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疑心生暗鬼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圖片提供/123RF


剛整頓好行李,到了共進晚餐的時候,一同出差的同事語帶神祕地問:「你有沒有敲門?」

我一時會意不過來,停下碗筷納悶地問:「敲什麼門?」

同事對我的疑惑充滿包容,像是良師諄諄教誨:「就是進飯店房間前,都要敲個門、打聲招呼,以示尊重啊!從風水來說,我們那個房間格局……」他連珠炮似地說,這樣才不會侵犯到「房東」,不會因為不尊重而受到傷害、困擾及驚嚇。

我懂了,搖搖頭表示沒有,也不信這套台灣習俗。聖經雖然明言世界有諸靈、鬼魔存在,但卻非台灣民間信仰所形容,亦非驚悚電影所勾勒。不過我可以理解同事,因為這間飯店房間的設計,是有些匪夷所思。先說光線好了,不知道是不是節能減碳,房間內沒有足夠燈光,略顯陰森幽暗。再說,房間為何要擺那麼多鏡子?弄得人眼角餘光很容易看到鏡中倒影,進而產生人影幢幢的視覺效果。整個客房可謂「燈光美、氣氛佳」,難怪同事神經兮兮。

諷刺的是,被同事這麼一攪和,我本來不當一回事,也開始感到一陣不安。尤其我的房間多了一扇沒有上鎖的活門,打開後可以看到水管、磚瓦等建築結構,更添詭異氛圍,令人不禁嘀咕。若依恐怖電影的劇情鋪墊,此時應該響起懸疑詭譎的配樂,黑暗處也該浮出經過特殊化妝的新角色,鏡子倒映些特效……種種理所當然的套路。

我等何懼?

所幸這個令人啼笑皆非的心理作用沒有持續太久,不多時即煙消雲散。畢竟理性知道那是人所虛構,既信靠基督,也知道不該認真看待。或許是來自四周宗教習俗、流行文化,又或者來自於對未知事物的好奇與不安,無論如何,都顯示我們受世界影響之深。另一方面,突顯我們不太習慣以聖經作為言行舉止的根據,換言之,對於福音真理還有待熟練(希伯來書5章12~14節)。

不過同事的反應倒是頗耐人尋味,他對鬼魔侵擾的疑懼,更勝對所信神明的倚賴,從他的行動可以略知他的神觀。神觀於我們至關要緊,從同事的舉措,即可看到一個人的神觀如何影響他的行為。

同事的擔心受怕反映出民間信仰若干特性,我們可以說,民間信仰信奉的神祇能力相當有限。相對於希臘神話有如人性映照(尤其是劣根性),民間信仰彷彿人間政府組織的投射,各路諸神各司其職,皆有業務權限,信徒有需要時,找錯窗口可是不受理的,而業務能力更是香火鼎盛與否的指標。這種有限性,使同事戒慎恐懼,深怕一個不小心惹禍上身,從而可見他自知所信的,無法保護他。也可能他以為出差外地,已遠離平素敬奉的神祇轄區,端坐神龕上的神明已鞭長莫及。

我儕當懼

如此,不難看到聖經啟示的上帝與台灣傳統信仰諸神有巨大差異。那說有就有、命立就立的永生上帝,超越了時間的限制(出埃及記3章14節),超越了空間的拘束(列王紀上8章27節),祂無難成的事(耶利米書32章17節),智慧難以測度(以賽亞書40章28節),更鑒察人心肺腑(耶利米書17章10節)。我們的避難所是何等大能大力,並應允隨時保守(詩篇46篇1節),還需要懼怕那鬼魔的危害嗎?這樁事件,基本上是疑心生暗鬼,庸人自擾罷了。

我們是否可以說基督徒什麼都不怕?倒也不是。聖經為我們信道的基礎,寄居在世、奔跑天家的舉止依據,而在聖經中,敬畏與懼怕,原文實是同一個字,是新舊兩約對屬主之人的要求(申命記8章6節、以弗所書5章21節),若有人不怕上帝,乃被聖經所指責(詩篇36篇1節、羅馬書3章18節)。

或許有人說,懼怕上帝這個觀念與上帝的慈愛似有扞格,也與親近上帝的主張有出入。然而,耶穌曾教訓我們,當懼怕那能將身體、靈魂滅在地獄中的主(馬太福音10章28節),當我們思考上帝豐富、永恆的屬性,再對比自己的有限、軟弱,即感到天壤之別,看到自己滿身罪汙,如何能不戰兢?若認識上帝的聖潔,便看到自己的敗壞,怎能昂然而不畏懼呢?(希伯來書12章14節)當聖經指責我們與上帝為敵,我們怎麼有膽氣不顫抖呢?(羅馬書5章10節)當至高者榮光如焰迸發,至聖者聲音如雷震撼,眾天使俯伏頌讚,我們的敬畏乃是理所當然,因那坐寶座上的,至大、至能、至可畏(尼希米記9章32節),更是知道那聖潔公義者對罪的恨惡(希伯來書1章9節)。

榮耀福音

隨著我們對上帝的認識越加深,越發看到基督成就的救恩是何等寶貴,過於人所能述說。那髑髏地十字架所成就的贖價,固然使我們的罪與刑歸在祂身上,使我們不再懼怕死亡(希伯來書2章14、15節),更加重要的是祂獻上了挽回祭。耶穌基督為中保,在天與地中間,成就了與上帝和好的福音(哥林多後書5章19節),上帝的羔羊開了一條路,使人得以藉著祂就近榮耀、聖潔的上帝(約翰福音14章6節),我們怎可能在榮耀的基督之外,找到另一條路呢?(使徒行傳4章12節)

因此我們一面心存敬畏,也敬虔度日(彼得前書1章17節),在主愛中卻不致使我們像始祖因驚恐躲避上帝的面(創世記3章8節),也不如以色列人懼怕主的聲音(出埃及記20章19節)。我們乃是靠著上帝兒子所成就、所應許的宏恩、更美之約,得以成聖稱義,坦然無懼來到施恩寶座前,深知那是得憐恤、蒙恩惠、得幫助之處(希伯來書4章16節)。

【延伸閱讀】:
耶穌是否不過是另一個宋七力?
台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是「為妖魔開門」?
台南市美術館「亞洲的地獄與幽魂展」是「為妖魔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