祂的恩典夠

【作者:張文亮河馬教授 2013.07.07


有一天我與學生,在野外散步,
我們一起看雲、看樹、聽水聲、喝石花凍,
吃豬腳麵線配筊白筍,
忽然,我發現學生的臉,開始對我有意義,
而不模糊。

教育是什麼?「教育」是一種無形空間,架構在學生—老師之間。老師與學生雙方的關係,是這空間維繫的軸之一。教室是授課的地方,但是教室不是教育的空間;教材是知識的匯集,但是教材不是教育空間主要的內涵;上課名單有學生的姓名與學號,但是那紙張不是教育空間的管控。

我看到成績好的學生用考試的表現,積極學習的態度來回應;成績差的學生,像是撤退的拳擊手,躲到一角哀號、抗議…。其實,無論成績好或不好,不代表教育空間的大或小,只需要持續地維繫、營造,則教育的會更豐盛。也許我們現今的教育太重視怎麼教,教什麼?而忽視怎麼育,如何育?育是成績之外,師生之間深度的回應,維繫著無形的教育空間。

近幾年,我獲得不少教育相關的獎,獎獲得一個,是鼓舞;獲得太多,是失焦。我的課堂上,仍如往昔坐滿學生,他們坐在那裡,臉孔看來卻模糊,對我逐漸失去意義。我才發覺存在不等於意義,高出席率不等於關係的維繫。有時教室變成舞台,我是獨演的舞者,下課,收拾道具,謝幕回去。

四年前,我的右眼視網膜老化,進行了一次雷射手術,是這因素使我看不清嗎?不!模糊的是我與學生之間的教育空間在壓縮。我想,學生的臉龐愈來愈模糊,是不是我自教育前線撤退的前兆?我漸灰心,向上帝禱告:「主啊,我到底是撒種在水面上?還是水面上的「傻」種?」

野外,是我與主耶穌同行的所在。當我帶著學生,到野外散步,一起看到水邊有翠鳥,水裡有螃蟹,路邊有花草。不知怎的,學生一張張的面龐開始清楚,對我有意義。原來,教育的空間有個三維的立體,有我與學生的關係,我與主的關係,主與學生的關係。我當歸向主,學習教育是一無掛慮。

祂的恩典夠

張文亮

歡迎參觀作者的網站:河馬教授的網站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