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伤心的妻子:「我和丈夫目前处于分居状态,孩子与我同住,但他从小就和父亲很亲密,每天都盼望爸爸能回家住,我也盼望能与丈夫重修旧好,但是丈夫一直拒绝与我沟通。我应该和孩子一起求上帝,让我的丈夫回心转意吗?如果这么祷告之后,丈夫还是坚持要离婚,是不是会让孩子对上帝的信心破产呢?」
愈是困难的祷告,愈是触及信仰的核心。你可以跟孩子说:「妈妈还是爱着爸爸,让我们一起向上帝祷告,求上帝的圣灵地感动爸爸回家。」其实,即使你没有带孩子做这种祷告,孩子应该私下也已经偷偷向上帝做了这种祷告。与其让孩子一个人胡思乱想,不如主动引导他说出心事,并且带领孩子一同操练祷告与信心的功课。
如何引导孩子在祷告中提出正确的问题,让孩子所提出的需求不至于背离上帝的旨意,而能以合上帝心意的方式来求告上帝呢?《在祷告中成为同伴》一书的作者约翰•麦斯威尔(John Maxwell)建议读者藉由下列问题来检视自己在祷告中所提出的需求:这需求是否对牵涉其中的每个人都公平、都有益处呢?这需求与上帝的道并行不悖吗?这需求是否与我的恩赐相符合?这需求可使我更亲近上帝吗?若要使这个祷告蒙应允,我当尽的责任是甚么?
除了以合上帝心意的方式来求告,让上帝可以自由地应允我们的祈求之外,你也必须向孩子说明清楚:「我们为爸爸祈祷,但如果爸爸还是不愿意回家,这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上帝的错,而是爸爸自己的选择。上帝虽然万能,但他同时也赐给我们每一个人自由意志,他会尊重人的选择,人也因此必须为自己的选择附上代价。」
务必要告诉孩子,「上帝比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还爱爸爸,上帝比妈妈、比你都还爱爸爸。爸爸不回头,上帝比我们都还要更难过。所以上帝绝对会用各种方式呼唤爸爸回头。当我们陷在错误中,他比我们更着急。」
在这个「超级祷告任务」中,你可以让孩子看见,再怎样事业成功、外表光鲜亮丽的大人,也是罪人,也有犯错的时候;爸爸妈妈也需要上帝的救赎。奔跑总有不小心跌倒受伤的时候,人生也必然有痛苦或遭遇困境,最怕的是不去承认自己有伤口,不去正视自己的问题。上帝的恩典够用,只要愿意敞开心门,让上帝动工,上帝就能医治修补我们内心最深处的伤害。
祷告,绝非念咒语,把困难丢给上帝。它应该是我们与上帝的互动,亦是祷告者彼此间信仰价值观的交流。刻意避开、不做任何说明,孩子的信仰流于宗教形式,至终还是很可能会破产。反倒是勇敢地面对生命困难的课题,对孩子说明清楚,他对上帝的信仰反倒更进深一步。
继续祷告,不要灰心!
about 陈小小
about 华子about 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