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帝不抹平人的個性

【作者:主知名舉目 2014.11.02


微博上有一句話,概括了國人「一切皆可食」的特點:好吃的叫食物,難吃的叫中藥。

然而對於我,中藥一點兒都不難吃。我不僅喝苦藥湯的時候,可一飲而盡,甚至還很喜歡某些藥丸或是咳嗽糖漿的味道。兒時,我因此被大人誇獎為不怕苦,搞得我感覺極好。我覺得那些吃中藥嫌苦的人,都太嬌氣!

後到醫學院讀書,在一個偶然的遺傳學試驗中,我發現自己幾乎是個「苦盲」——我對苦味的敏感程度,比一般人差千百倍!所以,不怕苦的光環是不存在的,我對苦比較木納是真的。

我就此反省——我因為不知道個體之間的這種差異,所以多年來,認為我的感覺就是別人的感覺,而且很習慣用自己的感覺去評判他人感覺的對與錯。

其實,這麼做的,遠不只我一個人。在教會生活裡,也有不少人忽略了個體間的差異,不自覺地以自身的特性、感覺為中心,去看待其他事物。於是,信徒間產生隔閡、張力,甚至衝突。

祖孫三代,不同的帶領

從聖經裡的記載和描述,可以看到個體間明顯的性格差異。我覺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當屬《創世記》對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祖孫三代的故事。

亞伯拉罕

亞伯拉罕是敢闖敢幹的。負面的表現就是莽撞、性急。

• 做事毫不遲疑,不怕冒險:上帝呼召,他即起身離開本族、本地、本家,走時還不知去哪;遇到饑荒,馬上就離開迦南,去了埃及;羅得一家被擄,亞伯拉罕馬上帶家丁殺敗四王,救回羅得一家。
• 不習慣等待,立刻要解決問題。所以,可以做成大事,也易出差錯,惹出麻煩:險些丟掉撒拉;生下以實瑪利等。

上帝對亞伯拉罕的帶領是“呼召與等候(Calling + Waiting)”。祂呼召這樣一個個性鮮明的人,賜他應許,但又常常讓他長久等候——他75歲才出吾珥。這時開始建立家族,已經夠晚了,結果又讓他等了25年,才有兒子。上帝磨去他的急躁、魯莽,幫助他建立信心,一步一步地實現上帝的計畫。

兒子以撒

以撒與他父親亞伯拉罕正相反。他的事蹟雖然記載不多,但是個性很明顯:穩健、溫和,避免衝突。他是被環境逼著走。

• 消極、被動。比如非利士人搶水井,搶他一次,他就被迫挪動一次,從不主動尋找解決之道。直到非利士人見他蒙上帝賜福,找他立約,他還問:你們不是恨我們嗎?
• 順服。他跟亞伯拉罕上山,開始時縱然心裡疑惑,也不問祭物何在,不反抗。
• 常犯糊塗。他要給以掃祝福,結果犯糊塗,上了雅各和利百加的當。他雖然眼睛不好,但耳朵還好,明明知道聲音是雅各的,還是糊裡糊塗地把祝福給了出去。

上帝對以撒的帶領,是推動與賜福(Pushing + Providing)。環境變成上帝的工具,從後面推(逼)著以撒走,直逼他到寬闊之地、經歷上帝豐富的供應、承受到上帝應許的福氣。

孫子雅各

以撒的兒子雅各,精明,善算計,能抓,會使計謀。但是他也很能幹、肯幹,會巧幹。

• 精明、算計。用一碗紅豆湯,騙得了長子權;與母親合謀,騙來父親的祝福;與拉班鬥智;回迦南的時候,與以掃斡旋……
• 偏心。對自己的兒子厚此薄彼,偏愛約瑟。
• 信心足。在困境中,靠著上帝走出低谷,並且使家族(12個兒子)和產業昌大起來。

上帝對雅各的帶領,是矯正與昌大(Correcting + Expanding)。上帝揀選了他,不因他的劣跡拋棄他,但也重重地修理他。上帝用自己的計畫,取代雅各的個人打算。又使用雅各的能力,開創以色列民族。

這祖孫三代都蒙揀選,都豐豐富富地經歷上帝,但是上帝帶領他們的方式卻大相徑庭。聖經多處提及,「耶和華是亞伯拉罕、以撒和雅各的上帝」。我們也許可以從中窺探,上帝在人的個性差異之上,豐富、奇妙、獨特的作為。

上帝不抹平人的個性

個性是指一個人獨有的,有別於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行為模式。 個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像對苦味的敏感程度一樣,是先天決定的,比如生性內向或外向。當然也有後天環境塑造的成分,比如受過傷害的人比較多疑。

個性、天賦,以及恩賜,並不容易區分。例如,一個外向性格的人,他可能生性喜 歡與人打交道。那麼他需要常常省察自己,他是出於上帝愛的感動去關懷人(以他人為中心),還是僅僅因為自己喜歡講話(滿足自我需要)。只有慢慢剔除自我滿 足的成分之後,他才能舍己地投入服事,把喜歡與人打交道的天性,轉化為服事的恩賜,使他人受益。反之,一個性格內向、害羞的人,也能因為上帝的愛所激勵,而捨己、鍛煉出接待新人的恩賜。

