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聖經翻譯業起步比中國早一百年

【作者:洪放信望愛閱讀 2018.09.09




印度是一個多元民族的國家,語言種類繁多,根據語種數據工具書Ethnologue(2005年版)所載,印度的語言有427種,比中國的241種還多了不少,其中人口超過一千萬的語言,就多達二十個左右。此外,印度是文字多樣多式的國家,單單擁有獨特文字的大語言就多達14種,雖然這些字母文字大多都是從梵文Devanagari字母演變而來,但這對用電腦處理排版印刷的出版業來說,是既複雜又艱巨的。

  談到聖經翻譯和出版方面,印度比中國早起步,起碼早了一百年。十八世紀初東南岸塔米爾邦海港城市丹麥殖民地Tranquebar來了德國信義宗宣教士Bartholamaus Ziegenbalg,他在一七一五年翻譯完成塔米爾語新約,一七二七年更與同工Benjamin Schultze完成舊約,又在當地成立印刷厰印製聖經。塔米爾語屬達拉毗荼語系,不單是印度東南沿海地區(今日塔米爾邦)的重要語言,今日斯里蘭卡北部、馬來西亞、新加坡、毛里裘斯、南非、東非等世界各地也有很多塔米爾族人說這個語言。在以後的十八、十九和二十世紀期間,總共有四、五個塔米爾語的聖經譯本問世。

  十八世紀塔米爾語聖經在印度獨佔鰲頭,等到十九世紀初英國宣教士威廉卡里到達加爾各答,才出現第二種語言的聖經譯本–孟加拉語。這個語言屬印度阿利安語系,不單是印度東北大都會加爾各答一帶的重要語言和國語印地語之外最多人說的語言,甚至也是今日鄰國孟加拉的國語,那裏說孟加拉語的人口多達二億。卡里牧師一七九三年抵達加爾各答後,馬上用功學習語言,一八零一年完成新約,一八零九年完成舊約,在以後二十多年間他修訂孟加拉語聖經八次,又完成翻譯奧里雅(1815年)、馬拉地(1819年)、梵(1822年)等語聖經,都是在十九世紀初出自塞蘭坡印刷厰,比馬禮遜翻譯的中文聖經還要早。

●本文摘自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的【基督教週報】網站 http://www.christianweekly.net
◎Dr. Joseph Hong 洪放博士
生於越南華人宣教士之家,香港成長,後赴及定居法國,在聯合聖經公會工作至今三十三年,除中文外能操英、法語。經常到世界各地監督聖經翻譯事工,曾派駐位於斐濟的南太平洋聖經公會五年。洪博士曾參與的聖經翻譯包括現代柬埔寨語,泰北的苗語、瑤語、拉瓦語,緬甸的欽語、卡倫語,以及太平洋的斐濟語、瓦努阿圖海参語和法屬坡里尼西亞的馬克薩斯語等,超過二十種語言。也從二OOO年至二O一O年統籌香港聖經公會的中文和合本聖經修訂事工,包括参與編輯委員會及與世界各地的舊約學者合作。目前正編撰舊約希伯來文-中文詞典。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