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大家多少都聽到有這樣的抱怨:「我實在很討厭xxx,因為他實在很虛假!跟他相處總覺得很不真實,不曉得他下一步會怎樣算計我們!」確實,在很多人的價值觀裡,人際間不外乎就是相互利用,誰的手段高、人脈廣,就可以操縱別人;反之,人際手腕弱的人就只有被「使用」的份。
每次聽到學生或朋友提出這類的抱怨,我都會對他們表示同情,覺得他們生活在這樣的環境底下,確實很沒安全感,也很辛苦。可是在有些時候我卻也發現,當提出抱怨的人在和他們所抱怨的人相處時,還表現出過度的積極、熱忱與附和,讓我頓時會搞不清楚先前他們的抱怨是真心的,還是怎樣?
當然,形勢比人強,在某些不平等的權力結構底下,知道對方待人處事不是很正派,確實也沒有必要故意交惡,讓對方對自己造成不必要的傷害。但另一方面,有沒有必要過度誇張示好,我認為也十分有討論的空間。
因為我發現,許多人之所以會遭受不合理、不道德的對待,通常是自己沒有清楚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以致於讓對方誤以為自己喜歡對方這樣對待他。就像某些性騷擾的受害者一樣,雖然性騷擾的加害者是「絕對錯」,但是不懂得保護自己,甚至當對方做出自己不喜歡的行徑時還表示讚許的受害者,自己也難辭其咎。
記得先前在這個專欄裡,我曾經寫過一篇「如何不被人利用」的短文,文章的大意是說:某些人「之所以被他人利用,並不是因為他們資質弩鈍,而是他們貪圖別人的某些利益,或是想藉由別人的力量來達成自己的某些目標。」同樣地,在現實生活中我也經常看到某些人際關係或親密關係中的受害者,之所以很難擺脫他們自己也不喜歡的生活處境,除了是自己道德意志力薄弱外,很多時候也是他們貪圖對方的某些好處。
談到這兒或許大家更可以發現,很多人無法跳脫自己不喜歡的生活模式,是因為他們自己缺乏一套判斷是非善惡的標準;或是雖然明白這到道德標準的內涵,但卻又因為自己內心依然無法捨棄對方所給予的某些好處,而不願或不敢切斷自己與對方的不愉快關係!
生活在現今這種價值多元的時代裡,如果還有什麼人在談「道德」,就很容易被貼上「八股」、「保守」、「迂腐」的標籤。但問題是,究竟什麼是「道德」?人類的社會為何會發展出「道德」?它的作用又是為何?到底有多人真正弄清楚了?
事實上,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道德」就是人與人相處所共享的一套規範,透過參照這些規範,人們才能夠明瞭是非、判斷善惡、追求生命中值得努力的目標。雖然有時候某些道德規範並不具有合理性、不符合時代需要,但這並非意謂著所有道德都應該悉數拋棄。相反地,我認為人們唯有為自己的生命建立起一套合宜的道德觀,才知道每天的生活該怎麼過,也才不會隨便被他人利用或傷害。換言之,如果人們缺少是非善惡的道德標準,不僅可能失去生命中追求良善理想,更可以因為自己的價值迷亂而容易被他人利用。
也因為這樣,我認為面對那些虛與委蛇的人,我們固然不必要扯破臉、搞壞關係,讓自己與對方每天都過得不快樂;但適度地表達自己的立場也是很重要的。就像社會科學研究方法的「問卷調查法」裡,經常會詢問受訪者某項問題,然後請受訪者表示「非常同意」、「同意」、「無意見」、「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我想,如果我們真的不喜歡某些人的待人風格、做事態度,即便不用表現出「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至少也可以用「無意見」來面對。
否則,讓對方誤以為自己好像很好像喜歡對方對待方式的結果,不僅只有讓自己繼續活在這樣不舒服的環境下,甚至對方還會變本加厲,以為我們希望這樣被對待,反而深陷更大的傷害。至於如何為自己每天的生活做出合宜的道德判斷,並且以適當的方式表達讓對方知道,是需要時間慢慢學習的。但如果受害者不願自己學習建立一套合意的道德標準,並適度地表達自己不想繼續過這種生活的意願,那麼一切的結果也必須自己來承擔。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