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梁家豪 2021.06.06
圖片提供/123RF
「耶和華對摩西說:『我要將糧食從天降給你們。百姓可以出去,每天收每天的分,我好試驗他們遵不遵我的法度。』」(出16:4)
「到了晚上,有鵪鶉飛來,遮滿了營;早晨在營四圍的地上有露水。露水上升之後,不料,野地面上有如白霜的小圓物。」(出16:13-14)
這禮拜講道經文來到出埃及記第16章,以色列人因為好餓好餓,於是上帝給他們嗎哪和鵪鶉做食物。
我覺得這段經文很適合大人、小孩一起學,一起看主日直播,所以信息開始時我用艾瑞·卡爾的《好餓的毛毛蟲》作引言。因為飢餓的感受、食物的需求,不只是當時以色列人抱怨的理由,也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在這一段疫情爆發的日子裡,我們待在家的時間變長了,封城的傳言又從未間斷,我們自然的會更加關心存糧是否足夠,食物取得是否困難。
然而,我們在這段時間裡不只是給身體吃了各種食物(像我們家吃零食的量變多了),我們也給自己的精神上吃了很多東西。我們每天吃了很多新聞報導裡的確診數字、死亡人數、政治或政策上的紛擾。對於在家辦公的人來說,可能比正常日子裡吃了更多家人的情緒,或者我們可能在工作的調整和變動中吃了很多焦慮和壓力。
卡爾筆下的這隻毛毛蟲,牠到了星期六的時候吃了一塊巧克力蛋糕、一個冰淇淋甜筒、一條小黃瓜、一塊乳酪、一條火腿、一根棒棒糖、一個櫻桃派、一條香腸、一個杯子蛋糕和一片西瓜。如果按照書中說故事的節奏和邏輯來看,每天吃的東西都會比前一天多一個,所以毛毛蟲在「星期六」吃的東西數量應該是「六個」才對。但是在這一天,書裡卻不計算好餓的毛毛蟲吃下多少東西了,而我忍不住算一下牠吃的東西有十個之多,種類不拘。其實這樣的現象很常發生在人類身上,我們也會吃了或買了超出我們需要的食物,當時的以色列人也是如此(出16:17裡,以色列人就這樣行;有多收的,有少收的。),我猜想,以色列人之所以會「多收」可能是出於擔心、焦慮,「少收」可能是忘了家裡或帳棚中有其他人的需要(出16:16)。
好餓的毛毛蟲經過了星期六的大吃大喝,牠的肚子痛了。幸好故事出現了翻轉,接著來到星期天的早晨,牠吃了一片又嫩又綠的葉子,終於舒服多了。就這樣,毛毛蟲選擇了適合牠的食物,吃的肥嘟嘟,結成繭,最後變成一隻美麗的蝴蝶。看到這裡我不禁在想,我們人類知道吃什麼才是好的嗎?(當然這不是從營養學的角度來看)我們知道上帝給我們吃的東西是要我們長出什麼嗎?(當然這不是從生物學的角度來看)回到經文,以色列人在曠野吃了四十年的神奇食物,是否已學會了分辨吃什麼才是好的?是否知道上帝要他們長出什麼來?
《好餓的毛毛蟲》(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作者/艾瑞‧卡爾(Eric Carle)
譯者/鄭明進
出版/上誼文化公司
從耶穌的成長中我學到了什麼?
繼續向前走
我們獵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