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神學 2024.04.14
Powered by DALL·E 3
4月3日上午7時58分這起芮氏規模7.2、搖晃約一分鐘左右的強震,因為是1999年921大地震之後25年來最強的地震,所以又被稱為403地震。
截至4月4日中午12點為止,403地震共造成9死、1050傷、101人受困、34人失聯。地震發生後,陸續有朋友在臉書標示自己平安無事,有受到驚嚇的人說:「差一點以為耶穌要來了」,但也有人認為:「福音尚未傳遍世界,主耶穌不會那麼早就來啦!」
這句「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是否真的表示耶穌再來「為時尚早」,因為「福音尚未傳遍天下」?這問題其實攸關基督徒面對耶穌再臨的態度,值得我們藉此機會好好思考。
首先,確實有人認為耶穌這句話是指「在所有這些國家中,都會找到基督的追隨者」,「就算世上每一個國家都有一個宣教士在工作,也不能說是已經滿足耶穌陳述的所有要求,現在我們很難說福音已經傳給了萬國萬民」。伯克富(Louis Berkhof)就主張,因為「基督再臨之前必定會發生若干重大事件,因此它不能被稱為迫在眉睫的」。
這種說法不乏支持者,因為聖經確實提到耶穌再來之前會發生幾個預兆,如「福音傳給萬民」、「大災難」、「假基督和假先知行神蹟奇事」、「天上出現異兆」等等。按這些人的看法,既然這些事件尚未發生,基督就不會在任何時刻立刻回來。
然而,許多主將在意想不到的時刻再來的經文又該作何解釋?如「因為你們想不到的時候,人子就來了」(太二十四44、路十二40)、「在想不到的日子,不知道的時辰,那僕人的主人要來」(太二十四50、路十二46)。
又如「所以,你們要警醒;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什麼時候來,或晚上,或半夜,或雞叫,或早晨」(可十三35)、「主的日子來到,好像夜間的賊一樣」(帖前五2)、「看哪,審判的主站在門前了」(雅五9)、「萬物的結局近了。所以,你們要謹慎自守,警醒禱告」(彼前四7)、「看哪,我必快來」(啟三11、二十二7、12、20)。
古德恩(Wayne Grudem)教授就指出:「耶穌警告我們應當儆醒、預備,祂也說祂會在我們意想不到的時刻來臨。如果我們認為基督在很多年之內都不會來,那麼基督所說的這些話還有什麼力量呢?在這個立場下,那種對基督再來的迫切期待感,就被大大地減弱或完全被否定了,其結果就似乎和耶穌給人這些警告的目的背道而馳了」[2]。
要正確理解「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然後末期才來到」,還是要回到這一節的上下文。這句話出現在耶穌的「橄欖山講論」,是《馬太福音》第五篇,也是最後一篇講論。
講論的第一部分(太二十四1-36)談到末日災難與基督的再臨及其前兆,這一連串可怕的事件只是「災難的起頭」(太二十四6-8),教會將經歷「外在的逼迫、內部彼此恨惡、假先知、不法的事、愛心冷淡」(太二十四10-12),但耶穌也馬上就強調「那日子的不可測度性」(二十四29-36)。
至於第二部分(太二十四37-二五46)則是論及信徒在耶穌再臨前「儆醒的必要性」。首先的「三個短喻」(太二十四37-44):「挪亞的日子」、「兩個人在田裡的工作」與「夜間的賊」都是強調審判的突然臨到,正如「沒有人會知道賊會在什麼時候來」。
接下來三個較長的比喻:「惡僕與善僕的比喻」(二十四45-5)警告信徒,特別是教會領袖「不要在耶穌再臨前過著一種馬虎、散漫的服事生活」;「十童女比喻」(二十五1-13)提醒信徒「若因耶穌再來耽延而失去警戒之心,將面臨永遠被分別的命運」;「按才幹受責任的比喻」(二十五14-30)則強調「信徒的警醒不是被動的等,而是主動、盡全力遵行神的旨意」[3]。
因此我們從上下文可以清楚看出,耶穌告訴門徒:基督的再來是「突然而意料不及的」,是「決定性的,那時候,再沒有悔改的機會,再沒有改變的機會」,「一切對這日子的猜度都是不當的,人根本不能預測神的國何時來臨」,耶穌所說的預兆,不是讓我們「預測主何時何日再來」,而是「叫我們有所期待,叫我們提高警覺」[4]。
問題來了,耶穌為什麼說「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然後末期才來到」(太二十四14)?這是否如有些人所理解的,福音傳遍世界是耶穌再來的先決要件,所以條件成就前,主耶穌不會那麼早來?
