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辰(Iciro Namoh)】网路作家Ⅰ 2017.08.27
我站在这裏,我站在哪里?最近一连串的教会纪念性活动如火如荼的展开,我站在会场当中参与了阿美族第一位信徒「涂恩绸」(Intiw)的纪念研讨会活动,在研讨会当中,慢慢的细琢涂恩绸的历史源脉,想像他当初是如何在那样的处境入信基督教?想像他在没有阿美语圣经的环境中,如何能够认识耶稣基督?我现在站在这里,那当时的我会站在哪里?过程中,新的体会,新的领悟,让我更敬畏上帝的奇妙。
去年的(2016年)5月16至17日在花莲玉山神学院举办了【涂恩绸百年历史研讨会】,同年12月10日,又接续在东部中会加密山教会举行【涂恩绸入信百周年宣言感恩礼拜】,而这两场纪念性的活动,主要的主角是阿美族的第一位信徒涂恩绸。为什么第二场感恩礼拜不在阿美中会,反而在东部中会呢?因为当初培育涂恩绸信仰根基是在东部中会的教会当中,放眼观察阿美族的教会里,还真的不少历史悠久的教会源自汉人教会。所以,也看见早期原汉教会的信仰,是互相扶持合作,如今能够在加蜜山教会举行感恩礼拜,不仅是溯源,也真的是一件美事。
一、涂恩绸的祖源与血脉
论到涂恩绸的祖源与血脉,真是佩服前辈的牧者,如傅斯年所云: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找到涂恩绸日治时代的户籍誊本。所以,在研讨会的第二专讲,由前玉山神学院院长吴明义(Namoh Rata),发表〈阿美族涂恩绸的宣教历史定位〉文章中提到涂恩绸的血脉;他根据日治时期的户政名册说道:涂恩绸于1876年1月30日出生于Sapat(花莲县瑞穗舞鹤)。早年18岁时搬到观音山从事樟脑的榨油工作,也因着工作关系认识了当地的平埔族小姐。涂恩绸的父亲名叫Kolas,母亲名叫 Nangi’,妻子为潘氏阿尾,涂恩绸是以入赘的方式成家,因为他们夫妇无所出,收养子名叫潘却来,后来养子娶妻养育了10个子女,后代皆为现在阿美中会高寮教会会员。在研讨会中,也邀请涂恩绸后代子孙林露妹长老,于现场唱出当时涂恩绸常颂吟的一首台语诗歌(全能真主造天地),相信当时涂恩绸为了追求信仰的依靠,藉着诗歌描述人被上帝拯救的安慰,深深打动他的心。
二、涂恩绸入信的背景
根据吴牧师的描述,当时台湾基督长老教会对东部原住民有传道的计划,在传福音期间,已经在台南建立了很重要的根据地,许多的宣教师就在这个教会差派他们到东部来传福音,他们起初传的非常辛苦。他们坐船,绕过恒春半岛摇摇摆摆就来到东部,就到了东部非常重要的一个地方叫做石雨伞,因此,之后东部中会在这个地方建立了一个「东台湾设教百周年纪念碑」。当初所有的宣教师几乎都走这一条海路,于1877年来到东部,在东部有一个非常着名的古道,那一条道路非常重要,因为从东海岸要到纵谷区没有路可走,那边有一个孔道叫做安通古道,他们越过山就来到安通,再从安通来到观音山教会这个地方。台东当时已有三个非常重要的教会,就是蟳广澳(新港)、迪阶(观音山,今加蜜山)及石牌(富里),而这三间教会所宣扬的基督教信仰,对于阿美族所在的地区来说,已经渐渐地融入生活当中。而这些宣教师分别是李庥牧师(Rev. Hugh Ritchie)、巴克礼牧师(Rev. Thomas Barclay)、涂为霖牧师(Rev. William Thow),还有一个人是宋忠坚牧(Rev.Duncan Ferguson),就是帮涂恩绸受洗礼的那一位牧师。
