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已經在幾年前台灣上映過,歐洲電影擅長將生活中的平凡,詮釋的細膩珍貴,悲情的表達也以詼諧取勝,總是對生命充滿了熱情,不放棄 。
讓我們試著想一想,小學同學經過了五十年後,再見面是一個什麼情況?劇中的男主角莫朗奇,從接獲遠居法國的母親噩耗拉開序幕,一場在雨中,棺木入土的孤單,一本當年音樂老師的日記,把這位享譽國際的花白指揮家,帶回當年小學,那是個臥虎藏龍的輔育院 (專為問題少年再教育而設立),名為「池塘之底」的寄宿學校,共有六十位行為需被端正的小學生,關緊閉,洗冷水澡,是經常上演的戲碼,因為,處罰是唯一的遊戲規則 。
有一天,一位失敗的音樂家馬修老師來到這所學校,那天,也是他經歷各方面挫折,確信人生已經走到低谷,正如校名「池塘之底」一樣 。
馬修老師上課的第一天,就聽說有學生跳樓自殺,還親眼看到孩子被關緊閉,洗刷廁所地板,狀況外的馬修老師,深怕學生有一天會進房間謀殺他,直到教唱的實驗計畫開始,激發了孩子們的潛能和興趣 。
一位有著天使般臉孔的學生莫朗奇,如天籟般的奇蹟音調,讓馬修老師流露出驚歎的表情。孩子們的不安全感,表現在行為上的異常叛逆,如偷錢,抽菸,撒謊,打架,漸漸被揚棄,在馬修老師的愛與信任中,孩子善良的一面,一次次的被激發出來。這群孩子開始對未來有了希望,望著窗外,第一次寫下他們對自己將來的願望 。
在電影與真實人生中,都有很多導師,人生的導師通常是父母,養父母,但有時候也會是師長或自己所愛的人。電影《鐵達尼號》中,對羅絲而言,傑克是個很理想的人生導師,幫助她對抗她身邊的壞導師-她的母親與未婚夫。
回顧我們的一生,總是會出現一兩位恩師,只要是來自老師一句鼓勵與肯定的話語,都會讓學生們的灰暗前途,重拾信心。
不知道台灣的現在,像戲中的這類孩子有多少?想到自己的孩子,日子過的實在很舒適。我計畫在孩子高中上大學前,是我盡義務陪伴養育到十八歲的最後期限。多年前就和孩子討論過這個想法,我並不想將自己所剩的歲月精華,在孩子離家後,埋沒在家中享清福。我期望自己能夠趁著身體健康,回饋給像劇中這樣的一群孩子,告訴這群孩子們,「生命是無限美好,充滿無限可能。」
歡迎參觀作者的部落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