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的「爱」是表演吗?甚么是「未涂蜡」的基督徒?

【作者:Monica Augustine Chen永恒的答问 2022.02.06



《犹大之吻》(The Kiss of Judas),詹姆斯・迪索(James Tissot),布鲁克林博物馆(Brooklyn Museum)。(图片来源/英文维基百科)


政治大学台湾文学所讲座教授陈芳明前几天回顾他与一位他尊敬的教授互动的往事,有年夏天双方在文学院长廊擦身而过,那位教授停下来与他说话,并称赞他的散文写得很好。

受到夸奖的陈老师感到不好意思,于是回研究室签了一本自己的书送给教授,双手接过的教授也一直点头说感谢。没想到两天后一位学生兴奋的对他说:「老师,我在旧书店买到你的书。」一翻阅,竟然是他送给教授的那本散文。

虽然有人觉得称赞陈芳明老师散文写得好的这位教授未必是刻意谄媚,但此事仍对陈老师造成伤害,他因而感概:「我终于明白学院的虚伪,也低估了自己的愚蠢。原来教授的称赞,仅仅是一种表面话」,「那位老师,为我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1]。

这个小故事让我们明白,人际互动时「真诚」有多重要。保罗在他的书信里也两次提到「无伪的爱」,他写信给哥林多教会时就强调他「内在动机」的纯洁,「没有任何缺陷足以玷污他的职分」,因他的爱是「无伪的爱心」(林后六6)。

换言之,「保罗的爱不是穿戴在外面,用来掩盖自己进一步的欲望与自私」,他的爱是「真实的」,他与人相处时没有使用「外交手腕」[2]。

这样无伪、真挚的爱是怎么来的?答案在同一节「圣灵的感化」(林后六6),原文的意思是「在圣灵里」,也就是「活在圣灵的带领下」[3]。因爱是圣灵的果子,杨牧谷博士就说:「出于圣灵的爱,就不会假冒为善,这正是无伪。」[4]
保罗自己对人有「真挚的爱」(林后六6,现代中文修订本),他写信给罗马教会时也勉励基督徒「爱人不可虚假」(罗十二9)。这里原文是名词「爱」加上形容词「不虚假」[5],意思就是我们爱人「要真诚」(现代中文修订本)。

这爱必须是「真实的、不装假的」,不但不能「欺骗」,也不该「自欺」[6]。加尔文就提醒,人总喜欢「假装自己的爱心很大,而且装得很巧妙,使人不易发觉」,「他们不但欺瞒了别人,也欺骗了自己」[7]。

「虚假」原意则是「戴面具演戏」[9],保罗要确定「没有人戴着爱的面具去装作关心他人」[10]。换言之,基督徒的爱不该是舞台上的「表演」[11]。《新普及译本》就传神的将《罗马书》十二章9节译为「不要只是假装去爱人,要爱得真诚」。

值得注意的是,学者指出「爱人不可虚假」这要求不是只对信徒,也包括「教外人士」[12]。「戴面具」的爱,有时虽能瞒过别人,但也不是永远都不会露馅。

2020年才过世的知名诗人杨牧(1940-2020年,西雅图华盛顿大学退休后曾任台湾大学客座教授、政大、台湾师范大学、东华大学讲座教授),在《疑神》这本自述其信仰思索的书中就提到他与一些基督徒互动的经验。

「当他的周遭只有我一人,而我又肯跟他谈神之是非的时候,他和悦地与我一起思辨问答」,「可是当他断定这一席话不会有甚么结果,而正好这时又来了一个他的主内兄弟,他每每就将我舍弃」[13]。

与杨牧教授谈信仰的基督徒或许仍是出于传福音的热诚,只是若我们的爱太过「目标导向」,则对方终究会如杨牧感觉到我们并不是真正爱他这个人,只不过是把他当成达到传教「业绩」的工具,因而对这种爱是否真诚打了问号。

2018年热播的古装剧《延禧攻略》里的纯妃是另一个爱的动机不纯粹的例子,她与富察皇后是闺密,也一直站在皇后这边对抗高贵妃。但她对皇后的维护终究是因为她暗恋皇后的弟弟傅恒;当得知傅恒对自己并未有情,加上自己后来也生下皇子,也就不惜设计一把火害死皇后的嫡子永琮,全面黑化。

基督徒中或许也不乏某些因为利己的动机而「戴上爱的面具」的人,即使一时间能让人如沐春风、备感温暖,但其目的终究是为「博取爱心的虚名」、藉此「交换」别人的好感与认同或徐图日后做生意的机会。

谢顺道长老就说:「动机不纯的爱,即使为了博取慈爱家的虚名而施舍全财产;或为了得着殉道者的荣誉而舍弃生命,仍然毫无价值可言。」[14]