三、涂恩绸的归信
涂恩绸的归信,归功于为主发光发热的西方宣教师与本地传道,使得玉里地区的信仰土壤发生了改良作用,不断地有许多生命产生改变的力量,耶稣基督作功到他所拣选的人裏面,使他自己与他们合而为一。阿美族群本身没有文字纪录,阿美族基督教信仰的纪录只能依赖其他的报刊才能得知。在研讨会当中,国立东华大学族群关系与文化学系林素珍副教授,于第一场专讲指出:阿美族基督教信仰最早有文字纪录是在日治时期观音山教会(今加蜜山教会)的历史资料中,而台湾教会公报周刊编的《台湾古早教会巡礼》有记载,在1913年张有民传道师报告说:「新建土块壁、日本瓦的礼拜堂完成了,有两户信徒因怕负担建堂的钱额,离主去拜佛了。但上帝怜悯叫醒早时背教的人回来信主,又加添了十八户信徒,其中有两户是阿美族。」1916年10月21日两户阿美族人中的涂恩绸就由宋忠坚牧师施洗成为观音教会的陪餐者。哇喔!1913年!当时听了福音就相信就加入教会,可是受洗却是在观音山教会,如果我们是要以他听了福音的信仰加入了教会为起始点的话,已经算是104年,可是我们是若以受洗为起点的话到去年刚好是100年。
涂恩绸的归信受洗,要谈到由西部到东部来第四位西方宣教师宋忠坚牧师,宋牧师在回英国述职时,曾向母会申请到台湾原住民地方传道,而这样的愿望在1916年10月时实现了。到了东部,主要是访问台东成功镇的石雨伞和花莲富里乡石牌、玉里镇的观音山。在《台湾基督长老教百年史》中,第11回台北长老教会中会议事录第5条记载,「1916年10月22日宋忠坚牧师在观音山教会施洗中有2名阿美族信徒……」,而在「观音山基督长老会教会记事册」也记载:「当日领洗者4名:他们是潘罗鹤、戴明清、潘阿民与涂恩绸。」追查结果,阿美族人只知涂恩绸一人。因为「他后来于1921年起任本堂长老长达10-20年之久。所以现今教会内的长辈还有多人认识他是阿美族人」。根据吴明义牧师分析,在总会百年史中记述有两名阿美族,他认为「潘罗鹤」有可能是另外一位阿美族人,因为「罗鹤」可能是阿美族名Doho 之音译,Doho是阿美族普遍的名字,2013年去世的陈金成牧师,他的阿美族名就叫Doho。讲到姓名,涂恩绸还未经历国民政府时代,为什么他会姓「涂」?
回应人林春治牧师(Hkaw Tamih)在回应文中的〈涂恩绸的姓名之谜?〉提供了涂恩绸姓氏来源的参考,他提道:涂恩绸为什么姓「涂」?其中一个线索,以新社地区的噶玛兰族,他们有很多人姓马偕(George Leslie Mackay)的「偕」,因为马偕传福音给噶玛兰族,所以用「偕」来成为其中噶玛兰族的名字。林牧师推测,因为当初阿美族教会对信仰的中心和投入,所以就用宣教士的名字,阿美族本身没有这个姓氏。那么涂恩绸的姓氏是怎么来的,因为在1885年曾有一位宣教师涂为霖牧师(Rev. William Thow)来到玉里地区传福音,他姓氏的「涂」是不是在当初涂恩绸他们归信,接受了涂为霖牧师,成为他们的姓氏名字,这是林牧师研究涂恩绸归信一个很特别的事情,我想,这是值得我们可以往这个方面来继续思考与研究,期待有更多珍贵的文献资料来一窥究竟。
