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作家Ⅱ》

| | 成為粉絲 | | 轉寄

受難週靈修4月4日■看見耶穌✞祂是恩典與真理

文章索引 |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山上的教訓》( The Sermon on the Mount ),卡爾‧布洛赫(Carl Heinrich Bloch),1890年。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律法是藉著摩西頒布的,恩典和真理卻是藉著耶穌基督而來的。」(約翰福音一章17節,新譯本)

在現代,我們聽到耶穌的名字,會說祂是基督教信仰的對象,成就的是赦罪的福音,是上帝的兒子。但是耶穌那個時代的人,會說祂是一位相當特殊的教師,祂的教訓不同於當代的文士,祂對律法、先知的解釋有著不證自明的權威。

卡爾‧布洛赫嘗試描繪耶穌教導的場景,讓那份威儀具象化,他的代表作《山上的教訓》中,只見眾人圍繞著耶穌,全神貫注聽著祂的教導。他們神色各異、姿態有別,有的雙手緊握禱告,有的雙手抱胸若有所思。耶穌則泰然自若,端坐在巨岩之上,右手高舉,講述著天國的道理。以岩石為界,無形切割出一明一暗的畫面,耶穌只有少部分陰影處與岩石交會,身軀多數在光明之中。畫面正前方錯落幾個空位,彷彿在邀請觀賞者就近聆聽。這幅畫生動地勾勒基督的超凡卓絕,有若無冕之王昂然睥睨,一如時人意識到耶穌的與眾不同:「因為耶穌教導他們,像一個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經學家。」(馬太福音七章29節)

耶穌此一場景的記述,不是馬太福音獨有。但相比於其他福音書較為零散的記載,只有馬太指出這些言論是耶穌在山上的教訓,故這整段聖經又以「登山寶訓」為人所知。

在這座山上,耶穌首先向人們說明何為福。這個「八福」無疑與世界崇尚的名聲、財富、長壽、健康、善終等大相逕庭,讓人詫異何以貧窮是福?哀痛是福?人子甚至還說:「人若因我的緣故辱罵你們,迫害你們,並且捏造各樣壞話毀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你們應該歡喜快樂,因為你們在天上的賞賜是大的;在你們以前的先知,他們也曾這樣迫害。」(馬太福音五章11-12節)

這樣的福氣,人們應該是敬謝不敏,卻教基督徒明白了世途與天路的差異。這類有違世情的教導在聖經中其實俯拾即是,不管是耶穌時代的人們,抑或現代的我們,都需要靠著主說的話建立對主、對人、對事物的觀點和價值。

一如千餘年前,摩西在西奈山領受屬天的律法,如今耶穌在這山上,向人們揭示天國的樣貌。只是,耶穌不僅僅是另一個摩西,「律法是藉著摩西頒布的,恩典和真理卻是藉著耶穌基督而來的。」(約翰福音一章17節)唯有道成肉身的人子完成了律法的要求,「律法的終極就是基督,使所有信的人都得著義。」(羅馬書十章4節)這是相當大膽的宣告,足以叫熱心律法的法利賽人和文士勃然大怒,指控耶穌僭妄褻瀆。

耶穌成全了律法,不僅是因為祂行出了律法的義,也是因為祂正是律法預先見證的那位先知,「耶和華你的神要從你中間,就是從你的眾兄弟中間,給你興起一位先知來,像我一樣;你們要聽從他。」(申命記十八章15節)這位加利利人不願人們對律法認知偏差,滿足於枝微末節,祂闡釋律法的真義,不只約束外在的罪行,更切入人看不見的意念(馬太福音五章21-30節),叫罪人在鑒察人心隱密處的審判者面前不要心存僥倖。祂的教導,乃是連結智慧書叫人保守己心的勸戒,因為外在的行為是由心發出(箴言四章23節)。

耶穌這段山上的教訓,與西乃山的律法遙遙相對,只是過去人們藉著摩西得聞律法,今時至高者的兒子卻藉著自己表明真理。或許有人感到艱難而要哀嘆:「誰能得救呢?」但事實上,八福正是要給予自感靈裡貧窮、哀痛的人,這樣的人認知到自己不溫柔、不飢渴慕義、不憐恤人、不夠清心,也怯於為義受逼迫,聖潔的律法不會降低標準,但當這樣的人尋求基督成就的救贖,所謂的八福便在人心未曾想到的道路上悄然相迎,「在人不能,在神凡事都能。」(馬太福音十九章26節)

【延伸閱讀】:
立貞節牌坊的女人
上帝兒女的喜樂讀書法
忘記背後,頭也不回地與祂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