赖英夫长老也提醒:「神要我们爱人如己,对自己的爱必是真诚不虚的。」因此「真信徒爱人不可虚假」。因为「虚假的爱是一种表演做作,它常是有目的,为要达成自己的欲望;它常是有条件的,为要得到某种报酬」[15]。冯荫坤博士则指出:「虚伪的爱至卑鄙的例子,就是犹大卖主的一吻。」(路二二47-48)[16]

耶稣传道过程中最厌恶的就是宗教人士的「假冒为善」,也因此基督徒爱人不要「别有目的」或变成一种塑造良好形象的「表演」,而应该一如保罗是在圣灵带领下所结出的果子。

我们从保罗在《罗马书》十二章起头勉励基督徒「要藉着心意更新,让自己被改变过来,使你们可以察验甚么是神的旨意」(罗十二2,新汉语译本),也可以知道,保罗接下来所谈的「爱人不可虚假」正是神要我们遵行的旨意。

既强调「被改变」,就说明了这「让神改造你们,更新你们的心思意念」(罗十二2,现代中文修订本)是出于神,也就是圣灵的工作。

只是我们的意志也需要「愿意被神改变」,「将生命的主权交给神,向神敞开自己的生命,让他不断地介入、塑造和改造,顺着圣灵而行」[17],如此自然越来越能成为一个爱人真诚、不装假的基督徒。

基督徒作家毕哲思(Jerry Bridges)在《敬虔的操练》这书也提到有次邻居一个四岁的女孩来按他门铃,笑着对他说:「妈妈给你的曲奇饼。」急于出门的他把饼搁在一旁就忘了这事,几天后小女孩骑着三轮车满怀期待问他:「毕先生,你觉得那些曲奇饼怎样?」他回答:「噢,很好。」但他其实不曾尝过那些饼。

后来毕哲思开始反省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回答,也许这只是「可使我免于尴尬和不致令那小女孩失望」,但他最终发现「我不是自己所想像那么老实」,「神藉着那一碟曲奇饼给我宝贵的教训,也叫我谦卑下来」[18]。

有人指出英文「真诚」(sincere)这字是从拉丁文sine cera来的,意思是「未涂蜡」。因为古人会「用蜡涂在破裂的瓶子内部来掩饰裂痕,以求卖得较高的价钱」,高品质的器皿则会打上「未涂蜡」的字样,显示「没有作假」。应用在保罗「爱人不可虚假」这教导上,就是「不会用假冒为善的言词和行动来掩饰他真正的本性」[19]。

愿你我让圣灵「更新我们的思想,使我们转变成新人」(罗十二2,新普及译本),能够「活出美善、充满爱、有基督样式的生命」[20],成为一个「未涂蜡」、表里如一、真诚爱人的基督徒!




[1] FangMing Chen教授脸书,20220114。

[2] Ernest Best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神学教授),《解经讲道注释:哥林多后书》,台湾教会公报社,2010,页80。

[3] 张永信博士,《明道研经丛书47哥林多后书:软弱的神仆•荣耀的职事》,明道社,2008,页147。

[4] 杨牧谷博士,《作他的仆人:哥林多后书研读》,校园书房,1992,页438439。

[5] 冯荫坤博士,《罗马书注释(卷四)》,校园书房,2003,页128。

[6] 克兰菲德(C.E.B.Cranfield)教授,《罗马书注释(下)》,中华福音神学院出版社,2006,页897898。

[7] 加尔文(John Calvin),《罗马人书注释》,改革宗出版,2013,页311。

[8] 格兰特•奥斯邦(Grant Osborne)博士,《罗马书释义》,恩道出版社,2016,页316。

[9] 吕沛渊博士,《圣约研经系列:罗马书》,归正出版社,2018,页364。

[10] 格兰特•奥斯邦(Grant Osborne)博士,《罗马书释义》,恩道出版社,2016,页316。

[11] 道格拉斯.穆尔(DouglasJ.Moo)博士,《国际释经应用系列:罗马书》,汉语圣经协会,2017,页489。

[12] 冯荫坤博士,《罗马书注释(卷四)》,校园书房,2003,页129。

[13] 杨牧,《疑神》,洪范书店,1993,页3。

[14] 谢顺道长老,《因信称义:罗马书证道集》,迦密文化,2017,页327。

[15] 赖英夫长老,《牧人小语》,台湾总会,1991年。

[16] 冯荫坤博士,《罗马书注释(卷四)》,校园书房,2003,页130。

[17] 冯荫坤博士,《罗马书注释(卷四)》,校园书房,2003,页6465。

[18] 毕哲思(Jerry Bridges),《敬虔的操练》,宣道出版社,1996,页129130。

[19] 博爱思(James Montgomery Boice)牧师,《博爱思解经讲道丛集:罗马书卷四:新人类:罗马书第十二章至十六章》,美国活泉出版社,2003,页144。

[20] 罗杰.莫朗(Roger Mohrlang)&杰拉德.博彻特(Gerald L. Borchert)博士,《房角石圣经注释丛书:第十四卷:罗马书•加拉太书》,恩道出版,2016,页285。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