在这次研讨会当中,我们发现,当时教会观音山教会做的非常好的文字记录,去年12月份的涂恩绸入信百周年宣言感恩礼拜中,黄连星牧师打趣地说,加蜜山教会其他的史料,皆因台风泡水影响而毁坏,唯独这一份记载阿美族第一位信徒的教会记事册没有损毁,感谢上帝让这件事情保存到现在。是的,真是上帝的恩典,阿美族群基督信仰的文字资料能得到保存,让我们也看见汉人教会对史料的维护与严谨。在「观音山基督长老会教会记事册」中记载:涂恩绸因信仰生活表现优良,于1918年12月1日在宣教师廉德烈牧师 (Rev.A.B.Nielson ) 监选下当选并设立为执事。又于1921年1月30 日由林燕臣牧师按手为观音山教会的长老,成为阿美族第一位长老。台湾教会公报 1919年7月号也说明:1919年的观音山教会教势非常兴旺,主日崇拜上午平均有 175名,下午有155名。慕道友的教育训练聚会,「每晚都有70余人来参加,其中,40名是阿眉仔蕃来听,因为有一名阿美族的涂恩绸做执事,由他给伊听,致使礼拜真恬静,祈望上主开路于没久有机会,能传道理阿眉仔蕃中间」。
根据台湾教会公报记载报导「阿眉仔蕃」,可见当时的大环境还是对于阿美族人是有歧视的,林牧师对于涂恩绸能继任长老三任,认为教会里头能够让涂恩绸成为被肯定的人被选出来为长老,表示他的生活够成为其他信徒的见证,如果他被选错了,在第二次选举当中就应该会被略过了,可是他接连了当第二任当了第三任,可能还有继续,所以涂恩绸相当的受到肯定,他的信仰、品德、领导能力都受到了很深的肯定。
涂恩绸的确在生活中成为其他信徒的见证,因为在随后的讨论中,也提及涂恩绸后来与阿美族第一位宣教师许南免(Afang Titay)牧师,以及高寮部落先驱信徒林清吉长老(Asing ‘Afo)的会遇,后来促成了玉里地区四间教会,分别是松浦教会、玛谷达瑷教会、督旮薾教会和高寮教会,虽然涂恩绸未成立教会,但是也因着他对基督信仰的热诚服事,也帮助许多阿美族人聚集建立其他教会。
结语
吴牧师在研讨会中,最后分享了阿美族长老教会庆祝涂恩绸归信一百周年的意义,他说道:建议把1916年10月22日认定为阿美族归信基督的纪念日(涂恩绸长老入信),而把1931年定为宣教纪念日(许南免牧师开始宣教),这样不仅两边都顾到而且还可以回归真正的历史真相。
是啊!我现在正在这里,因着前辈的努力耕耘,我们现在才有现在的成果,我们要继续承接的不只是现今每间阿美族教会的使命而已,我们更要传承从涂恩绸到现在百年的福音运动精神。这也让我思考今年正逢宗教改革五百周年,在众教会全盘检视思考未来发展的时后,我们是否更能溯源至第一世纪,当时耶稣带来初期教会的福音运动,中世纪的修道运动,因着使徒后期的教父们的努力,宗教改革才有延续传承的依据。去年二月,教宗方济各(Pope Francis)与东正教领袖会面,象徵天主教与东正教的破冰,这件事情着实感到震惊,接着十月份,教宗与信义宗领袖主持祈祷会,通过5个共同的承诺来搭建合一,并发表共同宣言。这也让我思考,我们成为新教后,我们是否也站在同一的根源,合一的见证。
我现在站在哪里?因着研讨会,让我发现阿美族基督信仰一百年中,帮助我信仰更宽广,更谦卑,让我从阿美族教会许许多多的历史中学到功课。「涂恩绸」是阿美族第一位信徒,我们也推崇太鲁阁姬望(Ciwang˙Iwal)是原住民的第一位基督信仰宣教师,因为上帝在每一个族群教会史上里程碑,都有他的美意,愿我们未来历史所踏的每一步,都能见证耶稣基督。