)類似封建社 會,土地由各大親王、貴族所擁有, 這樣的社會結構,無力阻擋強大的蒙古入侵,也造成親王間 彼此 內鬥競爭,國內戰亂不斷,釀成無數死亡。而韃靼人沈重的年貢、 瘟疫(黑死病)、水災、 飢荒與旱災也無情的擊打著其餘倖存的 百姓,當時的俄國人民飽受天災人禍、內憂外患之苦。
導演塔可夫斯基在這部片子中,利用看似不連續、歷時24年的七 個故事片段,深刻的描繪出畫家 安德烈魯布列夫,處於動亂不安 的時代,歷經民族苦難,如何用信仰回應社會提出的挑戰,以及 他在其中的成長與蛻變。
以下是每個片段的故事大綱:
貳、 故事大綱
第一篇:動亂與沈默
● 賣藝人 1400年
安德烈、達尼爾、基里路三人離開所屬的修道院,打算到莫斯 科賣畫,不料旅途中下起大雨,三 人狼狽的跑到一間木屋請求 躲雨,適逢一賣藝人在表演,賣藝人生動的表情、滑稽的動作、 譏諷 韃靼人的歌詞,帶給屋中百姓無比的歡笑。賣藝人愛惡作 劇、搞笑的個性在他的表演、與基里路 的對話、跑到屋頂上學 雞叫等處一覽無遺,但這樣的個性,卻埋下了禍患的種子,因 他笑基里路 等不喝酒也不玩女人,引起基強烈不滿,而遭密告。 基里路對安德烈說「藝人是惡魔的小差」、 賣藝人被捕走後, 基才回來,都暗示著基里路的不滿及出賣,在影片近尾聲時, 我們得知賣藝人 在被捕後,受盡苦頭:坐了十餘年的牢、舌頭 因受刑而被割。
● 菲歐方 1405年
基里路在莫斯科參觀教堂壁畫,結識菲歐方,一番談話後,菲 要求基協助他畫壁畫,基答應了, 但有一條件:要求菲與他到 所屬修道院,在安德烈面前向院長要人。事實上,跟著菲歐方 畫畫比 起他在修道院有前途,是求之不得的事,他為何還要談 條件?原來,安德烈的名氣已漸漸傳開, 但基里路因才華有限, 不上安而心生妒忌,想藉此在安的面前揚眉吐氣一番。不料菲 歐方失信, 他派人指名要基所深深妒嫉的安德烈,基里路就像 是被狠狠踹了一腳般,由原本的興奮期待墜到 無比黑暗深淵, 過去不及人的經驗,這次荒謬的被耍經驗,教他深感人生的虛: 空無奈,在一切 豁出去的心態下,決定離開修道院,並在憤慨 揭露修道院貪污、腐敗的內幕,開始他漂流的人 生。與他同時 離開修道院的安,也開始漸漸步入塵世。
● 安德烈的苦惱 1406年
在跟隨菲歐方這段時間,安德烈可說是鬱鬱不得志,因他洗了 好長一段時間的畫筆,仍未真正作 畫;他與徒弟法馬間的相處, 也不甚融洽,此時菲歐方的生命已接近尾聲。
由他與菲歐方的爭辯,可看出此時他對信仰的體悟,與他對人 類的悲憐。相對於菲歐方對人的罪 性與不知悔改的強烈指責, 安德烈在信仰中感受到的是『愛』與『寬恕』:雖然人的確處 於罪惡 之中,耶穌也的確是因人的罪惡、無知而被釘上十字架, 但當神看到人類因戰亂、年貢、瘟疫等 災難而苦不堪言、身心 俱疲、尋求神援助時,神是否仍責備他們??恰恰相反!神是 用溫柔注視 的目光安慰著他們。
神深知世人的罪惡,卻賜下基督帶來救贖,並寬恕他們的過犯。 因此,基於對信仰的體悟,安德 烈雖然承認人是有罪的,對人 卻不是指責、失望,正如他為猶大的辯護「他後來改過自新了」, 他對人的罪性是充滿悲憐的,並樂觀的相信人是會變好且願意 為善的。
● 祭日 1408年
