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豐富的挑戰

【作者:呂紹昌傳揚小品文 2014.03.09


二○一四年的跨年,我正在亞洲,去了一個極為偏遠的深山之中,是個短宣之行。我聽說山上某個族群有需要,禱告中有感動,想去考察看是否能有些工作。在下榻的住處,房間裡的溫度僅有攝氏三度。沒有暖氣。廁所是蹲式的,卻也打掃得算是乾淨了。要是在更高山上的寨子裡,廁所不過就是一個黝黑的洞,架著兩塊墊腳磚頭,往往與豬圈同處。白天如廁也需要帶手電筒。如廁時需要勇氣,還要閉上眼睛,屏住呼吸。並非每個同行隊友都有上這種廁所的膽量。

毫無疑問地,他們是貧窮的,說是家徒四壁一點也不誇張。這大片高山縱谷的確雄偉美麗,但沒有太多能養生的田園。外面狹窄的街道兩側,難得有三丈平地,處處是殘牆斷瓦,漫天灰塵煙霾。年前的大地震,房子泰半傾倒,但到現在還在瘋狂的建設。許多房子不需設計圖,不需要環保評估與應力檢測,更不需要向什麼單位報請核准,沒人知道這些新屋子是否能頂得住下一次的大地震。但當地人是樂觀的,而且也有理由;畢竟這麼劇烈規模的地震是百年不遇,下次大地震時,他們當早已不在人世。對這群祖祖輩輩都活在這片窮山惡水,卻單純樂天、信仰單純的百姓,我覺得不可思議,不得不心生敬意。

購物狂潮

就在不久之前,我才離開了物質富裕的美國,看膩了感恩節與聖誕節的購物潮。近年來,感恩節購物,為爭奪減價貨品,有人大打出手,早已不是新鮮的新聞話題。我隨便在谷歌搜索中鍵入“Black Friday Fights”,赫然列出兩億又一百萬筆資料!並且圖文並茂。有動口的,雖然橫眉怒目可憎,但絕對算是斯文的;有動手扭打,拳打腳踢,各門武功都有,這也還算是客氣的;有使用暗器的,有辣椒水,甚至電棒,奇襲趕退競爭者。業者也應對有道。亂歸亂,生意不能停擺,於是請警察坐鎮。打過頭了,警察毫不客氣的摁倒在地,反手上銬。近年來,這樣的賣場武打片,年年上演。溫馨感恩的佳節購物,竟然演變到不惜犧牲風度涵養的全武行,真夠令人目瞪口呆了,不敢相信,這是富而好禮的美國社會。

爭吵扭打的,其實都是升斗小民,無非是為了節省數十元,了不起數百美元的金錢,即可以不惜犧牲羽毛與風度。而坐撈巨利大型連鎖商場的大老闆們,內心可是喜歡這樣的光景。不搶購,如何衝販量業績?近年來的統計數字可不含糊。從感恩節到聖誕節大約不到一個月的期間,零售業者的銷售量卻佔了整年銷售的百分之四十。所以,業者莫不挖空心思,無所不用其極的吹噓廣告、折扣促銷,而消費者自然全力配合。有誰不喜歡便宜貨?這現象一年比一年瘋狂。開店的時間也由十來年前的週五清晨六點,提早到在昏天暗地的週五凌晨十二點開始,還真成了黑色的星期五。而去年,幾家大連鎖店更提早到感恩節當晚八點開店。

我想著今年初,五日在高山寨子中的新年主日崇拜,就在將近二千公尺的山坡上。雖然灰塵與蜘蛛絲遮蓋,仍看得出教堂是磚房抹石灰,地板是水泥,講台用他們喜愛的大花布披著,估計也是磚砌抹水泥的。若少了十字架與會眾,這教堂其實更像農舍。將近百來會眾,右邊弟兄、左邊姐妹,坐在一條條四條矮腿的長板凳上。依照美國標準,聚會冗長,中午到下午三點。也是哪,許多會友們得翻山越嶺,走上兩三小時才到教堂,怎能輕易就捨得離開教會?他們雖然貧困但知足,神是他們堅實的依靠。他們的歌聲清澈,眼神明亮,禱告熱切,講道中有人受了感動,自然就唱起他們的歌。我順服聖靈的帶領,他們唱完我再繼續傳講。許多歌,我聽不懂,但能體會他們熱切的渴慕神。