上帝的主權、揀選和引領,並不抹平人的個性;上帝用人的個性,也要我們捨棄自我中心。

上帝使用我們的個性、天賦,成為恩賜

巴拿巴是好人。依照聖經記載可以推測,他對人敏感,這個性影響恩賜。他是教會中第一個接待保羅的。此外,當保羅拒絕馬可的時候,他接納馬可。同樣的,我們觀察到:

• 上帝使用重理性、思辨,邏輯思考力強的人教導真理。
• 上帝使用有管理恩賜的人治理教會。
• 開拓性的性格,就如亞伯拉罕成為一族之首,又如 [ 海外校園機構 ],從前瞻性的文字工作,到如今的多項宣教事工一樣。

個性、天賦,可以被自我中心利用

*看上去很屬靈,其實出於性格的偏好

• 有一對初信的年輕夫婦,熱心開放家庭聚會,被誇獎是愛主、擺上!其實他們不過是個性外向、豪爽、喜歡交往,又不好意思拒絕別人,講出自己的不方便(最終他們遠離了教會的服事)。
• 有些人在世上缺乏成就感,下意識裡想通過在教會的熱心服事,來滿足內心。
• 有人不太表達不同意見,遇到衝突不講話、不爭吵。大家認為這就是靈性好的人,就是合一了。不過這類人可能只是比較消極、不願面對問題,是個性所致,並非靈性好。
*個性上的偏好,導致屬靈上的偏頗

個性的偏好,導致看重某些屬靈的東西、忽略另外一些。屬靈上有了盲點,成為屬靈上的偏食者。例如:

• 個性偏理性的,可能喜歡講道理、討論神學、教義,可能喜歡批評人。
• 偏感性的,可能喜歡即興的靈性活動,追求聖靈的即時引領,認為其他方式都不是直接經歷上帝,而教會的管理是“限制聖靈工作”。
• 有話不直說的人,可能喜歡靈意解經,猜經文背後的意思。
• 傳統大家長式的牧者,可能喜歡聽話的人作助手,認為這樣的人靈性可靠,卻忽略在實際上,聽話的人多只是跟隨者,很難成為領袖。

搭配適宜可樣樣兼顧

幾乎每個教會,都會有以下幾類不同個性的人:開拓/探險型,理性/真理型,和關係/情感型。

• 開拓型的人,喜歡探險性的工作,所以可能喜歡建查經班、建教會;喜歡發單張、帶人來教會,覺得這是上帝的託付。
• 理性的人,喜歡把真理、教義搞明白。他們可能為人嚴謹,在服事上說到做到,很可靠,也能很好地教導人。
• 關聯式的人,對人敏感,富感情。見到教會中誰的臉色不太好,就會上前關心。也許幾句話之後,對方就把心事,甚至苦水,都倒了出來。
如果這幾型的人彼此謙卑配搭,教會的各樣需要就都可以顧及到。如果他們都認為自己的服事更重要,彼此間的張力就不可避免了。

比如,開拓型的人總是看到禾場廣大而做工的人少,覺得態度保守的人是不擺上自 己。他們敢於冒險,也易給教會攬很多、甚至是很棘手的事。這時候,關係式的人也許會被這一大堆的事搞得很受挫,認為無法關懷更多的人……但關聯式的人如果 過度看重關係,就容易在教會內形成小團體,一不注意,甚至可能會成為小道消息的傳播中心。

• 理性型的人常常對真理很較真,對人缺乏敏感度。總不理解,為什麼那些情感豐富的人,道理講明白了還過不去?
• 關聯式的人,常覺得理性型的人除了批評、論斷外,一點沒有同理心。
還有其他個性類型的人,對同一件事,態度大相徑庭,甚至觀點截然相反。
• 嚴謹型的追求聖潔性,關聯式的強調接納;在教會如何處理罪的問題上,兩類人常觀點對立。
• 在音樂崇拜上,嚴肅的人喜歡莊嚴的氣氛,隨意性的人喜歡參與和情感抒發。
• 組織計畫型的,做事早安排,凡事按計劃。靈機一動型的,則強調順從聖靈即時的感動。

捨己的操練與性格

捨己,包含了放下自己性格上的偏愛。

有對老夫婦是思想型,愛讀上帝的話和禱告,愛傳福音,但不擅長動手。一次為教會種樹的時候,他們草草種下去,然後說為每棵樹禱告,求上帝讓樹長好。結果,別人只能替他們重種。其實這個時候,他們最好的操練就是放下自己,向有經驗的人學習,聽從指令。

使徒保羅告訴腓立比教會的信徒:「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或作:喜愛那美好的事),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9-10)

使徒彼得也勸誡信徒要「在我們主——救主耶穌基督的恩典和知識上有長進」(彼後3:18),並且「……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識;有了知識,又要加上節制……」(彼後1:5-6)

不斷的學習,不為自身積累的經驗所束縛,這也是捨己的一部分。只有承認自身有盲點,願意拓寬屬靈的視野,發現深層的自我,看見上帝的豐富,看見上帝在別人身上豐富且不同的帶領,就會將越來越多的知識和見識,建立在愛心之上,屬靈生命不斷成長。

註:作者生於北京,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細胞分子醫學博士。現在製藥公司工作。

本專欄與《舉目雜誌》、《海外校園》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