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育野驢式的孩子?

【作者:張文亮河馬教授 2012.11.04


「誰放野驢出去?」(約伯記三十九:5)

萬物來自塵土,也必歸於塵土,
但是萬物的存在,並非沒有意義。
花是那麼美,
草是那麼青翠,
果實是那麼香甜,
昆蟲的結構是那麼精緻,
動物的奔走是那麼優美,
人體大腦功能是那麼奇妙,
這些都是上帝智慧的創造。
即使是一隻匹驢,也可以彰顯上帝的榮耀。


我在工作場所,認識了一位教授。他有十多年的時間,在沙烏地阿拉伯參與國際工程的建設。他回國後,知道我對野驢頗著迷,告訴我一段他與野驢有關的有趣經驗。他說:「中東的曠野仍有野驢。野驢平常不理人,人喚牠們,牠們也不應。有一次,我與美國合作的工程案,要在山裡蓋一座小水庫。美方要求以環保的方式建造,不能用車子載建材到工地,要用野驢駝建材。」

他看我露出求知的專注,又繼續說:「這實在難為,如何叫平常都叫不動的動物,來當搬運工?不過當地人告訴我,在地有一種工人,稱為『喚驢人』,他們有一種方法,可以驅動野驢。這是一種世襲的工作,費用也不高。他們清早割些草,帶到曠野的邊界。而後用種特殊的腔調,大叫長長的幾聲。不久,一些野驢就從野地出現,前來吃草。吃草之後,他就將成群的野驢,領來工作,給牠們背上水泥、沙袋、磚頭、鋼筋。野驢非常有力氣,背著這些也可以爬山坡。到了下午,喚驢人就將野驢放走,野驢又回到曠野。」

我問他:「為什麼不將野驢留在工地,明天還可以再使用?」他說:「那人認為野驢很固執,夜裡一定要回曠野睡。野驢笨的很,明天一早,喚驢人又用一樣的方法,帶野驢來。」

野驢的習性

我知道野驢是單蹄動物,腳部堅強有力,可以走很遠,牠們一天可以走30公里以上。野驢的嘴巴有力,綠草、枯草、甚至長刺的荊棘,牠們都吃。牛、馬、羊無法生存的鹹地,野驢仍然可以找到刺草為食物。野驢啃食時,常將草自根掘起,連根吃掉。野驢經常活動之地,青草地會逐漸淪成不毛之地。幸好,野驢不愛與人同住,否則農地、草地都會被破壞。這是畜牧或農耕者,不喜愛野驢的原因。此外,野驢單蹄卻不反芻,在地人視為不潔淨的動物,很少會取來作食物。

野驢的高度頂多85公分。矮的動物人不好跨騎,只能側身而坐。野驢背部多瘦肉,坐在上面不舒服。長期以來,野驢只成窮人的坐騎。野驢與人沒有什麼互動,你對野驢好,野驢不會多瞧你一眼。你對野驢不好,牠也不在乎。野驢又笨又頑固,小野驢還更笨、更頑固。難怪約伯的朋友──瑣法,認為人是虛妄、空虛、毫無知識,「人生在世好像野驢駒子」(約伯記十一:12)。

上帝看顧野驢

瑣法這個結論下的太快,上帝創造奇妙的野驢,並非讓人以為笨就沒用處。上帝眼中的野驢很正面,祂說:「誰放野驢出去自由?誰解開快驢的繩索?我使曠野作牠的住處,使鹹地當牠的居所。牠嗤笑城內的喧嚷,不聽趕牲口的喝聲。遍山是牠的草場,牠尋找各樣青綠之物。」(約伯記三十九:5-8)。無論人如何看野驢,上帝對野驢有自己的看法。上帝仍使牠可以在鹹地跑來跑去,並有足夠的青草可以吃。證明人生的日子,即使像野驢駒子,上帝依然在看顧。

野驢的頑固、靜默、不願與人互動,學習慾望低,有好處才會來,沒好處就走,這些特徵類似許多來自破碎家庭的學生。父母親的不合,使他們約5歲時,就學到保持沉默,就能避免受傷。約10歲時,就學到只要自己不想學,別人再怎麼強迫也沒有用。約15歲時,就學到自己的決定,不用對別人說明,就能減少別人的意見。約19-20歲,學到頑固是少受外界調整的好方法。

他們不叛逆,但是活在自己的世界;他們不是壞學生,卻是孤獨來去的邊緣人。如同逐漸成為活在文化邊緣的野驢。

對頑固自閉者的幫助

孩子在5歲、10歲、15歲、20歲時,是父母(至少要有一人)考核孩子正常生長的關口。要在孩子仍依靠父母時,給與堅定不移的愛。瞭解他們雖不易,不畏失去上帝仍能幫助他們的盼望。如何幫助野驢型的孩子呢?上帝要我們不要用「趕」的方式,催逼他們。不用威嚇的話,不要在他們面前意見紛紛。因為他們如同野驢不聽趕牲口的喝聲,會嗤笑眾人的喧嚷。

上帝要我們帶他們到「遍山的草場,讓他們去尋找自己所要」。因此可帶他們去博物館,找各式的珍奇展示;到圖書館,接觸各種書籍;到音樂廳,傾聽各種音符;到藝術廳,看各樣創作;到百貨公司,看各式貨品;到菜市場,看各種魚、肉、蔬果;或出國旅遊,經歷多樣的文化等。讓他們啟發興趣,產生主動瞭解的慾望。

不要讓自己一時的受挫,成為孩子探索未來的絆腳石。上帝對野驢仍有美好的安排,對頑固的孩子更是有美意。看哪,今日各樣青綠之物依舊在,放野驢出去自由吧。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