這一天是當地的宗教節日『祭日』,當時的俄國以東正教為國 教,其他的宗教活動遭當局嚴禁。 但有些地方宗教,仍會趁著 黑夜舉行,且崇拜儀式有時會跟性行為有關。
就在這一天,安德烈與法馬到森林中檢柴,發現森林異於尋常, 在好奇心的驅使下,拋下法馬, 快步到森林中察看。映入他眼 簾的,竟是一大群拿著火把往河裡裸奔的男男女女,偶有一兩 對落 單,在樹叢下發生性關係。後來他被發現,當地人怕他告 密而將他捆綁,有一個女子好奇的走過 來,跟他交談,他們談 到對愛的看法,兩個人最大的歧異在於,愛是否有層次上的差 別:對安德 烈而言,愛應是與靈魂的愛緊密結合,若只是肉體 上的親暱,與禽獸相差無幾;但對那個女子, 愛就是愛,那有 靈魂肉欲之分?為證實自己的理論,女子還親吻了安德烈,後 來女子將安德烈放 了。安德烈繼續在森林中徘徊,一直到天亮 才回到同伴那兒。
他對捆綁他的人所說的第一句話『你們不怕最後的審判嗎?』 (由上、下兩段故事,我們可知安 德烈在信仰中體會是愛與寬 恕,而無法體會審判中上帝的嚴厲,因此當他劈頭就以最後的 審判作 為要脅,顯示他認為那些人的行為是罪大惡極,無可饒 恕的),可看出這一晚的遭遇,讓安德烈 多麼多麼的震驚!在 過去,安德烈的生活是一向非常單純,他原住在修道院中,後 來跟了菲歐 方,大多數的時間也在教堂中度過,他的生活一直 與人間的罪惡無涉,而保有相當單純的信仰, 因此他不能理解 女子為何能把情慾、淫亂與崇高純潔的愛混為一談?
這是他首次真實接觸人的墮落與罪惡。
● 最後的審判 1408年夏天
菲歐方過世後,安德烈接續他的工作,全權負責畫壁畫的工作, 對他宛如兄長的達尼爾也過來幫 忙,照理是他大展身手的好機 會,然而,這次的工程,卻遲遲無絲毫的進展,引起大公強烈 不 滿,也引起工作伙伴的怨言。難道安德烈的能力不足,無法 獨挑大樑?還是他失去靈感,不知從 何下筆?事實上這都不是 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在於這次的主題是『最後的審判』, 他對達尼 爾說:「我對這樣的主題感到厭惡,我畫不下去」, 對他而言,神是愛的源頭,是為人的罪,差 派基督耶穌作為拯 救的神,他根本無法想像最後審判中,上帝的怒氣如洪水,吞 嗤一切犯罪的 人,讓罪人上刀山、下油鍋的,這樣殘酷的上帝 形象是他不能接受,也不願接受的。
在電影中,我們發現塔塔爾人來襲時,壁畫已快要完工,根據 記載,他在這次的壁畫中,刻意避 掉無殘酷受刑的畫面,而盡 力描寫耶穌、使徒的慈愛。
然而此時,與他同工的幾位雕刻家,因不滿大公提供的資源, 轉往協助大公的弟弟,引發大公強 烈不滿,派人剜掉他們一隻 眼睛。對雕刻家而言,失去一隻眼,即失去立體的視覺,就算 存活, 雕刻生涯也必告終。這件事埋下了大公弟弟日後報復的 伏筆,也引起安德列強烈的悲痛,潑在牆 上的黑墨,傳達了他 內心難以言喻的悲憤。
這是安德烈第二次真實與人的罪惡面對面。
第二篇:考驗,復活
● 來襲 1408年
