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是个讲究信用的民族,我们可以从这个「信」字看出来,我们睿智的祖先造字时就以「人言为信」,意思是说「人所说的话就是信用本身」,不像西方文化怕口说无凭需要「白纸黑字」,所有的约定都必须有字为证;但是在现代人的文化里,到底「守信」值多少钱呢?记得从小到大,在国文、公民与道德及历史的课程中,常常学到一些古圣先贤们守信的故事,因此在小小的心灵中也曾暗下决心,以这些如云彩般的见证人为楷模,立志作个守信之人;及至年纪渐长慢慢地发现,在学校所学的仁义道德与社会环境并不搭调,「守信」会被解读为「食古不化」、「不知变通的乡愿」等,再差劲点的人,就会讥笑你是个「笨蛋」,或者是脑袋出了问题。但是,活鱼总是逆水而游的,死鱼只能顺流而下,人活着总要有点原则,心安理得自然平安喜乐,能守住承诺总是件美事。
最近看一本书「守住一生的承诺」,简直是爱不释手,本来打算慢慢阅读的,结果一口气在一天之内完全读毕,老公看了好几遍并且买了十余本送给亲朋好友们,帮助他们做个信守诺言的丈夫。此书的作者麦肯金(Robertson McQuilkin)曾担任美国南卡罗来纳州哥伦比亚大学校长二十二年,在一九九○年,他为了照顾太太茱莉而辞职,因为他的太太罹患阿兹海默症(又称老人痴呆症),需要他一天二十四小时看护,虽然在他看来这是个极平凡的决定,竟持续引发各界强烈的回响,有人赞叹他对太太无怨无悔的爱,有人深为教育界英才之引退而感叹。
麦肯金博士曾在日本与茱莉担任全职的宣教士长达十二年,茱莉从事教育及广播及学生辅导多年,他们育有六位子女,都是相当有成就。当麦肯金博士辞掉校长的职位时,正值他的人生巅峰时期,有接不完的演讲邀约,但是他却在众人讶异的叹息声中,毅然决然将功名、成就、收入都放弃,单单选择二十四小时陪伴他那痴呆的妻子,有人建议他应该花点钱请个看护、或者将已不太懂事的妻子送到安养院,但他都拒绝如此做,因为多年前当他与妻子走进结婚礼堂时,他曾在上帝面前承诺,说「不论富裕、健康或疾病、顺境或逆境,我都要爱她、照顾她、呵护她,直到永远!我的妻子需要我陪她走人生最后一段路。」
有一份权威的研究报告显示,当致命的疾病袭击配偶时,有九成的男人会选择离开他的妻子。但是,到底是甚么力量,帮助麦肯金博士胜过生命的风暴呢?他在短时间内经历了大儿子在意外中丧生,妻子得痴呆症,辞退人人称羡的工作,他大可选择怨天尤人,但是他却仍深爱着他的妻子,信守当年的承诺,从书中看到他有几个秘诀:
「主耶稣,我愿亲自认识祢,谢谢祢为我的罪死在十字架上,我愿意打开心门接受祢作我的救主和生命的主,求祢管理我的一生。谢谢祢赦免我的罪并赐给我永生,使我成为祢所喜悦的女人。」 |
about 【家庭之歌】专栏主要写手:蔡佩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