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永生而畫的米勒

【作者:陳小小麻辣姊妹 2004.11.14


楓丹白露的巴比松農情

驅車經過市區,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大廈的售屋廣告看板寫著「楓丹白露」,可以有幾種聯想。一種是聯想自己是法王路易六世或拿破崙等君主,住在具有金碧輝煌大門玄關、氣勢雄偉公園廣場、華麗典雅法蘭西迴廊的楓丹白露宮城堡。另外,也可以聯想到法國楓丹白露森林,以及森林旁邊靜謐、溫馨的小村莊巴比松,住滿許多畫家,盧梭、柯羅、米勒……等。「楓丹白露」暗示人們,本大廈象徵著鑑賞品味卓然超群,擁有與君王與藝術家同樣等級的高尚。

但大多數的人,可沒去過法國楓丹白露宮、楓丹白露森林與巴比松。然而高雄市立美術館,從九月25日至十二月12日的藝術特展—「農情楓丹白露—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可以讓我們不用出國,也能走進楓丹白露的世界。高美館展出上百幅作品,包括前後到過巴比松居住作畫的畫家,計有米勒、柯洛、迪亞茲、庫爾培、胡梭、賈克等。透過這些作品,可以享受法國自然風光和田園鄉村生活。

將上帝趕出畫作的寫實派

所謂的巴比松畫派,是泛指1930~40年代的法國風景畫派。在此之前,法國藝術主流是新古典主義,風景畫的描繪是以歷史故事為主題的「歷史風景畫」,風景僅僅是陪襯或布景。但巴比松畫派反過來,風景成為畫作主題,畫家最重要的是對大自然的感情,對風景細密的實地觀察與認知。

在西洋藝術史上,當時正是浪漫主義與寫實主義當道,巴比松派即為「自然的寫實主義」的代表。寫實主義者易多受實證科學影響,不僅反對古典主義,也反對中古世紀以來的基督教信仰,認為宗教只是人所想出來的,並不真實。有「社會的寫實主義」以國家政治、人生現實面為畫作主題,庫爾培是為代表,特意將上帝、天使等體裁趕出繪畫。他的《奧南的葬禮》以平凡人的葬禮取代耶穌受難的題裁,刻意的於背景中消解耶穌,象徵耶穌受難這些宗教體裁從此走入歷史。然而有意思的是,同為寫實主義的米勒,卻以質樸的筆調,描繪農家的生活和人物形象,創作了多幅聞名至今畫作,如《晚鐘》與《拾穗》,反將基督信仰的豐富意涵,傳遞給人們。

滿有上帝意象的寫實畫《晚鐘》

一片金黃夕陽餘暉下,在農地上辛苦收成的農民夫婦,丈夫正用鏟子挖掘馬鈴薯,妻子用籃子把掘出的馬鈴薯,一籃籃盛倒入手推車上的褐色大麻袋裡。此時遠方村裡的教堂響起晚禱的鐘聲,越過遙遠的田野與天際,傳入這對夫婦的耳。他們立刻停下手邊的工作。如同上帝就在眼前,夫妻兩人站直身子,虔誠地低頭,雙手合十獻上祈禱,感謝上帝賜下的一切恩典。《晚鐘》畫面裡沒有描繪上帝的形象,只有畫中地平線的右方,隱隱看見一個模糊難辨的教堂建築物,但是賞畫者莫不從畫中強烈地感受到上帝的存在。

米勒的畫作寫實,與描繪普羅老百姓以反應政治社會狀態,欲帶出消滅貧富差距之類的社會運動畫家不同。他並非力圖改善什麼。他認為美術的使命就是愛的使命。他的畫作或許描寫著窮人的痛苦,但絕非是用來刺激人們對富裕階級的嫉妒。甚至反過來,對米勒而言,他想要呈現的是痛苦在信仰裡面,或許也是一種美善,在苦難中的人們,反而有與上帝更加地親近的幸福,而這種不是一般沒有信仰的人可以體會到的思考。米勒並非那種理論派,歌頌貧困,美化苦難,而自己過得豐衣足食。事實上,他們全家長期處在拮据貧困、飢寒交迫的困窘中。1856年,他在一封信裡寫著「怎麼辦呢?沒有錢付房租,而最要緊的是讓小孩吃飽。」1857年他畫了《拾穗》。畫《晚鐘》1859那年的寒冬,他寫著,「我們只剩下兩三天的柴,妻子下個月就要分娩,我已一貧如洗,走投無路。」

為精神自由、為永恆而畫

事實上,米勒可以不要過這種苦日子,他曾經有段時間為謀生而畫。但後來發生了一件事,讓他整個人生扭轉。有天晚上,他去見一位幫他賣畫的畫商,剛巧聽見兩位年輕人站在他所繪洗澡裸女畫前說話,米勒便湊上前去偷聽。一位青年指著米勒的畫說,「這畫作者是誰?」另一位不屑地答:「這是一位叫做米勒的畫家,他專畫裸體女人。」偷聽的話雖刺耳,但真實無比。當下他打定了主意,再也不畫裸女。回去對妻子盧梅爾表明:「如果妳肯答應,從此以後我將不再畫這類裸體畫。雖然日子會比以前更苦,但只有這樣,我的精神才會獲得自由。」盧梅爾是很虔誠簡樸的女人,她信任她的丈夫,她支持丈夫的決定。

他們選擇了一條不容易的路走,日子極為刻苦,但是後來證明當時他們的決定是對的。若是米勒一直為著謀生而沒有情感地繪著裸女,這世上就不會出現《晚鐘》《拾穗》這類永恆的名畫。這對我們基督徒而言,是很深刻的提醒。謀生不是我們活著的主要目的,謀生只是我們可以活著繼續做上帝工作的一個供應。做上帝所賦予我們各自不同的永恆工作,才是光榮地活著的主要目的。就像米勒的祖母曾對米勒說過:「在你成為畫家之前,不要忘記先要做一個基督徒,絕對不能做身敗名裂的事,要為永生而繪畫,最終的審判將要來臨。」

同被歸為寫實主義畫派,同是以法國楓丹白露附近巴比松小鎮的自然風光和田園鄉村生活為畫作主題的眾畫家,在畫作表象後面的內涵深度,米勒與眾不同。他不是只用感情、畫技去畫,他更是用生命去畫。難怪,高美館在訂主題時,特別把米勒與巴比松畫派有所分別:「農情楓丹白露—米勒、柯洛與巴比松畫派」。

about 陳小小

about 華子

about 飛飛


上一則下一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