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灌篮低手

【作者:陈小小麻辣姊妹 2004.12.19


一个国中孩子非常热爱打篮球,就像卡通片《灌篮高手》里的篮球痴,每天放学有时间就留下来练习打篮球,遇到星期假日就在篮球场上奔驰,汗飞成舞。因为家境不太好,父亲建议他去考军校。

一心只想打篮球

 口试时,主考官问他「你为何来报考军校呢?」这个单纯的孩子不选择一般人会讲的标准答案「我要用年轻的生命报效国家」,却诚实地讲出心里的话:「因为我要来打篮球。」那个面试官当场楞住。

 这么劲爆的答案,当然没有被军方录取,于是他回到一般的国中,继续他的篮球梦。他准备进入学校正式的体育班或篮球校队。但是体育老师竟然跟他说:「我看你不要进来好了。你父亲身高又不怎么高,我估计你将来顶多长到一八○。你不可能成为篮球国手的。」要他乖乖地去读书、成为一般人,不要占体育班的名额。

 一向支持他的父亲与我们分享,闻者同感惋惜。而这个父亲因为老师点名点到他,认为是他基因不好、孩子才不够高、无法打篮球,所以也只好摸摸鼻子,接受这个事实。

质疑制式教育

 然而,为何一定要当篮球国手,才能读体育班?体育老师的逻辑,是过去常见制式教育的观念模式。我们的成长过程,不是常听闻类似的话语?「你家又不是田产很多、背景又不是很强、认识很多达官贵人,干嘛读政治系?」「你家又不是很有钱,干嘛学音乐?」「你这么老了,现在学画画太晚了吧?又不能当画家。」「中国人的身材又不像西方人脚长手长,学芭蕾舞又上不了国际舞台…」

 然而现实社会许多人的人生经验里,更是充满对上述逻辑的逆反例子。乡下孩子阿扁,成了总统;洪通五十岁时,才忽然对绘画产生兴趣,狂热地投入绘画世界,没几年「洪通狂潮」震撼台湾艺坛。而我们的朋友,一个教儿童钢琴的老师是到了大专时代才学钢琴;一个从商的弟兄,也并非有台塑的家族企业等着他去经营。

 而这个爱篮球成痴的孩子,在国、高中篮球校队里,仍可以发展其他,好比加强运球跑步速度、强化抄球的技巧,以及苦练三分球的神射法。即使日后因着天生的限制、无法成为国手又有何妨?

兴趣转化也会成功

 成人们可以在这些经验当中,慢慢带领孩子对篮球的热情能量予以吸收转化。若是这样,将来他可能会成为很棒的篮球教练;也可能会成为篮球专用鞋的设计师; 或者是篮球体育播报员;搞不好成为画「灌篮高手」的漫画家;说不定他成为伟大的商人,出资搞一个篮球队。篮球的周边相关事务多得不得了,都需要拥有对篮球热爱的人去共同完成。干嘛非得名列第一、条件好得不得了,才能涉足该项领域?

 制式教育下,只见专才训练、专才竞争;老师只看才能,只提拔在当时、在该领域有才能的人。但若站在时间的纵轴面,观看孩子的成长,便看见许许多多其它的可能。

单纯快意地涉足

 两者的不同,就如圣经约翰福音十章所记载雇工与牧人的差别:「羊的牧人…羊也听他的声音。他按着名叫自己的羊,把羊领出来。既放出自己的羊来,就在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若是雇工,不是牧人,羊也不是他自己的,他看见狼来,就撇下羊逃走;狼抓住羊,赶散了羊群。雇工逃走,因他是雇工,并不顾念羊。」前者大概就是雇工的等级,所以只看见当下。后者是好牧人的等级,因认识每一只羊的独特性,所以能够看见当下与未来。

 这个孩子篮球梦被破碎的遭遇,其实很普遍。许多人的成长过程,遇到的父母师长都可能具有同样的观念,而充满许多这种无奈。然而耶稣宣告说:「我是好牧人 ; 我认识我的羊,我的羊也认识我。」(约翰福音十章14节)我们至少可以回到造物者上帝的面前,寻求每个人不同的独特性,排除「非得名列第一、条件好得不得了」的竞争痛苦,单纯快意地涉足所喜欢的领域。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

about 飞飞


上一则下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