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为你好

【作者:张吴国仪戏语心乡 2020.11.29




平生最怕听到的一句话:「我这么做,完全为了你好……大家都是为你好……要不,就不会如此如此如此…。」

隐含了很多意思:
-你不听,是你愚蠢…
-你不听,是你忘恩负义…
-你不听,是你不识抬举…
-你不听,我好心没好报…
-你不听,你终有一日会后悔…
-你不听,我是这样的无私、伟大…
-你不听,终有一日你会回头求我…
-听与不听,你都是欠了我…

   香港天水围三尸伦常惨案,一年后,如同翻版的伦常凶案在慈云山上演,一位刚刚离开精神病院的母亲谋杀两名子女后自杀。有精神科医生指出,这类杀人自杀的凶手大多带有错误的「利他」心态,如认为年老父母或年幼子女会无人照顾,甚至妄想他们也同受逼害,以为一同死去免得留下他们继续去受苦。据闻当地有一项研究,指出约有两成自杀者都有这种错误的「利他」想法。

 电影《不存在的女儿》改编自美国畅销小说「The Memory Keeper's Daughter」,就是一个「为了你好」的「利他」想法的故事!  

 故事情节是说一名专科医生大卫,为自己的妻子娜拉接生了一对龙凤胎,却发现妹妹患有唐氏症。大卫决定趁娜拉未清醒,把女婴交给护士卡洛琳,要她把孩子送去千里外专收容残障弃儿的疗养院。

 暗恋医生的卡洛琳途中改变心意,她带着女婴离开医院远走他乡,偷偷地将女婴菲比抚养成人。

 娜拉清醒后,对女儿夭折非常悲伤,一直无法接受。最后形成长期心理障碍,靠酗酒、外遇来填补心中的空虚与愤怒。

 暪着家人送走女儿的大卫,心灵充满悔恨与内疚,他忘情于工作与及寄情于摄影。他四处拍摄小女孩的照片,看着无数的照片,似乎在其中寻找那不存在的女儿的足迹。

   而独子保罗从小就感觉到,家人都各怀心事。他在孤独、父母不和谐,甚至可说是在冷漠的氛围下成长。

出于爱-大卫

  一九六四年,在一场纷乱的大风雪的夜晚,大卫亲自为妻子娜拉接生,亦是亲手把女儿送走。

  他知道妻子外遇却装作不知情,因为他对妻子有愧,是他先对妻子说谎,造成妻子的疑窦。

大卫自己也有一个得唐氏症,活不到十岁的妹妹。妹妹带给家庭重重负荷,母亲全副精神放在妹妹身上,使大卫像孤儿一样失去了爱与关怀。直到妹妹的死亡,又伤透了全家人的心。不久,母亲也因照顾妹妹心力交瘁下早逝。

大卫害怕悲剧重演,他深爱妻子,更不忍心儿子像自己一样的备受冷落孤单地成长,为了家庭的「完整美满」,他不得不狠下心肠,把那「有缺陷」的女儿剔出去!

这谎言成为大卫深藏的秘密,大卫因内疚而变得沉默寡言。「不存在的女儿」在大卫与娜拉之间筑起了一道无形的墙。大卫想保护柔弱的妻子不受产下残障儿的打击,把女儿送走的那一刻,他自己已被囚禁在自设的高墙下,不能与家人再有亲密的沟通。

  「摄影讲的其实就是秘密。…每个人都有的秘密,不愿意透露的秘密。」大卫不能说的秘密,就如他自己所说,只能在摄影中宣泄,也希望把随时空溜走的事物,凝结静止在纸片之中。大卫从没提及过那早夭的女儿,却用摄影方式记录着这个不存在的女儿和保罗一起的成长。

溺于爱-娜拉

女儿的死,在娜拉心里的失落像无底洞。没看过女儿一眼,便被埋葬了。娜拉怎能不起疑;尤其是大卫的冷静与淡漠,完全不像大卫的作风!

  娜拉对女儿的失落,对大卫的不满,积怨下来,夫妻感情破裂。 娜拉觉得女儿之死跟丈夫中间有些无法言传的跷蹊,大卫的秘密阻隔了全家,也影响了全家。谎言与秘密,使大卫活在罪恶感下;娜拉责怪大卫对整件事的冷漠,夫妻间变得冷酷与疏离。

  娜拉活像行尸走肉,以忙碌的生意来转移丧女之痛、以团团转的性伴侣来麻木情感,好填补心胸中的空洞。娜拉对女儿的悲伤与对丈夫的愤怒,使她终日在外流连,放纵、酗酒,下意识地与大卫对抗。

拒于爱-保罗

他从懂事以来,母亲是不快乐的,为了早夭的妹妹终日悲伤;父亲为了殁了的妹妹而郁郁寡欢。家是冷冷冰冰,死气沉沉的。

保罗小小的心灵一直有疑问:「爸妈为了妹妹悲伤难过,假如当初死的是我而不是妹妹,他们会开心些吗?他们希望当初死的是我罗?为什么留下来的是不受欢迎的我?我真的那么讨人厌吗?爸妈只会怀念看不见的妹妹,对在眼前的我视而不见?」

  夹在冷漠及疏离的父母中间,保罗感觉到关心了解及被接纳,他抗拒父母。保罗的内心是爱父母,尤其是对父亲非常崇拜,以致他对父亲的说话牢牢记住,对父亲的每一个约定,从不遗忘;更时常渴望与期待跟父亲的约会。