本節「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對萬民作見證」,「天下」本意指「居民區」,後來指「羅馬帝國」,再來指「當時人們所知道的整個世界」;意思是福音要傳遍「全世界」,也就是「超越猶太人社會的範圍」。
不過,法蘭士(R. T. France)博士不認為這句話是讓基督徒據以「計算出末日的日期」,因為耶穌只是表示「福音要傳到猶太世界以外的地方」[5]。
有學者也指出保羅早已說過:「這福音傳到你們那裡,也傳到普天之下」(西一6),對保羅來說,「福音傳遍天下不是指每個人都聽過所傳揚的福音」,而是「至少在代表性的意義上,福音已經傳到全世界或萬國了」。
有更多的學者認為,耶穌真正的意思是:「儘管有逼迫,但福音將繼續被傳講,並且是在全世界被傳講,以呼應向外邦人宣教的主題」[6]
換言之,雖然有戰爭、有饑荒、有地震、有許多人放棄,但門徒「一定要忍耐,要保持勇氣,要忠心到底」,因為「耶穌帶來的神國福音不但要像目前為止這樣傳遍以色列,還要傳到全世界」[7]。
約翰•麥克阿瑟(John MacArthur)博士也認為耶穌這句話的主旨是:「不管將要來臨的一切災難,假教師的迷惑、戰爭、逼迫、天災、離棄基督,並一切對傳福音的障礙,福音的信息最終會滲透地球的每一角落」[8]。
也因此大衛.特納(David L. Turner)博士說的很對:「門徒需要思想的,不是末日的年代,而是自己的倫理責任:要持定忠實門徒的身分,守住天國的事工」[9]。
探討至此,我們可以肯定「這天國的福音要傳遍天下,然後末期才來到」,不是要讓基督徒根據福音已傳到幾個國家或族群,預測基督還有多久才要再臨,或放心的告訴自己「別急,耶穌再來的時間還早呢」。
神學家侯活士(Stanley Hauerwas)教授提醒:耶穌之所以使用但以理先知的天啟語言,「不是希望祂的跟隨者嘗試去預言將來,而是用來幫助門徒明白他們必須怎樣生活,如何不被假裝的人所欺騙,學習在那已來到的耶穌的臨在下生活」[10]。
古德恩(Wayne Grudem)教授同樣強調:「耶穌給人這些預兆,是為了讓基督徒在看到這些事件時不要驚訝,同時也是為了向他們保證,神早就知道所有的事了」,「耶穌說這些預兆的用意絕不是要讓我們這樣想:耶穌在這幾年裡是不會來的」。
因為「從歷史上的任何一點,我們都無從確知是否所有預兆都已應驗」,若嚴肅看待預兆原初的目的,我們就會知道其目的是「為了強化我們對基督再來的期望,好讓我們無論何時看到類似預兆之事時,我們期待基督再來的心就會被挑起來並強化」[11]。
保羅說的很好:「你們自己清楚知道,主的日子來到,就像賊在夜間來到一樣。 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突然臨到他們,好像臨產陣痛臨到孕婦一樣;他們必定逃脫不了。 但是,弟兄們,你們卻不是在黑暗裏,所以那日子不會像賊一樣臨到你們」(帖前五2-4,新漢語譯本)。
面對地震,我們不必驚惶的揣測「耶穌是否要來了?」,但也不要以「福音尚未傳遍世界」自我欺騙,繼續過著以自我為中心、貪戀世界的生活。
就像康來昌老師所說的,基督徒的末世倫理是「相信主會再來,把今生的一切做個結束、審判與賞賜」,但不是關心主來的那天、那時、那分鐘,而是以前的每一天,「對那些預備好的,就是平時生活都尊主為大的人,主來就是拯救。但沒有預備好的人,主來則是審判」[12]。
愛德華滋(Jonathan Edwards,1703-1758年)年少時寫了70條立志文,與末日有關的如下:「立定志願,決不作那若在一小時內聽到最後的號聲吹響就不敢作的事」(19條)、「立定志願,在各方面,必照我在末日若被定罪就要懊悔未曾做到的事去做」(51條),「立定志願,必努力作人,要如同已經看見了天堂的福樂和地獄的苦刑似的」(55條)[13],願您我也有同樣的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