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吹出大台北觀點的問題

【作者:陳鳳翔時事評論 2004.07.11


台灣東半部受到颱風敏督利暴風圈的肆虐,花東和綠島、蘭嶼首當其衝,七月一日上午當地風大雨大,時而掀起二、三十米高的巨浪,花東地區對外交通全面中斷、三千多戶停電。然而全國性大學指定科目考試,因為台東只有兩百多名考生,為全面兼顧其他十一萬多名考生的權益,所以考試並不延期。

同一天,算不上什麼超級強烈颱風敏督利,所引進的西南氣流夾帶旺盛的豪雨,又適逢大潮,南部因而風大雨大,陪考的考生家長就有被斷落的樹枝擊傷住院;第二日災情擴及到中部地區,造成嚴重水患和山區土石流。許多考生赴考途中又是淹水,又是車子拋錨、又是交通阻塞,雖已提早出門,仍無法準時入場;不少考生透過消防隊、警方接送,亦有不少考生則是被困在家、直接棄考。於是今年大學指定科目考試便成為國內升學考試史上,首次發生部分考生因風災導致應考權益受損紀錄。到了七月三日,由於天候太過惡劣,大考中心昨天史無前例的臨時改變原規定,開放讓南投、彰化、雲林、嘉義、屏東等五考區考生可遲到二十分鐘變為六十分鐘,但缺考率仍居三天之冠,較去年增加2到3倍之高。

全國十一萬多名考生,只有北部學生受到的影響最小,甚至可能因為颱風使得天氣涼爽,一掃烤季的酷熱,反而好處不少,至於東、中、南地區的考生則處在颱風的威脅下應考,備極艱辛。

然而大考中心為何有這種錯誤的決策,硬要考下去?當然絕非故意。而是因為大考中心設在台北,北部風雨不大,無法身歷其境地感受到東部考生遭受颱風威脅的困難處境;緊接著第二日西南氣流加大潮,陷中南部民眾於豪雨肆虐;第三日收看電視,才發現整個狀況已經失控。

多少次,東部民眾大罵西部人忘了後山;多少次,南部人大罵南北建設不平衡。不久前,副總統呂秀蓮表示遷都高雄已列入未來施政考量一說,掀起軒然大波,引發各界高度關注,不少政治人物跟進,表示將推動遷都公投。事實上,早有多人曾提及遷都議題,都是因為長期下來,政府施政南北區域發展嚴重失衡。而這次的全國性大學指定科目考試,更是暴露出這種問題的嚴重性。

本來政府施政就是要考量全體國民的最大福利,政府官員理應透過對百姓的瞭解與關懷,去制訂最適合全體人民的政策。無奈,我們還是由這次的颱風事件中看到了人的軟弱,身處風平浪靜的台北的決策官員們,的確是很難想像身陷風雨之中的中南部百姓到底有怎樣的處境,於是就出現「以台北觀點為出發點」的決策無法給予與台北處境不同的考生公平待遇的狀況。

台灣世界展望會近年來舉辦過很多次的「飢餓三十運動」,希望富裕台灣民眾透過三十小時的飢餓經驗,可以體會這世界還在飢餓邊緣的貧困人們之處境,進而可以激發有此飢餓經歷的人,感同身受的同情心與惜福的感恩心情。台灣過去被人敬重的領導人蔣經國,也是以勤跑基層,常常下鄉為人津津樂道。「飢餓三十」與「常常下鄉」的舉動,都是說明富裕的、具優渥地位的人,的確是需要一些降卑與努力,才能真正體會較為基層或者環境較不優渥的族群之需要。

「遷都」之議突然被提出,或者過於唐突、需要進一步評估,但是中央政府採取適當的行動,幫助政策的制定者能夠更深入瞭解基層需求的努力,卻是刻不容緩的事。不然像這次這種強行進行考試大學指定考試的狀況,大概永遠都不會消失,北部以外地區民眾那種「被當成次等公民」的不平心情,也不可能會弭平。

兩千年前,全知的造物者,都尚且差派自己的獨生子,道成肉身成為人,用人類所懂的語言,傳達祂愛的福音。人所設的政府,不如上帝得以全然知道所有的處境,更應該學習這種道成肉身的精神,位於大台北的政府官員應多方瞭解各地的情況以做決策,而非對中南東部的狀況渾然不知。

本文刊登於《基督教論壇報》 http://ct.org.tw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