大公的弟弟勾結塔塔爾人入侵,對自己的同胞燒殺擄掠,甚至 連教堂中無辜的百姓也不放過。教 堂中,一場血腥的殺戮展開。 諷刺的是,在〝最後審判〞的壁畫中,我們只看到基督誕生及 聖徒 慈祥柔和的壁畫,不見任何因神的怒氣而帶來的恐怖刑 罰,卻看見大公弟弟為了奪得權勢,將類 似最後審判的血腥殘 酷,施加在無辜的同胞身上,財務長所受的凌虐,更令人不忍 目睹。信仰呼 籲著愛與寬恕,然而就在這畫滿聖像、宛若神臨 在的教堂,人進行著殘暴的罪行。為救啞女,安 德烈不得已殺 死了一個俄國人。
戰亂後,僅存安德烈和啞女。恍惚中,安德烈看見死去的菲歐 方,他們又展開一次對話,然而這 一次,他不再反駁菲對人性 的看法。目睹有相同信仰、流相同血液的同胞自相殘殺,他對 菲歐方 說:『正如你所說的,一點也沒錯』,他認同了菲過去 對人的指責:人是無知、充滿罪惡與不知 悔改的。他看不到信 仰在人身上實現的可能。於是他對菲說:「我決定不再畫畫」, 因為「沒有 必要」。(聖畫象徵著上帝的臨在,仍無力改變人 的罪惡,信仰對人罪惡的軟弱無力使安得烈否 定畫聖畫的意 義。)安德烈因著對人世的徹底失望,也為了贖殺人的罪,決 定不再畫畫,也不再 開口說話。
這是他第三度與人類罪惡接觸,也是整個影片的高潮
● 沈默 1412年
安德烈帶著啞女,過著沈默苦修的流浪生活,他對啞女百般照 顧。為了找食物給啞女吃,他到修 道院,遇到一向嫉妒他的基 里路。很巧的,當年他們一同離開修道院,如今又在同一修道 院重 逢。走投無路的基里路,付上抄寫15次聖經代價,為要回
到修道院,歷經人生風霜的他,漸漸走出嫉妒的陰影,想與安 德烈和好,然而,安德烈仍保持沈 默著。 另一方面,宛若安德烈家人的啞女,為了食物、華裳離棄對他 百般呵護的安,選擇與塔塔 爾人離開。
● 鐘 1423年
安德烈繼續著沈默流浪的生活。大雨中,一個男孩躺在泥濘, 抓著泥土、喜極而泣的神情吸引了 他,他開始觀察這個男孩。 這個男孩名叫波利史卡,他的父親是鐘匠,家人全死於瘟疫, 鄰居不 是因戰爭就是因瘟疫死亡,村莊僅剩他一人。當士兵來 村莊尋覓鐘匠時,他緊抓著往外發展的機 會,謊稱他父親告訴 過他造鐘的秘訣,擔任造鐘的負責人,也承擔起失敗遭砍頭的 風險。
因此,這次造鐘是只許成功不許失敗的,成功了,他將 得到穩定的工作,失敗了,他便得死。因 此,他將所有的生命、 熱情投注在這件事上,他的執著與熱情,也感染了原本輕視他 的工人,而 贏得他們的配合。吸引安德烈的那幕,正是波苦覓 不到適合造鐘的黏土,即將走投無路下意外發 現黏土的驚喜。 在男孩造鐘的過程中,安德烈一直伴隨著他。在這過程中,基 里路曾勸安德烈重 拾畫筆,為了激他說話,甚至坦陳當年他的 嫉妒、他出賣賣藝人的事,然而安德烈就是固執的不 開口。直 到鐘響的那一刻,男孩的成功,賦予他重拾畫筆的動力,安德 烈抱著哭倒在地上的男孩 說:「別哭了,為何還哭,跟我一道 走? 我也還要再畫畫,而你繼續造鐘,我們一塊走…」。
安德烈因著人的罪惡、信仰對人性的無力,失去畫聖畫的動力。 然而在這男孩身上,他看到的是 一個年紀輕輕就歷經人間苦 難、人性自私(親身父親自私到不願告訴兒子造鐘的秘訣)的 男孩, 然而他並不因此對人、對神失去信心,他積極的抓住造 鐘的機會,灌注他的生命熱情,而上帝在 那個男孩身上所彰顯 神蹟與慈愛,也讓安德烈看到上帝對苦難中人祈求的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