  大概是一种从小就被拒绝的感受,使保罗陷在极大的矛盾之中,他爱父母又深感被遗弃,他知道父母对他有期望,他很想满足父母的期望,却觉得即使做到了又如何?在父母亲心中也许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不会因自己的努力变得开心。保罗在矛盾之中失落,于是他离家出走、吸大麻、甚至专干些父母痛恨的事,目的只为了想逃避令他窒息的家。

直到保罗看到父亲为他从小到大拍的每一张照片,才体会到父亲对他的付出,但可惜太迟了。

勇于爱-卡洛琳

单身的卡洛琳抱着病婴在高速公路上奔驰,想到这孩子将被丢弃在一个肮脏局促、充满虫鼠、专收留弱能残障弃婴的所谓疗养院,任由弃儿自生自灭。她注视怀抱中柔软的婴儿,想到这是她所爱的男人的女儿,她不能也不忍心让所爱的人的孩子被弃在人间地狱。

  卡洛琳长久以来对大卫的暗恋,使她毫不犹豫地把大卫的女儿占为己有,她要保护爱人的女儿。这是一种补偿作用,爱使她生出勇气,她决定要抚养这个特殊的孩子。她选择抛弃一切,带着这个也不知能不能养活的孩子,连夜前往他镇,改名换姓,相依为命地生活。 卡洛琳靠自己,兼职做工去抚养这个患病的女儿菲比,生活并不富裕,大笔的医药费往往让她陷入经济危机,但她对女婴菲比的爱,使她甘之如贻。

  在卡洛琳的细心照料下菲比渐渐长大,在学习生活上,卡洛琳付出很大的耐心与爱心。然后就是面对社会上种种对唐氏症患者的歧视,以至菲比上学也有障碍。靠着卡洛琳的努力,四出奔走终于一一克服,她为菲比安置了一个温暖的家。

  而卡洛琳自己,也因此走出了自卑封闭的世界,因为菲比,卡洛琳成为一个肯诚实面对自己,勇于追求理想的人。   
活于爱-菲比

  被大卫送走的女儿菲比,在卡洛琳的细心照料下健康地长大。 卡洛琳为了患唐氏症的菲比有受教育的机会,她排除万难,与当地同是患有唐氏症孩子的家长,成立「欢乐唐氏症协会」,菲比不单止有一个有温暖有爱的家,有一个非常爱她照顾她的妈妈;更有一个非常欢乐的学习环境提供菲比良好的教育。

菲比在养母抚养下,思想单纯却爱笑,她的喜怒哀乐总是很直接的表达,高兴的时候她会拥抱母亲,悲伤、快乐时,会笑会叫,从不用隐瞒。

当卡洛琳和大卫重遇的时候,大卫惊讶菲比竟然健康快乐地长大,活于爱中的菲比,和自己苦涩的家,实在大相迳庭。

物质不缺的保罗,伴随他长大的是背负秘密的医生爸爸;生活艰苦的菲比,却有真诚努力的单亲妈妈。虽然两个截然不同的成长背景,却在心灵中彼此有说不出的牵连,最后两个分离四分一世纪的兄妹伫立在父亲墓前相认,兄妹二人,在眼光中已彼此洞悉,一切尽在不言中。

结论:谎言的代价以外

大卫一直希望说出真相,但一直没勇气,却在毫无徵兆下溘然而逝。他把秘密也带离了人世。

  故事如何落幕呢?容我在这打住!

  我看见《不存在的女儿》裏,每一个人都深爱对方,却又互相伤害。现实生活中,我们可都是用自己的方式来爱人,却从没真正愿意了解对方的真正需要。然而谎言以外,我也看到了潜藏于每个人的心灵最深处的秘密,在不知不觉中,主导了每个人的抉择。

  大卫,年少时因为妹妹的病,使他失去该拥有的父母的关爱,而他从小的一切付出与努力都被漠视。当他面对新生的唐氏症女儿菲比,他的恐惧油然而生,他无法忘记母亲因为妹妹对他的冷漠,他对亲情的失望,使他害怕妻子将像母亲一样,终日为女儿奔波、烦恼,所以下意识地他选择不让她留在自己的家,可能他是更怕儿子保罗成为第二个自己,也要面对相同的痛苦,因为潜藏的记忆让他选择用谎言来逃避痛苦。

  大卫更不了解的是,原来他对妹妹是又爱又恨,直到多年后,在卡洛琳寄来的生活照里,勾起了他对妹妹的思念,同时也使他开始后悔当初的决定,不过却已经无法回头。于是他栽进摄影的世界,疯狂地拍摄各种不同年龄、表情的女孩,彷佛自己陪同那遥远的女儿成长一样。一个不存在的女儿却真实的存在于他的意识里。

大卫对家人的爱其实是单方面的「为了你们好」,真实的是自己要逃避负荷抚养一个有问题孩子,在精神及经济上庞大的压力,他错用自私的爱对待家人、「都是为你好」来建设一个家,也直接造成不能挽回的悲剧!

  俗语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真的吗?许多人是成为父母后才学做父母的,有些父母甚至没意识到要「学做父母」。但父母对孩子的影响力无与伦比,他们在孩子的心田播下爱和尊重的种子,孩子会长出安全感、自信心、自爱和自重的果子;若播下的是恐惧、羞辱、剥夺和罪疚感,那只会结出一串串创伤累累的苦果!

about 【戏语心乡】专栏主要写手:张吴国仪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