知道如何處豐富或卑賤

我想起一九九五年獲得葛萊美獎最佳福音歌曲〈我知道誰掌管明天〉("I Know Who Holds Tomorrow" by Ira Stanphill):

我不知明天將如何,每一天只為主活。我不借明天的陽光,因明天或不晴朗。我不要為將來憂慮,因我信主的應許。我今天要與主同行,因祂知前面路程。

每一步越走越光明,像攀登黃金階梯。每重擔越挑越輕省,每朵雲披上銀衣。在那裡陽光常普照,不再有淚流滿面。在美麗彩虹的盡頭,眾山嶺與天相連。

我不知明天將如何,或遭遇貧苦飢餓。但那位看顧麻雀者,祂必然也看顧我。祂是我旅途的良伴,縱遭遇各樣災害。我救主必與我同在,祂寶血把我遮蓋。

[副歌] 有許多未來的事情,我現在不能識透。但我知誰掌管明天,我也知誰牽我手。

這群基督徒的渴慕與盼望,與我們富裕的平地基督徒並無任何差別,甚至比我們還更知足。

我來回在美國與亞洲高山寨子之間,坐了明亮乾淨芳香的抽水馬桶,也蹲了漆黑刺激撲鼻的危險茅坑,有許多的情緒並不容易調和。然而,我堅信,保羅的經歷與教導仍然可以指引我們今天的生活,提醒我們的世界觀與價值觀,無論在美國、在亞洲的窮山惡水中,都可以實踐:「我知道怎樣處卑賤,也知道怎樣處富裕;我已經得了秘訣,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或是飽足,或是飢餓,或是富裕,或是缺乏,都可以知足。我靠著那加給我能力的,凡事都能作。」(腓四12-13)

克雷格‧布隆伯格在他二○一三年底的新書《富裕時代中的基督徒》中,有極深刻的觀察與警言:

「物質主義,即崇拜『瑪門』為世上最為大的善,可能是當今世界上,人心對耶穌基督忠心與否的最大競爭者。要妖魔化其他宗教或異端是非常容易的,因為我們無法接受他們的神學信條。但要看清楚我們自身糾纏在其中之世界觀的弱點,可就沒那麼容易了。正如古代以色列人相信,他們在金牛犢的偽裝下,仍然可以敬拜耶和華,在比較富裕國家中的基督徒認為他們能事奉耶穌,同時能敬拜金錢與擁有更多物質。基督徒們可以很快就否認,他們對擁有物質的依戀與敬拜神,根本不能相提並論,然而,當人比較所用在追求物質上的時間與精力,工作、管理、保護、渴望更多,並決定如何花時間與精力在國度事工上的努力,這類的否認聽來是空空蕩蕩。」(第243頁)

物質絕非邪惡,反而是神要賞賜給人的豐富。但人的罪,使人不一定能用物質來成就神的心意。物質與金錢,經常是一把兩鋒刃的利劍,能利己助人,也能傷人害己。要讓金錢與物質達到神所應許的最大益處,秘訣在於要慷慨的給,甚至犧牲的給。

布隆伯格的提醒值得深思,「神通常不是要求富人與窮人互換位置,而僅要求富人從豐裕中拿出部分來。但富人必須不保留,而且誠實地認定到底盈餘了多少。儲蓄、投資、保險、退休帳戶、以及過世後留給至近親人的金錢,都可以展現出好管家的職分……,但所有的基督徒都必須定期地再評估他們的財務,並且決定在他們的情境中,到底什麼才是討神喜悅之道。」

一個只能處豐富的信仰,沒有什麼價值可言。一個強調處豐富的信仰,存在著令人厭惡的膚淺。一個只能處卑賤的信仰,缺乏對神的認識。但一個樂意分享豐富而甘心處卑賤的實踐,能摸著神的心意。

(作者為基督工人神學院院長)

本專欄與傳揚網站合作。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