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大學時有一個同學跟我說,他最嚮往可以自由進出、不必承擔責任的親密關係;當時在我心中燃起的疑惑是:何時你會選擇退出?在對方狀況不好、最需要陪伴,以致於你們經常有爭執的時候嗎?
是這樣的,從古到今人們最關切的都是「自己」,我也是!所以,我們希望照自己的習慣和價值觀構築人際關係,遇到差異或衝突時,就用許多方式協商試圖找到彼此可接受的模式。
如果協商失敗,我們還想保住「自我」,便會花錢找助人專業或精神科醫師,向他們傾倒心情。在付費的「交易」關係中,我們接受關心,卻不用回報關心;我們在意的是對方的專業能不能善盡義務。但走出晤談室之後呢?關懷關係會不會被隔絕在機構大門內,無法攜帶出來?
記得教育學家Parker Palmer兩次陷入嚴重憂鬱的時候,很多朋友的「積極建議」不但無法讓他開心,反而讓他覺得不被瞭解、極度孤獨。直到有一位叫做Bill的朋友,每天下午默默地來到他家,花半小時幫他按摩腳,讓他感受到真正的人際連結。Palmer說:透過這樣的陪伴,我覺得自己有價值、被看見了!
現在大街小巷都掛滿了聖誕樹,各個商家也推出促進消費的聖誕大餐、聖誕舞會、聖誕聯誼、聖誕折扣......感覺聖誕節要來臨了!但是在我心中,真正的聖誕節不是這些東西,而是「陪伴」。就像Palmer說的:人世間的「苦難」永遠不可能被消除,「苦難」只能在憐憫中被分擔,在群體中被同理與陪伴分擔。
祝福大家在聖誕節裡,都能擁有並創造更多「最美的陪伴」。
圖片提供/123RF
◎ about 徐敏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