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與蹺課
【作者:張文亮】河馬教授 2012.03.11
大學校園裡有一個問題,
許多學生一進校園,就有「熱心」的學長,
告訴他們,哪一門課的老師,
上課不點名、不抽考、不點數出席的人數,
課程也容易過,
所以「蹺課」也無所謂。
這種教導,看似很聰明,
其實,使他們的學弟妹沒有學習到,
當選擇一門課時,
必須學習為自己的選擇負責任。
在德川家康建立幕府的時代,東瀛最著名的忍者叫「霧隱才藏」(Kirigakure Saigo),他是伊賀流的忍者,由於支持豐臣秀吉的遺族,經常與德川家康作對。即使德川幕府布下天羅地網捕捉他,他仍然來去自如。他的名言是:「一個忍者無論多麼的危險,就是要完成任務;明知單獨一人對抗德川是場打不贏的戰爭,自己也要堅持下去,彷彿是最後的一個反抗者。」因此,他被稱為最具鬥志的武士。
纏鬥到最後的武士
他在與敵人對決時,總是與對手纏鬥到最後,除非將他打倒,否則他始終不放棄。他的戰法先採用「正手刀」法,以手正握刀柄,從上往下劈。對決到力量漸散時,他為節省體力,改用「反手刀法」,讓刀近身,近身攻擊,將刀自下向上揚,以給對方致命的一擊。後來日本漫畫中的「假面騎士」、「牙王」等,都是以他為版本。
近代,許多大學生喜愛看的漫畫常與他有關。我在捷運車上、咖啡店裡,經常看到學生捧他的小說研讀。在大學系館的置物櫃裡,或是在教室的窗櫥裡,總有成排提到他的畫冊。學生看久了,應該學到一些他的堅毅精神,即使體力用盡,也不放棄戰鬥。一個人能將體力延伸到盡限,仍能忠於所付的任務,是忍者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喜愛霧隱才藏的書迷,應該在課堂上表現出驚人的上課毅力。可是,事實卻非如此。霧隱才藏如果現今來校園,看到他的讀者若翹課,可能會難過吧!
個性的培育
大學教育主要傳授的地方是在課堂上,蹺課學生最大的損失,失去學習的機會。
請學生不要隨意將自己不上課的原因,歸諸於老師不會教,老師上課之前最起碼比學生多讀教材一遍,光憑這一遍,也值得學生坐下來聽。
也不要將蹺課的原因,歸於對課程不感興趣,一個人在不懂之前,不配下感不感興趣的斷言,懂了之後才會產生興趣。 蹺課的缺點是學生在課後,將要加倍的時間去讀,或擔心教師上課突然抽考,或講什麼重點,自己不知道。
經常性的蹺課,不只使學生的成績低落,失去學習的信心,更會養成一種逃避責任的習慣。自己一不喜歡,或是身體有點疲憊,就想出去玩,想多睡一些…就不去上課,代表自己在使用時間、體力沒有節制。
上課不祇是為了知識,更在培養一個人堅毅的個性。 小事上忠心
不應該蹺「必修課」,因為進入那一個科系就讀,是自己選的;不應蹺「選修課」,因為是自己選修的。
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學習,將自己的選擇視為承諾,在選擇的事上盡責,才是忠誠與負責任的表現。一個人在小事上忠心,才會有機會承受更大的事。
高大的建築物若在不大的地震中傾倒,經常是在一根柱子的接頭失準、或是一個轉角處偷工減料;飛機會在飛翔中忽然發生意外,可能來自一顆螺絲沒有上緊。人的一生不在做事多麼輝煌,而在事事忠心,盡力而為。這要從什麼地方學起?從學生時代學習不蹺課開始。
學生蹺課的原因
探討蹺課的原因,是教育學上非常有趣的題目,這現象在學術上稱為「學學懈怠」(absenteeism)。蹺課只是教室裡多一個空位,空位的背後有許多錯綜複雜的原因。學生進大學的主要目的,是為學習而來,為何入學之後會不肯學習,蹺課而去?大學是一個人一生中重要的階段,為什麼會拒絕學習,輕忽學習的機會?這是有跡可循的,例如愈是大班的課,學生蹺課的比率愈高,他們參與意願薄弱,所以要鼓勵自己在班上提問題,增加參與。
愈是後段的學校,學生學習的意願較弱,學習的態度若差,就容易蹺課。因此,提高學生的學習意願,改善他們的學習態度,比教導他們課程的內容更重要。早上較早的課程,學生如果沒有學習安排時間,也會蹺課。學生若將時間填得太滿,有過多社團活動、校外活動、家教打工、上網聊天等,也容易先犧牲上課的時間。
上課方式的改善
上課時間太久,一些學生也會選在最後一堂缺席,所以最好的上課時間是每次上一小時,頂多兩小時,以免學生注意力渙散。上課空間太小,空氣不流通,或是座位太擠,也會導致學生需要走出教室透透氣。上課的內容太簡單,或是老調重談,也會使學生想都知道了,而離席。許多學生並非經由聽或看的方式學習,而是藉由用手操作,或是用言語討論而學習,容易以演講式的上課,學不到什麼,離席而去。
更重要的是,學生的心靈會反映在聽課的行為,尤其是來自單親的家庭,在18-22歲的時期,父母在他們的成長中缺席,他們容易以缺席表達自己受傷的情緒。有些學生的父親有施暴傾向(包括語言上的施暴,或對孩子冷淡),這種孩子成長的過程,必須緊緊包裝自己的心,以免與外在接觸,再受傷害,以後他們也是緊緊地將心包裝,離群索居,或是沉湎在自己的世界裡,遠離眾人所在之處,以為反對老師就是反抗權威,如教室。
受傷的心靈
近代離婚的比率很高,這種學生愈來愈多,他們經常不來學校,在外遊蕩,或關在房內,與外隔絕。日後他們年紀愈大,除非自己想振作,他們低度的生產力,將成為社會的負擔,末後走上遊民,或是自殘、自殺的路。要幫助這種學生,非常不容易,老師可能要成為蹺課型的老師,出去尋找迷失的羊。
蹺課的孩子啊,你若喜愛霧隱才藏的漫畫或小說,你可知道霧隱才藏也是來自一個單親家庭。他的父親終日沉迷於研製炸彈,後來死於爆炸意外。所以他才給自己取名叫霧隱才藏,才藏是他的名字,霧隱(Hidden in Mist)代表他的虛空,來的像霧,去的也像霧。他只能在短暫如霧的時光中,尋找自己可以躲藏的一點空間。他日後的勇敢,多次刺殺德川,竟然是來自背後的痛苦。
如霧散去,重見光明
1615年,他才體會「亂世之時,一個刺客想與不智慧的君王同死,是愚昧的事。」他回到自己所愛的女子身邊,重建家庭,不再出現江湖,如霧散去。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