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佑生 2023.04.02
《彼得背叛》( Peter's Betrayal ),卡爾‧布洛赫(Carl Heinrich Bloch),1873年。 (圖片來源/ WIKIMEDIA COMMONS )
「你賜給我的人,我一個也沒有失落。」(約翰福音十八章9節,新譯本)
逾越節那一夜,耶穌被捕,門徒四散,四卷福音書均記載了不少細節。我們讀此些章節時,可以體會當時情勢緊張下,門徒如何倉皇失措。
那一晚的紛亂,反映人並不如自以為的堅強。就在數日前,耶穌已經提醒跟隨者:「我要擊打牧人,羊群就分散了。」(馬可福音十四章27節)門徒信誓旦旦地保證,他們斷不會離棄耶穌。壯哉斯言,卻經不起現實的考驗,最為人知的莫過於彼得三次不認主。
《彼得背叛》中,卡爾‧布洛赫鮮明地勾勒眾人指證歷歷、彼得羞愧難當及耶穌默然遙望。烤火的人們、公雞為前景,耶穌在背景裡,焦點則在在彼得身上。面對使女的指認,彼得低頭不語,泰半五官隱沒在陰影中,透過雙手緊握、身軀瑟縮等肢體語言,可以感到他的糾結不安。他正經歷一番掙扎,在承認主名的勇氣和苟且求生的現實兩難中,最後他向後者輸誠。我們根據聖經知道,雞啼時,他想起耶穌先前所說的話,不禁痛哭失聲。
畫面的另一端,陰暗的殿廊、人群的簇擁,不能阻斷耶穌投向彼得的視線。相對於旁人的紛亂,人子淡然佇立,形成強烈的對比。地上的餘燼仍閃爍著隱隱火光,煙霧冉冉升起,為周圍的人帶來一片暖意,驅走夜晚的寒冷;殿柱上的光影,說明朝陽破曉,將是司晨雞鳴響起之時。透過畫面,我們彷如聽到殿中的喧嚷、人們的詰問、雄雞的啼聲。
不久之前,彼得還曾拍胸保證,對耶穌不離不棄,甘願為祂捨命。不想事到臨頭,他卻斷然否認:「我不認得那個人。」
這豈不是干犯了耶穌所說:「在人面前不認我的,我在我天父面前也要不認他。」(馬太福音十章33節)?顯見彼得否認主是極其嚴重的罪行。只是,我們有資格指責彼得的前後不一嗎?若我們真正認識人的本性,就必須承認,這不只是彼得遭遇的問題。當時所有門徒已鳥獸散,我們若在相同的情境,也不見得能夠堅忍。彼得的經歷非常真實,突顯了人或許有心堅持信仰,也如此宣稱,但實情如何,仍待現實的試煉來到方可揭曉。
可幸基督的福音從來不是以人的力量、意志為基礎,乃是神單方面施予恩典,而且必然成就。因此,我們雖深知人性軟弱,卻不至絕望。
誠如聖經記載,彼得在雞鳴之前三次否認主,不是他生命歷程的結尾。不久之後,復活的耶穌再給他悔改、認信的機會,三次問他是否愛主,並且託付他牧養主的羊。爾後彼得大力疾呼猶太人悔改歸主,坦言自己金銀俱無,所有的唯拿撒勒人耶穌而已。
我們可以從福音的內涵思考彼得否認主。耶穌指出惡者虎視眈眈,但與此同時,祂亦帶領門徒悔改:「我已經為你祈求,叫你不至於失了信心。」並囑咐他:「你回頭以後,要堅固你的弟兄。」(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2節)
從耶穌的言語之間,可以看出祂已然預見彼得的跌倒,也允許他在試探中軟弱,但人子並不因此而棄絕他,反而以代求堅固他,又交託他使命。從耶穌的話,我們可以得知彼得必然會回頭,而且耶穌的禱告不是所有世人皆可享有,而是天父賜給祂兒子的人,「我為他們求;我不為世人求,而是為你賜給我的人求,因為他們是你的。」(約翰福音十七章9節)從彼得與猶大不同的結局可以看出,揀選並非普及所有人,而是有限定的範圍。那麼,我們可說主不公平、偏待人嗎?受揀選之人,唯能頌讚上帝恩典而已,豈不知憐憫、恩待,是在乎發憐憫的神嗎?(羅馬書九章16節)
人不是憑什麼條件蒙主揀選、稱許,乃是神出於憐憫、主權揀選人,使人悔改稱義,又保守人日益成聖。彼得經歷挽回之恩,見證了屬主的人或許會軟弱,卻絕不會失喪,誠如耶穌說的:「你賜給我的人,我一個也沒有失落。」(約翰福音十八章9節)這就是我們此生最大的安慰與保障。
艱難的信心: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
我只是需要上帝拯救的爛人,祂當時何必造我?
境遇好壞,上帝都照顧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